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楊鏡儒:願做大山守望者

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所轄靈寶市林業戰線上,有這樣一些同志,他們長期工作在林區第一線,兢兢業業、默默無聞,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誓言。現任靈寶市川口林場福地林區主任的楊鏡儒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

現年59歲的楊鏡儒是一名林業技師,1977年高中畢業後,他便跟隨父輩來到川口林場從事林業工作,這一乾就是40年。楊鏡儒曾先後在川口林場柿子園、圩子坪、衛家磨、福地林區任林區主任,為林場的綠色事業奉獻青春,並曾連續多年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個人。

大山

20世紀70年代,林場每年的主要工作是育苗、荒山造林、修枝撫育,聰明好學的楊鏡儒虛心向老同志請教,短期內掌握了林業工作的施工方法和流程,成為一名施工員。施工員的工作十分辛苦,需要跟隨民工隊早出晚歸,指導監督施工品質,但每次他都能克服困難,較好地完成任務。

造林工作育苗是基礎,栽植是關鍵。20世紀80年代以前,林場造林夏秋季挖魚鱗坑、建造林帶,春季再栽植,從起苗、沾漿、運輸到栽植,每一個環節他都跟班作業。據不完全統計,他參與造林施工的15年內,累計完成油松荒山造林3萬餘畝。目前林木早已鬱鬱蔥蔥。

1998年秋,為了發展香菇這項新產業,場長官把他調到柿子園林區任副主任,並委派他到朱陽鎮香菇基地學習種植技術。學成歸來後,他便從選材、粉料、拌料、裝袋、滅菌等工序做起,最後再到分級銷售,開辟了當地食用菌生產的先例。2002年11月,他又回到熟悉的福地林區任主任至今。

油松純林面積大、林農交錯範圍廣、森林防火任務重、荒山造林條件差是福地林區的真實寫照。作為一名黨員,他處處起模範帶頭作用,每年的荒山造林,他總是按照規劃,提前安排。年前就到造林工地踏查、看坡向、土壤化凍程度,確定造林時間順序。現在的造林地都是立地條件差,土壤瘠薄,造林十分困難的地段。為此,他總結出了一套經驗:整穴內低外高,栽植深埋砸實,苗木靠內保墒。按照他的辦法每年的造林成活率均高於90%,每年都能順利通過國家、省、市檢查組的核查驗收。

俗話說:“三分造七分管”。福地林區進山路口多,林農交錯嚴重,是川口林場森林資源最難管理的林區之一。每年不到森林防火期,他便和職工在林區主要路口刷寫標語,在村組或集市、廟會散發通知書、宣傳畫,進林區學校開展防火安全知識講座等,做到人人皆知。森林防火期內,為防止林區村民點燒秸稈,他對護林員編組,每天夜間輪流到林區多個制高點巡視瞭望,發現火點及時趕到現場處置。他又組織護林員多次清山,排查野外火源,消除火災隱患,有效防止森林火災的發生。尤其是近年來用“電貓”(電瓶+逆變器)捕獵野生動物的人越來越多,其流動性、隱蔽性、危害性更強,給森林防火工作帶來極大壓力,給森林資源安全帶來極大隱患。他和職工一道采取摸排、死守、緊盯等方式,加大對“電貓”捕獵的排查力度。2013年元月的某天晚上,風特別大,忙碌了一天的他,剛拿起碗筷,聽有人說看見兩個人背著電瓶從石匣村上了山,便立即和護林員一道,騎著摩托車,忍著饑餓,頂著刺骨的寒風趕到石匣村。他們一路小跑爬上山,怕驚跑捕獵人,不敢使用電燈,憑著平時對林區的熟悉,把整個林區巡查一遍的時候天色已亮,同志們每個人身上都結了一層霜,卻沒有一個人叫苦,隻感覺到心裡特別踏實。

為守護好這片來之不易的綠色,2008年,靈寶市森防站在川口林場福地林區賀窪、坡溝設立了兩個油松毛蟲國家級測報點。9年來寒來暑往,楊鏡儒和林區工作人員一道,在樣地裡仔細觀測蟲情繁衍情況。他總說:森林病蟲害防治一要把握好關鍵時機,二要觀測數據必須準確,這樣才能給上級防治決策提供參考。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每次上報時,他都會仔細核對數據,生怕出錯。

2016年,靈寶市林業局安排川口林場25名幹部職工包扶陽平鎮咀頭村25個貧困戶,楊鏡儒包扶的是七組的尚天平。每次他都要行程160多公里,入戶調查致貧原因,核查收支情況、提出幫扶措施,增強貧困戶致富信心。雖然經過精準識別,尚天平不符合貧困戶標準,但他還是照樣送溫暖,送致富資訊,送農業科技書籍。當年10月3日,尚天平給他打電話說:家裡有幾百斤紫蕃薯沒地方貯藏,著急出售,但找不到買家。得知這一情況後,楊鏡儒專門驅車到其家裡,走街串巷為其銷售。當把賣得的750元錢送到尚天平手中時,尚天平感動得緊緊握住他的雙手,久久沒有松開。而他卻說:“我是一名共產黨員,群眾信任我,也信任黨,我只是做了我該做的事。群眾利益無小事,無論你幹什麽事,只要心裡想著群眾,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群眾就會永遠記著你。”2017年2月,楊鏡儒被靈寶市委、市政府評為脫貧攻堅“優秀包戶幹部”。

楊鏡儒的老家在洛陽市洛寧縣,因離家較遠,夫妻常年兩地分居。林區工作性質特殊,平時沒有周末和節假日,楊鏡儒只能在春節或農忙季節,回家看看親人,幫忙乾點農活。遇到森林防火形勢嚴峻的年份,甚至春節都不能回家與親人團聚,多少個春節,他都是在林區度過。母親常年體弱多病,他和父親一邊工作一邊照顧母親。家中的農活和兩個兒子的教育全部落在妻子肩上。對此,他深感愧疚。“這輩子我最虧欠的就是她,有時候半夜她一個人在田裡澆水,忍受著孤獨和害怕。”楊鏡儒說,“但我既然選擇了林業工作,我就一定要乾好,成為大山的守望者。”(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