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麽汗血寶馬在輸入漢朝後快速退化了

雖然東西方古代交流通道是古已有之的存在,但漢朝一直到張騫出使西域後才建立了更加穩定和直接的涉外交流管道。尤其是西域本地的三十六國歸附,讓漢朝的基地得以觸及中亞。作為回報,一些原本並不存在於東亞的技術開始被主動或被動的輸入。最有名的莫過於來自大宛國的汗血寶馬。

西漢為了獲得汗血馬的馬種 進行了兩次耗費巨大的遠征

通過兩次耗費巨大的遠征,漢朝迫使大宛國暫時向自己低頭。按照漢朝與大宛的約定,每年要給漢朝進攻上好的純血良馬34匹,雜交的各類用馬3000多匹。雖然大宛貴族很快變卦,殺死了臨時選出來的親漢朝國王。但漢軍還是憑借第二次遠征的成果,獲得了部分夢寐以求的汗血寶馬。之後,雙方的貿易也比之前要通暢,有利於馬匹的進口。

汗血馬的原型 中亞的阿哈爾捷金馬

對於這些來之不易的戰略性資源,漢武帝自然是愛不釋手。他下令給這些戰馬以最好的待遇,務求要讓它們在天朝大地扎根,從而實現漢軍座駕的一次重大更新。可事與願違,汗血馬在漢朝的培育並不順利。此後,更是在史料上出現的越來越少。直至最後,屈指可數的汗血馬開始脫離普通軍隊體系,淪為了名門貴族的座駕。除了裝點門面,沒有其他任何實際意義。

屈指可數的汗血馬 最終成為了貴族裝點門面的工具

關於漢朝培育汗血馬失敗的原因,很多專門學者都嘗試做出技術性和環境方面的解答。比如,有人覺得是古代東亞的飼料品質無法與內亞相比。這讓長期吃不好的馬種,逐漸掉膘,最後也就不免出現整體性的退化。

漢朝完全可以通過盟友獲得好的馬種與育種相關的技術

但這種解釋其實非常蒼白無力。因為隨著張騫開通西域交流管道,漢朝就開始逐步進口關於馬種培育的技術和人員。那些過去被中亞和草原馬匹所享用的養育方法,也通過種子貿易和人員引進等手段,被漢朝的馬場所掌握。也就是說,即便無法在全國各地做到普及,漢朝也可以在個別重點馬場進行培養。哪怕汗血馬的產量不足以讓全軍配備,也能夠滿足少量精銳的需求。

所以,單純的技術手段高低或地緣環境條件,都無法解釋汗血馬在漢朝的迅速隕落。我們還是要去理解漢朝的戰略制度規劃,才能從中體會汗血馬培育失敗的原因。

漢武帝迷信秦製 並以此打理自己的江山

在漢武帝的時代,整個漢朝已經從初期的休養生息政策,轉變為類似過去秦國所仰仗的軍國制度。上至朝堂上的宰相,下至普通士兵或地位低下的刑徒,都是這個國家機器裡的某個零組件。

漢朝的騎兵長期不能獲得品質很好的馬匹

這部國家機器不僅擁有非常可觀的生產能力,也需要耗費巨大資源去供養。而且要保持規模和存在,就必須不停的運轉。否則,體制內的個體就無法獲得朝廷的撥款,面臨倒閉的危險。而一旦這部國家機器出現了松動,那麽就會有不少人離開體制進入民間社會。那麽,漢武帝最不願看到的民間經濟,又要增加比重。而自己手裡的機器,則在實際上失去了巔峰時代的控制力。

歐洲歷史上就不止一次通過引進和培養 更新了馬種

無論是羅馬帝國這樣的地中海勢力,還是帕提亞帝國這種更為松散的內亞邦聯,都會在需要時向民間的牧馬人直接購買。所以,除了官方主持的養馬場,民間也會有很多人養馬。馬匹在被收購之前,就是是養育者的私人財產。好的馬種與培育技術,都是私人賴以生存的看家本領。

但在實際上奉行秦製的漢朝,全國的戰馬都要直接進貢給皇帝本人。按照法律規定,馬場和馬匹從一開始就是屬於皇帝的個人財產。換言之,全國所有的養殖戶都是在給皇帝打工。日常的養殖生產都不對自己負責,需要直接聽命於皇帝任命的官吏。所以,他們也就需要根據規定,定時定量的完成戰馬培養數量指標。朝廷的考核則以數量為基準,並以一直維持官營機構的運作為底線。

馬種的培育需要時間去進行嚴格的純血種群建設

結果,當漢武帝要求在全國推廣汗血馬後,所有的馬場都需要同時完成兩項任務。其一是對馬匹品質進行更新。其次是要繼續完成原有的額定數量。但前一個目標需要更多時間,培養遺傳性比較穩定的種馬群。比較耗費時間和資源。這就勢必影響了後一個目標的完成進度。這種體制與客觀規律的對抗,最終讓數量有限的汗血馬馬種成為了犧牲品。

官營的馬場,不得不選擇讓進口的純血馬與原來的低矮馬種直接雜交。這樣,至少在短期內可以培育出一批有所改善的雜交品種。數量上還不至於太過難看。這些血統較好的雜交馬匹,接著又被拿去和其他毫無汗血馬遺傳的劣等馬雜交,產生遺傳性更低的種群。一切都是為了保證官方指定的產量要求,而非精益求精的結果本身。

漢朝騎兵永遠都沒有騎上他們想要的汗血馬

於是,數量有限的純血馬或第一代雜交成果,被貴族們拿去自用。軍隊裡計程車兵就只能分到那些號稱是汗血馬後裔的N代雜交馬匹。其中大部分在實際上不具備汗血馬所應有的體格和能力。好在漢武帝之後,西漢與匈奴的戰爭便消停許多。朝廷也就繼續執行和平年代的產業規模保持,不必對產出品質有過多的苛求。

漢朝騎兵最後還是需要依靠招募的蠻族來維持水準

最終,到漢朝滅亡為止,都沒有多少軍隊駕馭過真正的汗血馬。騎兵的戰鬥力和戰術也就處於長期停滯狀態。培養大量的本族騎兵,看上去反而不如定期收編匈奴等遊牧勢力的變節者要方便有效。他們不斷帶來的蒙古馬與河曲馬,也看上去比漢朝自己養出了汗血馬後裔要出色。

這就給後來大量吸納內附蠻族,並委以重任的情況下,打下了堅實基礎。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導致西晉徹底垮台的永嘉之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