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勝靠勤,中勝靠才,大勝靠智,全勝靠什麽?

作者:京博國學

來源:京博國學(ID: jingboguoxue)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

俗話說,人活一世只為贏。

無論是小兒下棋,還是成人謀事;無論是販夫走卒,又或是達官貴人,其苦苦追求者,無非是獲勝贏利。

人生在世,靠什麽取勝呢?

01

小勝靠勤。

啟蒙讀物《三字經》中講:“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

這是告誡孩童們,要想生活好,便要靠自己的勤勞。

沒有春夏的耕耘,就不會有秋天的碩果累累。

《左傳》:“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所謂勤能補拙,天道酬勤。

“勤”之一字,最講堅持。

人有勤者,則人必興;家有勤者,則家必旺。

在社會上,除了少數人靠著祖上的積累過著舒適的生活外,絕大部分人是靠自己的勤奮生活的。

有這樣一則寓言。

一隻老鼠發現了一壇米,於是它每天跳進去吃,吃飽後便跳出來回家。

就這樣一複一日,終於有一天老鼠發現缸口太高,再也跳不出去了,在吃完缸中最後一粒米之後,最後被餓死在米缸裡。

這個故事,雖然有些誇張,卻不失其哲理性。

曾國藩說: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

這個時代,餓得死懶漢,餓不死窮漢。

就算沒學歷,只要有手有腳肯下力,照樣能在社會上立足。

人生路上,從不怕困難太多,隻怕好吃懶做。

02

中勝靠才。

在古代戰爭裡,小兵隻管打仗,作戰遇到問題了,他就會問伍長,伍長不知道,就會去問百戶,百戶會問千戶,千戶最後會去問將軍。

由此可以看出,將軍是一軍之核心,而小兵就是純靠蠻力向前衝、充當炮灰的角色。

同樣的道理,小勝靠的是勤奮,如果想要更高層次的勝利,僅靠勤奮也是不夠的。

我們一輩子擁有的時間不是無限的,我們能夠做的事情也不是無限的。

一個人只能在某一方面有天賦和能力,如果這也想做,那也想做,畢竟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有限,恐怕最終一事無成。

紀曉嵐說:“心心在一藝,其藝必工;心心在一職,其職必舉。”

堅持不懈,竭盡全力把自己從事的工作做到精致做到完美,就會被人認可與讚頌,也就有了別人眼中的才氣。

莊子講過一個“庖丁解牛”的故事,用“遊刃有余”來形容庖丁的才華。

庖丁可以迅速把一頭牛分解成皮歸皮,骨歸骨,肉歸肉,筋歸筋,而一把刀用了十九年,仍然像新的一樣。

知道自己有些事做不來,傾一生的執著與追求,專注於自己能做的事,就是一種才華。

把自己擅長的領域做到極致,努力讓自己的某項技藝超越絕大多數人,你的才氣和才華,就會被別人仰望。

03

大勝靠智。

古代兵家十分讚同“兵以計為先”,而這裡計謀的實質就是鬥智,即以智慧取勝。

《菜根譚》謀略篇中講:

“謀,而後定;不謀,而衰矣”,“謀深,慮遠,成之因也。”

實施行動之前,需要仔細地謀劃,從全局的觀念進行考慮,才能達到“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效果。

漢昭帝後期,趙廣漢擔任潁川太守。

趙廣漢到任後發現,地方的許多土豪劣紳、地痞無賴無視朝綱,結黨營私、胡作非為,被欺壓的百姓敢怒不敢言。

趙廣漢下決心要除掉這些惡勢力,為民除害。

可這時的潁川地方勢力強大:豪門大族之間互相連親,而官吏間也都互結朋黨,如何才能瓦解當地的利益集團呢?

趙廣漢冥思苦想後,安排值得信賴的部屬,故意洩露供詞,製造朋黨間的猜疑。

又命屬官設置意見箱,專門接收老百姓投的匿名舉報信。

然後,再命人投遞匿名信,然後向外散播這些信都是豪門和大族的子弟寫的。

正如趙廣漢預料的,原本很要好的豪門和大族,因為謠言而互相攻擊而翻臉成仇。

不久豪門和大族所各自結成的小團夥都陸續解散,社會風氣大為改善。

辛棄疾說:“事未至而預圖,剛處之常有余;事既至而後計,則應之常不足。”

人生就像一場棋局,深謀遠慮的人,往前走一步,要考慮到未來三四步的走勢。

如果事先沒有打算,心中沒數就盲目辦事,一遇困難猝然不知所措,就易於失敗。

遇到事情多思考,多方籌備,下足功夫,就能“苦思所積,鬼神跡通”。

04

全勝靠德。

《菜根譚》有雲:“德者才之王,才者德之奴。”

這句話是說,一個人的品德,才是才乾的主人;而才乾,只是品德的奴仆。

一個人的能力再強,學問再淵博,但若品行不好,為人不正,就算僥幸獲得成功,難逃被眾人唾棄,被時代拋棄的命運。

《資治通鑒》的開篇之作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在春秋末期的晉國,有四個強大計程車大夫家族,分別是韓、趙、魏和智氏,其中智氏家族的實力最為強大。

晉卿智宣子想要立智瑤為繼承者,族人智果提出反對意見,他認為智瑤有“五賢”即:

“儀表堂堂、精於騎射、才藝雙全、能言善辯、堅毅果敢。

但亦有一項致命的短處,就是,居心不仁。”

但智宣子沒有聽取智果的勸諫,執意將智瑤選為繼承人。

果不其然,智瑤為政後,專權於晉國,且為人不厚道,喜歡羞辱別人。

智瑤十分貪婪和霸道,分別向韓、魏、趙索要領地。

韓、魏兩家都給了,但趙家堅決不給。於是智瑤聯合韓、魏攻打趙家。

趙家派人遊說韓、魏:“唇亡齒寒,趙家被滅,接下來就是你們。”

韓、魏兩家覺得有道理,決定反水。

最後三家合謀,攻滅智氏,瓜分其地,最強大的智氏家族就此衰落,是為“三家滅智”。

司馬光感歎道:

“自古昔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於顛覆者多矣,豈特智伯哉!”

一個人有沒有能力,決定了他能走得有多快;

而一個人有沒有德,則決定了他是否走得遠。

無德之人,或許可以暫時將自己偽裝成謙謙君子,時間久了就會暴露出做事不擇手段,為人自私自利的本性。

而這,也是一個人的敗亡之由。

所以,想要屹立一生而不倒,德是最好的依靠。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