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怪症:3個多月持續口渴難解?以燥治燥口生津!

大家好,我是中醫老劉

2016年8月2日,星期一上午門診,一名中年女性步入診室,詳問其病情得知,該患者程× ×,女,38歲,教師。患口渴已有3月多。起病之初曾就診於西醫院,服用西藥治療兩周,無效。後至中醫診治,醫生主要給予養陰生津的方葯治療,兩周未見效,繼而改用清火養陰葯,仍未見效。後經多方打聽,乃至我處就診。

程女士,女,38歲,教師。

初診:2016年8月2日

主訴:口渴依舊,夜寐醒後口渴更甚,甚至舌不能掉動,一定要起身喝口溫水,舌轉動幾下,方覺舒適。平時食慾欠佳,無飢餓感;大便偏溏,日行1~2次。全身常感乏力。舌苔白膩,脈濡,重按近細。此濕困脾虛,脾虛生濕。治擬芳燥化濕,理脾升清。

處方:製蒼朮6g 焦白朮10g 廣藿香10g 法半夏10g 廣陳皮10g 焦薏苡仁12g 煨葛根10g 乾荷葉10g 蘆根15g (7劑)

囑其平時暫不吃水果及甜膩食物。同時牛乳、雞蛋及其他葷菜亦暫停。多食清淡易消化類蔬菜。

二診:2016年8月9日。

口渴稍輕,大便仍偏溏,仍無飢餓感。舌苔稍化。病重葯輕,再以前方加重其劑。

處方:製蒼朮10g 焦白朮10g 雞內金10g 廣藿香12g

法半夏12g廣陳皮10g熟附子4g焦薏苡仁15g雲茯苓12g煨葛根10g乾荷葉10g蘆根15g(7劑)

再告以如服藥口乾燥更甚時勿慌,繼續服用,舌苔化凈時,口渴可解。

三診:2016年8月16日。

夜寐口乾渴大有好轉,晝日亦不甚渴,食慾好轉,已有飢餓感。舌苔白膩已化,便溏亦轉成形,疲乏感亦解。既見效機,守原方加減。

處方:製蒼朮6g 焦白朮10g 雞內金6g 法半夏6g 廣陳皮6g 焦薏苡仁10g 雲茯苓12g 煨葛根10g 乾荷葉10g 炒谷芽15g 炒麥芽15g (7劑)

四診:2016年8月23曰。

諸症悉解,飲食有增,大便亦趨正常。為善後計:再以丸劑繼服。

處方:香砂六君子丸(功能:益氣健脾,化痰和胃;方葯組成:木香、砂仁、陳皮、製半夏、黨參、白朮、茯苓、炙甘草)3瓶。每天早、中各服1次。每次12g ,用溫開水送下,飯前服。參苓白朮丸(功能:健脾、益氣;方葯組成:蓮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白扁豆、白茯苓、人蔘、炙甘草、白朮、懷山藥)3瓶,晚飯後服1次,用量同香砂六君子丸。

一次病案討論會中有學生追問此病例,問此病例患者夜間睡眠醒後口渴明顯,夜間癥狀明顯應該屬於陰虛證,為何前期養陰生津的治療方法全然無效呢?而且後來的治療中不用一味生津止渴的藥物,而是用了很多溫燥的藥物反而容易見效?

於是我把我的思路講解給他們聽,這個患者口渴的病症並不是一般的陰虛體液不足所致,因其舌苔白膩,大便偏溏,又平時食慾欠佳,無飢餓感,常覺全身常感乏力,因而判斷是脾虛不運為濕所困。《黃帝內經》有雲:「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水精四布,五經並行。」(人喝下去的水必須要依賴脾的運化作用將其吸收,吸收之後又首先將其向上輸送至肺,然後再由肺的作用向全身各處輸送)。從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水和精氣的敷布,脾的運化功能是個關鍵。該患者脾虛健運失職,為濕邪所困,不能運化水液精微,脾氣不能升清,水液精微不能向上輸送於肺,故致口渴。所以究其病機關鍵乃是脾虛濕困,使用滋陰葯非但不能起到治療作用,反而會助長濕邪,而清火的運用會更加損傷脾氣的運化,所以用之無效,根據「治病求本」的原則,化濕運脾才是治療本病的根本方法。第一次處方,服用後療效不顯,是病重葯輕(此判斷比較重要,若因療效不顯而更換治療方法,則不會再見到後期的療效了),所以第二次處方中不僅加重化濕葯的劑量,更是配以附子溫陽,使成溫燥之劑,且附子能鼓舞陽氣,故用後療效顯著。第三次處方中去附子,因見白膩苔已化,不可過用溫燥,過則真有傷津之弊,因《內經》曾告誡曰:「無使過之。」後人亦有「中病即止」(見效即止)之說,正是指用此等猛葯而言也。

我剛講完,一位隨診的學生即又提問:「為什麼第一次就診後您要患者在飲食上暫不吃水果及甜膩食物,同時牛乳、雞蛋及其他葷菜亦暫停,應多食清淡易消化類蔬菜?」我回答道:「本身患者是因為脾陽不振才導致的口渴,水果性味多屬寒涼,進食可進一步損傷脾陽;而甜膩食物很容易滋生體內痰濕;牛乳、雞蛋等葷菜進食也不利於脾的運化,容易助長痰濕之氣。所以,不管何種病症,只要是患者是由於脾虛痰濕內生所導致的,均應該注意採用上述的飲食禁忌方案。」

好了,今天的中醫知識就講到這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上述此方僅供參考,如需使用請在醫師指導下進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