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常沙娜:“花開敦煌—我永遠的事業”

中新社蘭州5月20日電 題:常沙娜:“花開敦煌—我永遠的事業”

中新社記者 南如卓瑪

1946年春天,15歲的常沙娜和弟弟常嘉陵以及父親常書鴻騎著毛驢,一家人馱著簡單的行李,暫別敦煌。途經蘭州時,為了宣傳敦煌與籌措經費,在蘭州舉辦了“常書鴻父女畫展”。

時隔73年後,“花開敦煌—常書鴻、常沙娜父女作品展”18日在蘭州再次開展。

“那個時候抗戰勝利,國民政府要把敦煌研究所的費用斷了,第一批來敦煌的、董希文那一代人都走了。爸爸決定再回一趟重慶,為保護敦煌、研究敦煌藝術呼籲。”19日,在西北師范大學講學的常沙娜回憶,也是在當年那次畫展上,遇到來自美國的老婦人葉麗華。

葉麗華驚歎出自少女筆下的敦煌色彩,提出帶常沙娜赴美國同女兒一起學習。

三年後,18歲的常沙娜隨葉麗華留學,在波士頓博物館附屬美術學院學習繪畫。

赴美前,常沙娜因母親離家出走,便從河西中學輟學,一直在家照顧弟弟,與父親三人相依為命。隨父親和其他在莫高窟的叔叔阿姨們學習勾線、渲染、臨摹,逐漸練就了“童子功”。

88歲高齡的常沙娜回憶往事,精神矍鑠。父親常書鴻於1935年12月的某個午後,在塞納河邊的書攤上看到《敦煌石窟圖錄》便激動地決定“回國去,去敦煌”。她還記得,父親回國後的次年,她和母親陳芝秀坐船28天回國,在船上得知“九一八事變”爆發。一家三口輾轉在上海相聚,開始了戰亂中逃亡的日子。

出生在法國裡昂、只會說法語、以塞納河的法語讀音“Sa?ne”命名的常沙娜,到昆明以後才開始學習漢語。“在貴陽,我差點被炮火炸死。在重慶磁器口,我讀完了小學。”常沙娜說,還記得她和母親帶著2歲的弟弟,從重慶走了近一個月到蘭州,從蘭州坐卡車半個多月再到敦煌,從敦煌市坐三個多小時牛車才到莫高窟,父親高興地騎著馬來敦煌市接她們娘仨。

然而,由於敦煌的艱苦條件,愛穿旗袍的母親終於待不下去,走了。幾年後,常沙娜也要去異國他鄉留學了。來敦煌搞藝術的父親,卻在莫高窟清理沙子、種樹,從保護石窟環境開始,臨摹壁畫、招攬人才、為呼籲石窟保護奔走,十分忙碌,弟弟只得寄養在別人家。

常沙娜在美國學習兩年後,抗美援朝戰爭開始。很多在美國的留學生紛紛回國,她也回國了。在北京與正在籌備敦煌文物展覽的父親相逢,展覽上還相識父親的朋友梁思成和林徽因先生,兩人十分讚賞常沙娜的壁畫臨摹作品。

不久,常沙娜被他們推薦進清華大學營建系任助教。在林徽因指點下,常沙娜進入工藝美術流域,曾先後參加人民大會堂外立面的建築裝飾和宴會廳的建築裝飾圖案設計,以及民族文化宮、首都機場、燕京飯店等國家重點建築工程建築裝飾設計和壁畫創作。

“人一輩子就是這樣,曲曲彎彎的,有苦有樂,有悲有歡。我經歷了很多不幸的事情,但現在我依然很樂觀。就像我父親說的那句話:‘生命不息,跋涉不止’,能做什麽就繼續做什麽,高高興興的。”常沙娜說。(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