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跳槽成功,就能走上人生巔峰?

睡前聊一會,夢中有世界。受黨報評論君邀請,今天我們一起來聊聊跳槽那些事。

“我的同事們走馬燈似的換,在公司裡工作超過6個月的都是資深人士了,最長的也就待了兩年。”就在前兩天,一個剛工作不久的朋友對我發出感慨,她為此很是困惑,不知自己該走該留。

即將步入“金九銀十”跳槽季,這位朋友的困惑還挺有普遍性。據某職場社交平台發布的歷年《中國人才招聘趨勢報告》,2018到2019年,我國職場人的平均在職時間為22個月,而2016至2017年是26個月, 2014至2015年是34個月。短短幾年內,職場人的平均在職時間縮水了三分之一。

平均在職時間縮短,背後是職場活水湧動,機會多需求多,人力資源價值得以凸顯。秉承“樹挪死,人挪活”思想的跳槽者中,年輕人群體也不少。據調研機構麥可思研究院的數據,2015—2017屆中國大學畢業生半年內的離職率分別是34%、34%、33%,其中90%以上是主動離職。

年輕人頻繁選擇跳槽,折射出職業態度的變遷。我們上一輩青睞“鐵飯碗”“金飯碗”,職業規劃的全部就是有一份工作,然後踏踏實實乾到退休,穩定壓倒一切。但隨著社會的發展,生存不再是職業的第一落點,現在的年輕人已經不再把畢業後的第一個“飯碗”視為人生終極歸宿了,只要能實現職業躍遷,吾生也有涯而跳槽也無涯,可以自由選擇實現人生價值的多種路徑。

研究人口遷移的學者提出過一個“推拉理論”,認為影響遷移的因素分為“推力”和“拉力”兩種。這在職場遷移中同樣適用:工作太多工資太低、老闆同事難以相處、天天加班壓力山大、平台太小興趣不足、技能難長髮展受限……種種對現階段工作狀態的不滿意都成為“推力”,而對於下一份工作改善自己現狀的熱切憧憬和期待,也就順理成章成為“拉力”,促使我們推導出“世界那麽大,我想去看看”的結論。在一個能夠選擇且有著選擇的時代,每個人或許都是在這樣的“推”“拉”之間,做出自己人生選擇的。

也要看到,跳槽成功、升職加薪、走上人生巔峰,並不是每個職場人都能抵達的萬能通路。那些“看起來很美”的成功先例,或許只是經歷幸存者偏差的篩選。根據一項市場調研,今年有29.8%的白領選擇跳槽,只有12.1%靠著跳槽實現漲薪,而更多的人(17.6%)的薪資不增反降。當然,跳槽也可能帶來一些其他收益,比如得到更大的空間、更好的環境、更多的假期等。但別忘了,博弈中也有風險——重新求職花費的時間精力、過渡適應新工作的不確定性、可能會影響自己的長期積累,還有潛在的下一任雇主可能會覺得你跳槽太多、不穩定。同時,信息的不對稱也讓選擇的風險加大,更何況,人也並不是總是能做出理性選擇的。說到底,跳,或者不跳,總是源於自己對工作的理解、對價值的排序。

既然跳槽不能“包治百病”,在“說走就走激情跳”“一言不合衝動跳”之前也該反思,我們向內觀照、向外期待時,是不是自帶了“濾鏡”。當初我們想跳槽的那些原因,能否真正通過跳槽一勞永逸,想清楚自己到底是短暫逃避不如人意的上一步,還是真的想好了要更換跑道邁出下一步。當然,從一個公司甚至整個社會的角度來看,很多崗位不僅需要經歷的豐富,更需要經驗的積累,人員流動如果流動過快,也可能增加相應的成本,造成更大層面上的“不經濟”。這也是企業管理者、社會管理者需要關注的問題。

風物長宜放眼量。職業生涯像是場馬拉松,每一個50米、100米怎麽跑可以具體事情具體分析。但是,眼光也不用隻落在眼前的這段路。謀定而後動,才能越來越好,而不是越跳越糟。

這正是:升職加薪誠可貴,個人發展價更高。為跳而跳非良策,修煉自身是王道。

(文 | 周珊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