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二月河小說確實寫得好,但他稱得上是“文壇泰鬥”嗎?

2018,流年不利,我們送走了一個又一個大師。

其實,從人的生理年齡而言也是可以理解的,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出生的老一輩,如今也都進入了古稀、耄耋之年,他們曾經在歷史的舞台上叱詫風雲,自然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從金庸到二月河,他們的離去不能不說是文壇的損失。

2005年,金庸二月河"南北大俠"首度聚首深圳。

與94歲的金庸相比,73歲的二月河確實更讓人惋惜,走得太早了。但是,在文學圈甚至在很多領域,一個名人的巔峰期並不久遠,可能就是那麽三五年,甚至還有更多的是“一本書主義者”,成名作就是他的最後的作品。當然,金庸更加高產,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粉絲涵蓋華人圈子。倘若給金庸一個“文壇泰鬥”的名號,似乎爭議者不多。

今天,某媒體報導稱,

文壇泰鬥二月河(凌解放)於15日凌晨在北京逝世。

這顯然就有些過分了。

泰鬥是泰山北斗的簡稱。據《新唐書韓愈傳讚》記載自愈沒,其言大行,學者仰之如泰山、北斗雲。說的就是唐朝的文學家韓愈,擅長寫古文,死後他的文章廣為流傳,當時的學者將其喻為泰山、北斗,非常敬仰他。 人們把韓愈比作泰山、北斗,是表示對這位文學家的推崇、敬仰之情。後來,人們就用泰鬥一詞稱在某一方面成就卓越,在社會上有名望、有影響的人。

死者為大。但是,客觀的說,二月河的影響力不如金庸。

如果說某某是“泰鬥”,基本是在本領域沒有競爭者的。在“帝王系列”的歷史小說的書寫者中,二月河似乎也很難說是獨領風騷。

再說,二月河生前就不支持外界對他的吹捧。他說,他取得的成就不是靠的天分,而是自己的苦乾。有人說他是"一不小心成了作家",他拒絕這種瀟灑的說法,他說他創作靠的不是才氣,而靠的是自己的力氣。

我們不捧殺任何人,是一種善待。

當然,我們也必須對二月河這個偉大的作家報以掌聲。他部隊專業後,年近40才開始了文學創作,從研究《紅樓夢》起步,轉而進入“帝王系列”的寫作,一發而不可收拾,成為大器晚成的生動注腳。

在三十多年的寫作生涯中,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筆耕不輟,向世人捧出了煌煌巨著——

歷史小說:《康熙大帝》(四卷)《雍正皇帝》(三卷)《乾隆皇帝》(六卷)《爝火五羊城》(中篇)

隨筆集:《二月河語》

四十集電視連續劇文學劇本:《胡雪岩》

令人動容的是,在臨終之際,他放棄了最後的治療,踏上了從北京趕往河南南陽的旅程。

對於深愛這篇黃河沃土的赤子而言,葉落歸根,是他的終極選擇。

著名作家,二月河,一路走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