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2歲上大學的百度總裁,連退休都比別人早7年

他人生的每一個階段,總比別人早一步,甚至早好幾步。

文 / 華商韜略 張靜波

12歲上大學,23歲獲博士學位,31歲成為IEEE史上最年輕的院士,38歲晉升微軟全球副總裁,53歲從百度總裁一職掛靴而去。

這是怎樣一種“霸氣”的人生?

【掛靴】

2019年3月15日,百度總裁張亞勤突然宣布:將在6個月後,從百度退休!

這一人事變動凸顯了今年以來,百度在人才梯隊建設上的提速。

新年初,李彥宏就在內部表示,將加速幹部年輕化,提拔更多的年輕人進入管理層,並推出高管退休計劃。

張亞勤是申請加入退休計劃的第一位高管。

五年前,當48歲的張亞勤,離開任職16年的微軟,想讓自己“忙一點”時,他遇到了正在尋求向AI轉型的李彥宏。

彼時,以搜索奠定BAT三強之位的百度,因為行動遲緩,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漸漸掉隊。

焦慮的李彥宏,急需找到一個新的突破口,而人工智能(AI)就是他的抓手。

2014年5月,百度從谷歌挖來“谷歌大腦”之父、人工智能領域最權威的學者之一吳恩達,引起業內震動。

四個月後,張亞勤正式出任百度總裁,負責新興業務的開發。

在喧囂的互聯網行業,“學霸”張亞勤顯得格外低調。

在他任職期間,百度經歷了滿城風雨的競價排名事件,卻從未動搖過其為百度打造技術基因的決心。

2014年的百度,人工智能剛剛起步。

五年後的今天,這一業務已結出百度雲、DuerOS人工智能系統和Apollo自動駕駛平台三大果實。

百度因此與谷歌、微軟、Facebook一起,被《財富》雜誌並列為“全球AI四大天王”。

“看人工智能,目前是早上六點半,我們五點半就起來了。”

說到百度AI,一向謙遜的張亞勤也禁不住小小“驕傲”了一把。

起得早,不但是百度AI的優勢,更是張亞勤一貫的標簽。他人生的每一個階段,總比別人早一步,甚至早好幾步。

【突擊型選手】

張亞勤很聰明,認識他的人無不讚歎。

李開複評價他:“絕對是一個技術天才,記憶力超強。”很小的時候,張亞勤就能在短時間內看完一份報紙,並全部背下來。

他不但聰明,效率也高,是一個突擊型選手。

高一時,他受13歲神童寧鉑的影響,決定提前高考。當時距離考試只有半年,為了補上功課,他每天學習20個小時,連走路、課間休息都在背單詞、做數學題。

最終,張亞勤如願考入科大少年班,那一年他12歲。

事後,他總結道:“無論學習還是做事,大腦的思維一定要連貫……與其心不在焉地學10小時,不如集中精神學1小時。

1986年,張亞勤碩士畢業,選擇留美。

剛到美國時,他的導師、華盛頓大學教授比克赫爾扔給他一堆IEEE雜誌的投稿,讓他在兩周內啃完,並給出評價。

為了完成任務,他從圖書館借來十幾本專業書和一本詞典,把自己關在屋子裡,不停地演算、推導。

當導師看到他的演算結果和點評時,驚呆了——他不但圓滿完成任務,還發現了幾處紕漏。“你現在就可以寫博士論文,你已經達到博士水準了。”教授說。

聰明加上做事投入,讓張亞勤擁有超人的效率。他不是那種苦讀書的類型,即便後來身居高位,也不像很多企業家那樣到處趕場,相反,他做事像喝茶一樣從容。

【像阿甘一樣專注】

做事情不但要有深度,還要有長度。成功比拚的是,誰能堅持到最後一公里。

張亞勤小時候興趣廣泛,但跟其他小孩一樣,做事總是虎頭蛇尾,今天喜歡下棋,明天愛上繪畫。上大學後,他一度因此荒廢了學業,第一次期末考,數學隻考了61分。

母親因此嚴厲批評了他。此後,他重新把精力放在學習上。

或許是這個原因,成名後的張亞勤不喜歡別人叫他神童,怕誤導大家。“成功需要堅持和專一。即便比別人聰明,也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1989年,23歲的張亞勤從華盛頓大學博士畢業,進入Contel公司,從事視頻壓縮的研究工作。

此後,他一直專注於這個領域,哪怕後來公司擱淺了相關項目,依舊自己鑽研。五年後,Contel被GTE收購,張亞勤在視頻壓縮領域大放異彩,為公司贏得10億美元大單。

從1989年到1997年,張亞勤在視頻壓縮領域一共發表了200多篇論文,其中40篇收錄在IEEE Transaction雜誌上。很多人終其一生,發表四五篇就已經是學術大咖。

由於貢獻突出,31歲的張亞勤被評為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史上最年輕的院士。

1998年,李開複剛創辦微軟中國研究院時,問身邊的人:“我現在最該找誰?”幾個人同時推薦了張亞勤。

李開複當時並不認識張亞勤,但看過他的履歷後大吃一驚,“這麽厲害的人,我以前居然不認識!”於是,趕緊聯繫了對方。

在李開複的邀請下,張亞勤加入微軟中國研究院,兩年後升任院長。

上任伊始,張亞勤選擇圖形學、多媒體和用戶界面作為主攻方向,同時提出著名的五五軍規,即研究院每年要在不同技術領域的全球前五大學術會議或雜誌上發表不少於5%的文章。

在他的帶領下,微軟中國研究院從不足10人,發展成擁有3000人的微軟亞太研發集團,是除美國總部之外,微軟規模最大、職能最完備的研發基地。

【做簡單的人】

張亞勤淡泊名利,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很簡單,沒有太多功利之心。當他對某件事情感興趣、覺得有意義時,就會努力去付出,很少考慮短期利益和得失。

剛加入Contel公司時,他乾勁十足,每天忙於做實驗、寫報告、發論文,雖然很辛苦,但樂在其中。

因為投入,他效率奇高,每半個月就提交一次報告。這種頻率在張亞勤看來很正常,卻給其他同事造成很大壓力,他們最快也要半年才能完成一份報告。

有一天,老闆把張亞勤叫到辦公室,對他說:“亞勤,你的報告很棒!”張亞勤心裡正美,突然老闆話鋒一轉:“但是,你能不能慢點?”

張亞勤愣了一下才反應過來,老闆居然也嫌自己乾得太快了。

好在張亞勤並沒有被同化,此後他雖然減少了報告次數,卻依舊堅持自己的節奏。

多年後,他這樣告誡年輕人:要學會為自己工作,不要等別人安排,也不要老算計工作太努力會讓公司佔便宜。長期來看,你所有的努力,都會在未來得到公正的回報。

李開複曾與張亞勤共事多年。在他眼中,張亞勤是個心胸寬廣的人,從不斤斤計較。

當年,他在美國已經名利雙收,過著舒適的生活,但在李開複的邀請下,連待遇是多少都沒問就義無反顧回到國內,只為實現心中的夢想。

做事簡單、純粹的張亞勤,還一度對國內高校過分追求量化指標的現象,表達了擔憂。

在他看來,學校一旦把拿諾貝爾獎當做目標,就已經出問題。研究必須建立在興趣之上,高錕研究光纖時,根本沒想過會得諾獎,完全按自己的興趣來,最終成為光纖之父。

【沉穩的船長】

聰明人往往被光環籠罩,很容易迷失自己,張亞勤卻對周圍的喧囂有一種免疫力,無論讚譽或詆毀,都能淡然應對。

這種沉穩的個性,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他的母親。

張亞勤的母親是教師,從小對他嚴格要求。12歲那年,他考入科大少年班,成為當年全國最小的大學生,轟動全國,很多媒體爭相報導他的事跡,不少學校掛出向他學習的標語。

面對突如其來的讚譽,張亞勤心中有了點小驕傲。母親及時給他潑了冷水:“你沒有什麽好讓人家學習的,你和別人都一樣。”

當時,他很委屈。事後才體會到,母親是擔心自己在榮譽面前迷失了自己。

進入少年班後,張亞勤收起了自己的驕傲。一方面因為身邊高手如雲,另一方面也跟母親的教誨有關。結果,剛開始在少年班默默無聞的他,最後成為同學們的楷模。

2005年7月,李開複從微軟跳槽到谷歌。張亞勤作為救火隊員,被微軟火速調回中國,重掌微軟亞洲研究院。

當時輿論一致認為,微軟此舉是為了應對李開複擔任谷歌中國區總裁後,跟自己爭奪人才。

張亞勤沒有陷入這種漩渦中。

儘管從短期看,谷歌將是微軟的敵人,但他考慮的是研究院長遠的發展問題。

回國三個月,他始終保持冷靜,排除外界干擾,為研究院確定了未來方向——五年內把中國建成微軟在美國之外最大的研發基地。

之後的微軟研究院,一直處在風口浪尖上,但張亞勤始終沉著應戰,很少表現出焦慮,是大家眼中“沉穩的船長”。

五年後,他實現了目標,研究院也升級為微軟亞洲研發集團。

【寬厚待人】

張亞勤待人寬厚。多年間,他和領導、同事關係都特別好。這種性格與他的成長環境無不關係。

5歲那年,張亞勤不幸喪父,母親因為工作忙,不得不把他送到親戚家。他從小過著遷徙的生活,每天跟不同的人打交道。

到美國後,他又面臨東西方文化的碰撞。多元的世界讓他逐漸學會包容,懂得尊重別人。

在微軟,張亞勤對員工特別親切,一點架子都沒有。他不喜歡別人叫他張總,更願意別人叫他亞勤,甚至連打掃衛生的阿姨也這樣稱呼他。

工作關係,他每天要面對不同的人,很多技術大咖性格古怪、偏執,個性十足。張亞勤從不介意,他可以包容各種性格的下屬。

有人要離開,他很少強留,有些人走了又想回來,他照樣歡迎。這在很多公司難以想象。

朱文武曾在微軟研究院工作,2004年辭職去了英特爾。工作一段時間後,還是覺得微軟好,想回來,張亞勤毫不猶豫答應了。

張亞勤也不喜歡跟人競爭,在他看來,競爭的最高境界是合作、共贏。

2006年,他臨危受命,回美國執掌移動業務。上任伊始,他廣泛建立產業聯盟,在業內開展各種合作,迅速擴大Windows Mobile 5.0的影響力,使其市場份額從0增長至25%。

執掌微軟中國研發集團期間,他積極推動研究院與國內高校的合作,不但投資建立聯合實驗室,還派人去學校兼職。

他把微軟比做種子,把中國比做土壤。在他看來,只有中國的科研實力上去了,微軟中國研發集團才有可能走得更遠。

【放手讓他們去幹】

世界上什麽人最難管?聰明的人、有想法的人最難管。

2010年,微軟中國研發集團升級為亞太研發集團後,張亞勤管理著3000多人。這些人個個聰明絕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和想法。

如何對他們進行有效的管理,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呢?張亞勤的辦法是,放手讓他們去幹!

早在上世紀90年代,他在美國桑納福研究院擔任管理工作時,就遇到一個脾氣很倔的老先生,做事我行我素,想幹嘛就幹嘛。

張亞勤沒有刻意去糾正,而是給他一定空間,讓他自己去嘗試。他覺得,對方在那個領域一定比自己更有經驗。

這種寬鬆的管理風格後來被複製到微軟。在那裡,同事們很少看到張亞勤發號施令,相反他會用行動去改變他人。

張亞勤也不像其他領導一樣事必躬親,在他看來,管理者可以直接影響到的人不超過50人。這些人是公司的核心,只要管好他們,就能把自己的決策傳遞下去。

因為權力下放,員工有了發揮空間,張亞勤也解放了自己。

雖然掌控著3000人的研發集團,他坦言自己並不是很忙,還有時間自己做研究。這讓他能夠時刻緊跟科技前沿,從而保證研發集團在大的戰略方向上不出現嚴重失誤。

【跳槽百度】

2014年9月3日,在百度世界大會上,張亞勤意外出現在了現場,並和李彥宏等百度高管坐在一起,引起外界猜測。

7天后,百度對外宣布:張亞勤加盟百度,擔任總裁,負責新興業務。

對此,張亞勤解釋說:我用16年時間兌現了加入微軟時的承諾……現在,使命達成,是該走的時候了。

外界普遍將這一事件解讀為PC時代的終結。

不少人認為,張亞勤離開微軟的真正原因是,他在昔日PC霸主身上已找不到興奮點。張亞勤也多次表示,自己是個不停追逐下一個興奮點的人。

同一時期,被移動互聯網“衝擊了一下,有點慌”的李彥宏,也在尋找能夠帶領百度走出低谷的下一個興奮點。

兩人同時將目光投向了人工智能(AI)。

李彥宏曾表示,百度不要做一家互聯網公司,而要做一家AI公司。

而在張亞勤看來,AI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一支力量,它將改變傳統產業,包括百度的核心搜索業務。

在這場決定未來的戰鬥中,中美兩國已站在了世界前沿。

“未來,人工智能的市場會比移動互聯網大10倍!”一向沉穩的張亞勤,對AI的未來,表現出少有的“激進”。

為了將AI落地,百度展開了史無前例的挖人大戰,將吳恩達、陸奇等一大批谷歌、微軟乾將招致麾下。

在美國西雅圖,毗鄰AI技術巨擘微軟、亞馬遜的地方,百度斥巨資建起了研發中心,上千名頂尖的AI專家夜以繼日,攻克技術難關。

經過長期的技術醞釀,2017年5月,成立18年的百度有了全新的使命——用科技讓複雜的世界更簡單。

同年召開的百度雲智峰會上,百度正式發布ABC Inspire戰略,旨在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魔幻三傑的融合,推動人工智能的落地和商業化。

此後的百度,一邊夯實移動基礎,一邊決勝AI時代。

隨著Apollo自動駕駛平台、DuerOS作業系統等一系列果實的落地,百度正躋身全球人工智能的最前沿。

“亞勤出微軟,一個時代的結束!”2014年,當張亞勤離開微軟時,他的老同事、原金山集團CEO張宏江曾這樣評價道。

如今,53歲的張亞勤即將從百度退休,在他身後,一個AI技術帝國已初具雛形。

——END——

圖片均來自網絡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