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走進忙碌的退役軍人事務部 哪些問題處理“最棘手”?

【環球網軍事報導 記者 高雷 郭媛丹】今年4月16日國務院新掛牌成立的退役軍人事務部受到極大關注。7個月過去了,這個專門服務退役軍人的部門在互聯網上引起很多議論。帶著幾分神秘色彩的這個政府部門究竟運行得怎樣?《環球時報》記者近日再次走進了退役軍人事務部一探究竟。

高強度的接待工作

從成立至今,《環球時報》記者數次走進退役軍人事務部,感覺變化巨大。在退役軍人事務部成立不久的4月26日,《環球時報》記者就曾跟隨來訪的退役軍人及其家屬一起走進該部來訪接待室。退役軍人事務部的首位新聞發言人、辦公廳主任王志明向《環球時報》記者感慨地回顧,成立之初,辦公大樓正在裝修,到處是施工設施,但為了早日進入正軌,辦公人員一刻都不耽誤地在“工地環境”中開展工作。

近日,《環球時報》記者再次走入退役軍人事務部來訪接待室,與早前相比,這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寬敞明亮的接訪大廳中,按照不同的省份劃分了8個接待視窗,大廳內部還另設有6個“1對1”的接談室,隔音效果也不錯。在接待視窗和接待室裡,還為來訪的退役軍人及家屬準備了溫水和紙巾。

據介紹,在過去7個月中,這個新部門的信訪辦公室共受理5.5萬人次來訪、2.5萬件次來信。平均每個工作日要接待300餘人的來訪,還要處理160余封來信。自9月1日開通網絡信訪管道以來,共受理網上信訪3萬件次,平均每個工作日處理500余件。

《環球時報》記者在退役軍人事務部的辦公現場也看到當天匯集來的大量信件,辦公人員在緊張忙碌地處理通過網絡提交的全國各地的網絡信訪件。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信訪辦的接訪人員往往早上七點多就到崗,為接訪做準備。工作人員透露,信訪部門長期工作得出的經驗是,要保證處理品質,每人每天也就處理三四十件信訪訴求。面對信訪量每天都在“高位運行”的情況,信訪辦的同志只能經常犧牲休息時間,自覺加班加點處理退役軍人及其家屬的訴求,按照 “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的工作要求,嚴謹、細致、高標準地接待著每一位來訪人員、辦理著每一封來信、每一件網上訴求。

“落差”是最棘手的問題

雖然退役軍人事務部信訪辦的工作人員每天都在擰緊發條地忙,不少來自退役軍人和他們家屬的訴求卻並不如他們所期待的那麽好解決。信訪辦負責人介紹說,他們最容易協調解決的,其實是那些沒有按照法規政策安置退役軍人所引發的信訪訴求。因為地方上確實違規了,督辦處理起來也會比較順利。《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到,由於退役軍人涵蓋的範圍非常大,上至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期、下至今天,而在這個期間中國已經經歷過幾輪較大的社會、經濟和政策的變化,所以部裡目前所面對的最棘手的問題,主要還是由於時代變化所導致的“落差”問題。

比方說,一些曾在國有企業改製前退伍的軍人,當年轉業後去了國營的糖廠、煙廠這些在當時來說都是很不錯的企業,可如今相關企業破產或被兼並,這些退役軍人失業後,希望能給他們重新安排帶編制的工作,以及恢復幹部身份待遇。還有一些傷殘的退役軍人,希望重新評估和提高他們當年的傷殘等級,並給予更多的補助。此外,還有一些並不在退役軍人事務部工作範疇的信訪內容,也都找到了這裡,比如征地拆遷、涉法涉訴的問題等。

多名退役軍人事務部的長官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有些來訪退役軍人是把退役軍人事務部當作了“無所不能”的部門,認為只要退役軍人遇到的事,退役軍人事務部都要管好。但實際情況是,退役軍人事務部是給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制定安置和優撫政策的政策類機構,不是專門的信訪部門。而且退役軍人事務部成立不久,很多工作還亟須鋪開,包括更廣泛的調研工作,更開放的民意征求管道等。

儘管有些訴求當前無法解決,有些訴求不屬於職責權限,退役軍人事務部並沒有因此就直接將這些來訪人員拒之門外,而是一方面肯定他們的付出,一方面耐心給他們講解國家的政策法規,告訴他們哪些訴求是現實的,哪些是不現實的;對於確實生活存在困難的,也會要求地方有關部門給予適當幫扶援助。

更多政策正在制定中

退役軍人事務部的成立元年已為軍轉幹部和退役士兵派發了實實在在的紅利。據退役軍人事務部副部長錢鋒介紹,7月退役軍人事務部會同中組部聯合向中央部門下達980名軍轉幹部安置計劃。截至目前,中央部門共接收1068名軍轉幹部,超額完成年度安置任務。

在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方面,中央企業共提供接收安置退役士兵崗位1.5萬餘個,佔中央企業年度新招錄職工總數的5.2%。今年八一前夕,退役軍人事務部首次發布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8月1日起,傷殘人員定期撫恤金標準、“三紅”生活補助標準,在現行基礎上提高10%。此外,有關幫扶援助困難退役軍人、解決他們的養老和醫療等後顧之憂,移交安置傷病殘軍人,平衡優撫對象待遇,豐富社會優待內容等多個政策也正在研究制定中。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