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青州爭創省級森林城市 全民共建綠色美麗家園

近年來,山東濰坊青州市委、市政府以建設森林城市為目標,提出了“看住山、管好河、留住水、多栽樹,矢志不渝保護好青州的青山綠水”的工作理念,把國土綠化作為森林體系建設的關鍵環節,著力構建以山區、平原、濕地三位一體的“森林網絡體系”,基本實現了林業綠量翻番、品質提升、管護有效、產業發展和文化繁榮的目標。截至目前,全市林地總面積76.6萬畝,森林面積72.84萬畝,林木綠化率達到32.38%。全市建成國家級森林公園和濕地公園各1處、國家森林康養基地試點1處,省級森林公園和濕地公園各1處、省級自然保護區1處,先後榮獲全國林業產業突出貢獻獎先進部門、全省林業系統先進部門、全省森林防火達標示範縣、濰坊市政府集體三等功等榮譽稱號,特別是今年6月份山東省政協副主席、林業廳廳長劉均剛專程來青視察,對青州市林業局工作給予高度評價。

政府主導,工程造林,統籌推進山區、平原綠化美化。在山區,近年來按照“春季造景觀經濟林、雨季造生態防護林”的工作思路,層層落實市、鎮、村、部門包靠機制,探索出了市級工程招標專業造林、鎮級成片造林、社會經濟組織造林和全民義務造林等造林模式,一綠一座山、一治一流域,分期治理,壓茬推進,基本消滅了宜林荒山。目前,正在大力實施山區多樹種混交彩化提升工程,從山區主乾道兩側以及風景區、鎮街駐地周邊可視山體開始規劃,按照“政府公開招標、專業施工監理、責任部門包靠監督、測繪隊伍核查驗收”的工程化造林機制,選用黃櫨、紅櫨、連翹、流蘇、香花槐等鄉土彩化樹種,對近年來造林密度保存率不足40%的山體進行混交彩化提升,打造多層次、多色彩、多季相的山地森林景觀效果。在平原,大力推行平原鎮村綠化一體化工程,突出農田林網建設和村鎮路線綠化美化,鼓勵農民利用荒灘荒地、房前屋後、四旁閑散地種樹,搞好村內路線綠化和圍村林建設。全市已有山東省級綠化示範鎮1個、森林鄉鎮1個、綠化示範鎮村24個、森林村居6個;濰坊市級綠化示範鎮12個、森林鄉鎮3個、綠化示範村261個、森林村居16個。

青州

依法治林,狠抓落實,築牢林業生態建設屏障。認真貫徹執行市人大《關於加強雲門山、駝山風景區保護和管理的決議》和《關於加強西南山區生態保護的決議》,實行最嚴格的林地林木和濕地資源保護管理制度,全力築牢森林生態屏障。一是全面提升森林防火能力。嚴格按照省政府森林防火能力建設標準要求,全面推行市、鎮、村、護林員四級網格化監管責任機制,加強森林消防專業隊和護林員隊伍“兩支隊伍”建設,著力推動建設以水滅火體系、林火阻隔網絡體系和林火監測預警體系等“三大體系”,積極推廣應用無人機巡航、電子卡口等先進技術,全面提升森林防火能力建設水準,初步實現了由“人防”向“技防”轉變、由“風滅火”向“水滅火”的轉變。2013年青州市榮獲首批“全省森林防火能力建設達標示範縣(市、區)”稱號,2016年我市獲“濰坊市森林防火先進部門”稱號。二是積極開展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堅持實行無公害防治措施為主體、人工物理防治與生物防治與地面防治相結合的治理策略,加強監測預警、檢疫禦災、防治減災、應急反應等“四大體系”建設,實行市級普查監測隊、市級防控專業隊、鎮級防控專業隊分工包靠,做到了監測全覆蓋、防控無死角,實現了有蟲不成災的“四率”目標。三是認真落實森林資源管理目標責任。通過推廣應用林地保護、森林防火、林政資源管理等智慧化管理平台系統,實現對森林資源的全天候、全方位的動態監測。在此基礎上,嚴格執行林木限額采伐、林地征佔用、木材運輸檢疫等林政資源管理制度和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扎實開展“保護青山”、“利劍”等專項行動,保持對涉林違法行為的高壓嚴打態勢,保障了森林資源安全。

政策引導,社會興林,助力林業行業脫貧富民。堅持“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按照“政府搭台、企業唱戲、農民受益、產業興旺”的思路,結合第一書記幫扶、行業扶貧、退耕還林還果等工作,通過動員社會力量,探索出了“合作社+基地+院校+農戶”、“林業+養生+旅遊”等多種田園綜合體建設模式,在西南山區集中連片發展了核桃、杜仲、桃、榛子、香椿、花卉苗木等特色經濟林產業基地5671畝,帶動幫扶貧困人口1023人,聘用26名貧困人員進入護林員隊伍,利用合作社、龍頭企業幫扶帶動貧困人口82名,圓滿完成了省林業廳分配的行業扶貧任務。同時持續深入推進集體林權配套改革、政策性森林保險等惠民政策,積極會同銀行、保險等部門研究我市林權抵押貸款管理、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理賠等辦法和工作機制,保障林農合法權益,促進林業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全民動手,倡樹文明,共建生態文化美麗家園。“古”是青州的底蘊,“青”是青州的底色。堅持以“古”、“青”文化為主線,全力打造青州森林、濕地文化名片。一是全民義務植樹活動豐富多彩。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連續兩年組織開展“一人一棵樹”“我為森林城市添光彩”等全民義務務植樹活動,本著“自覺自願、自籌資金、自行聯繫、重在成效”的原則,結合幹部聯群聯戶、第一書記村幫扶、行業扶貧等工作,按照每人至少1棵樹的標準,市級四大班子主要長官帶頭參加,市直各部門部門組織幹部職工到第一書記村、聯群村和其它宜林區域開展義務植樹活動,建成了“黨政辦生態林”“人大林”“政協林”“清風林”“先鋒林”“文明林”“平安林”“同心林”“人社林”“巾幗林”“親子林”“教育林”“連心林”“健康林”等一批義務植樹基地,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對面上春季造林起到了很好的示範帶動作用。2018年,全市共有182個部門部門和13個鎮、街道、經濟開發區組織了1.01萬人次參與義務植樹活動,栽植各類喬灌樹木11.42萬株。我市義務植樹重在實效的做法得到了省、濰坊市林業主管部門充分肯定。二是古樹名木掛牌保護。認真貫徹落實省、市《古樹名木保護辦法》,對全市百年以上國槐、側柏、銀杏、楸樹等共計300余株,全部造冊建檔,掛牌保護。三是廣泛傳播森林、濕地文化。在每年的植樹節、愛鳥周、濕地日、花博會等節會期間,依托森林公園、濕地公園、花卉博覽園等生態文化科普教育基地,舉辦生態攝影展、生態文化競賽、書畫展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活動,提高了市民愛綠護綠意識,提升了城市的文明程度。

下一步,該市將以創建省級森林城市為總抓手,認真貫徹落實省、濰坊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和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實施造林綠化十大工程的通知》精神,嚴格按照省級森林城市標準要求,“擴綠量”“提品質”“保存量”“增效益”,爭取2020年成功爭創省級森林城市,推進全市綠色生態再上新台階。

(一)加快推進“綠滿花都·森林青州”國土綠化行動。扎實推進森林城市“七大生態綠化工程”,每年造林2萬畝以上,到2020年全市林木綠化率達到34%,全部消滅宜林荒山荒灘荒地,樹種混交比重明顯增大,林分太空結構不斷優化,森林品質顯著提升,呈現多層次、多色彩、多季相的山地森林景觀效果,建成高標準的森林生態屏障。

(二)創新完善管理機制,保障城市森林健康穩定。堅持造林與管護並重的原則,狠抓護林防火、林地林木管護、林業有害生物防控、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森林保險等營林管護措施落實,加快推進國有林場、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規範化建設,不斷完善營林管護模式和工作機制,確保林業資源資產不流失、不破壞。

(三)加快培育生態產業,促進林業產業體系高效發展。緊緊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健全完善生產、供銷、信用、物流“四位一體”發展模式,以貝隆杜仲、德利農林苗木為龍頭,加快建設林木種苗、特色經濟林、林下種養和森林濕地旅遊等特色品牌,加快林業三產融合發展,助力鄉村產業興旺和脫貧攻堅。

(四)廣泛傳播生態文化,建設“生態文化名城”。堅持以“古”、“青”文化為主線,廣泛開展全民義務植樹、古樹名木保護等主題活動,依托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等生態文化科普教育基地,舉辦生態攝影展、書畫展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活動,提高市民愛綠護綠意識,提升城市的生態文明程度,讓廣大人民充分享受國土綠化帶來的生態福祉。(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 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