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擁有二十多萬兵力的撚軍發家史

從太平天國起義以來,清朝可以說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到處都在發生農民起義,可能清軍剛鎮壓完這塊,另一塊就又發生了叛亂,像皖、蘇、魯、豫四省部分地區就發生過一場由撚軍領導的農民起義。

撚軍的名稱由來與淮北的方言有關,“撚”在淮北話中是“一股一夥”的意思,撚軍起源於“撚子”,最初安徽、河南一帶有遊民捏紙,將油脂點燃,燒油撚紙用來作法,於節日時聚眾表演,為人祛除疾病、災難以牟利。後面因為天災,到處都在發生饑荒,入撚的人數越來越多,所謂“居者為民,出者為撚”。

撚軍之所以能夠壯大,並在鼎盛時期能夠有二十萬之眾,在於當時的時局,這個時局就是大旱與黃河決口,大旱與黃河決口使得百姓們生存的根基遭到破壞,他們已經很難在故地上活下去,加之地方官員們的無情剝削,所以當太平軍的北伐軍到達皖北時,百姓就紛紛響應起義,因為他們活下去都是一件難事,造反又有什麽關係了。而且從撚軍的歌謠中能看出百姓的想法,撚軍歌謠《撚子起手渦河旁》這樣寫道:“亳州城子四方方,財主官府蹓下鄉;窮人糧食被逼淨,居家老幼哭皇蒼。亳州城子四方方,撚子起手渦河旁;殺財主,打官府,大戶小戶都有糧。”從這歌謠中,我們就能看出當時百姓們面對的問題,一是沒有糧食,二是遭到官僚豪紳的壓迫。撚軍給百姓們的號召就是分給他們糧食,而被壓迫的農民也感到與其被壓迫,還不如跟著撚軍起來造反。

撚軍能夠冒出來,還是因為農民沒有辦法活下去,要是農民個個都安居樂業,誰又會想到造反呢?撚軍就是看到了當時農民的困境,才能夠吸引無數的農民加入他們的隊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