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重磅!上海發布科改“25條”,激發創新將有這些措施

劃重點

立足科技和經濟社會領域改革兩方面同步發力,上海科改“25條”一方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進一步增強創新供給。突出“市場要活”這一理念,加快健全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市場配置創新資源機制、市場決定創新報酬機制,具體創新活動放手讓市場說話。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沒有人才優勢就不可能有創新優勢、科技優勢、產業優勢。

上海發布科改“25條”。

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已進入深化推進階段。自2018年7月中旬以來,上海市科委會同相關部門,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形成了《關於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 增強科技創新中心策源能力的意見》(以下簡稱上海科改“25條”)。3月20日,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發布會,副市長吳清介紹了科改“25條”的詳細內容。

一、基本思路

上海科改“25條”在總體思路上,重點突出三個“體現”:一是體現全面對標。貫徹落實中央交給上海的三項新的重大任務,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準,借鑒兄弟省市先進經驗,總結上海以往好的實踐,對上海科技體制改革工作再審視、再提升、再突破。二是體現遠近結合。既立足當前,認真抓好改革任務的落實;又著眼長遠,圍繞上海創新驅動發展的目標定位、擔負的特殊使命,對事關全局的重大體制改革問題進行深入謀劃和科學布局,提出舉措和政策。三是體現務求實效。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和效果導向,明確科技體制改革的重點工作、重大任務和重要政策,更加突出指導性和操作性,以更加務實有效的舉措,確保本輪科技體制改革落地、見效、開花結果。

上海科改“25條”在內容設計上,突出了三個“一”:一條政策主線,即以增強創新策源能力為主線,把握科技創新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的發展階段新特徵,著力打造理論新突破、科學新發現、技術新發明、產業新方向的創新策源地。一種動力機制,即通過突破體制機制障礙,激發創新動力和活力。著眼於破立結合、創新體系建設,加快構建適應創新發展規律、科研管理規律、人才成長規律的科技體制機制,培育創新生態。一條發展路徑,即注重堅持系統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注重改革的系統設計、分類指導和多領域協同,在創新主體、成果轉化、開放創新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二、主要內容

上海科改“25條”著眼於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提出了六個方面25項重要改革任務和舉措。一是促進各類創新主體發展,構建完善主體多元、開放協同的科研力量布局和研發體系。二是激發廣大科技創新人才活力,著力營造近悅遠來、各盡其才的發展環境。三是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不斷增強主體內生動力,提升轉移轉化效率。四是改革優化科研管理,深化落實“三評”改革,提升科研質量與績效。五是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建立多層次多領域國際合作網絡,建設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六是推進創新文化建設,加強科研誠信體系建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為上海文化品牌注入新內涵。

這些內容的核心可以概括為三點:

第一,要打通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通道。立足科技和經濟社會領域改革兩方面同步發力,上海科改“25條”一方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進一步增強創新供給。近年來,上海科技創新實力穩步增強,但缺乏世界一流研究機構,缺乏標誌性的重大原始創新成果,距離“四個引領”(引領學術新思想、引領科學新發現、引領技術新發明、引領產業新方向)尚有較大差距。針對這一“短板”,通過“一所(院)一策”原則,探索試點“三不一綜合”(不定行政級別,不定編制,不受崗位設置和工資總額限制,實行綜合預算管理)等新體制新機制,加快培育國家實驗室、高水準創新機構等承接國家重大創新任務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通過提高基礎研究投入佔比,完善基礎研究、戰略高技術研究、社會公益類研究的支持方式,力爭在基礎研究領域實現提升和突破;改革完善科技計劃管理,建立對重大原創性、顛覆性、交叉學科創新項目的非常規評審機制和支持機制,建立健全重大關鍵核心技術突破項目形成和組織實施機制,為卡脖子技術突破提供堅實的保障。另一方面,推動經濟體制改革與科技創新的協同,進一步釋放創新需求。經濟發展需要創新驅動的同時,又牽引著創新的發展。上海科改“25條”明確提出大力發展科技創新服務業,加強高校、科研院所技術轉移專業服務機構建設,讓技術轉移服務人才參與激勵分配;大力發展技術市場,整合集聚技術資源,完善技術交易制度,將上海技術交易所打造成為樞紐型技術交易市場和國際技術轉移網絡的關鍵節點;聚焦成果轉移轉化,從供給端、需求端、服務端共同強化對創新創業全鏈條的服務支撐。

第二,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突出“市場要活”這一理念,加快健全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市場配置創新資源機制、市場決定創新報酬機制,具體創新活動放手讓市場說話。上海科改“25條”明確提出,對於一些重要的新型研發機構,賦予研究機構充分自主權,創新運行管理機制,建立與市場相匹配、與國際相比具有競爭力的薪酬體系;對於科技成果而言,可通過協議定價、在技術交易市場掛牌交易、拍賣等市場化方式確定價格等。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更加重視加強創新服務,把工作重心轉到抓好戰略規劃、重大突破、政策標準制定、評價評估、體制改革、法治保障等方面,著力抓好營造環境、引導方向、提供服務等基礎性公共性工作。明確將:進一步營造公平市場環境,在支持國有企業創新發展的同時,進一步完善企業服務機制,大力培育發展民營科技企業,鼓勵支持民營科技企業承擔政府科研項目和創新平台建設,加大對民營科技企業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的支持力度。同時,在創新創業氛圍和各種政策優化上提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

第三,要充分激發和調動“人”的創造活力和動力。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沒有人才優勢就不可能有創新優勢、科技優勢、產業優勢。一是實施知識價值導向的收入分配機制。為了讓真正有作為、有貢獻的科研人員“名利雙收”。明確提出,建立事業部門績效工資總量正常增長機制,提高科研人員收入水準。對競爭性科研項目,用於科研人員的勞務費用、間接費用中績效支出,經過技術合約認定登記的技術開發、技術谘詢、技術服務等活動的獎酬金提取,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獎酬支出,均不納入事業部門績效工資總量。對達到事業部門人數一定比例的高層次人才,部門可以自籌經費,自定薪酬,其超過部門核定績效工資總量的部分,不計入績效工資總量。對全時全職承擔重大戰略任務的團隊負責人以及引進的高端人才,實行一項一策、清單式管理和年薪製,年薪所需經費在項目經費中單獨核定。二是進一步優化人才結構,上海科改“25條”強調:既要重視科學家和科技人員,又要重視企業家,還要重視大眾創新創業人員;既要重視高層次創新人才,又要重視青年科技人才;既要重視海外人才的引進,也要重視本土創新人才的培育,實行本土培養人才與海外引進人才平等對待,不得設立歧視性指標與門檻。三是完善人才評價激勵制度,上海科改“25條”樹立正確的人才使用導向,按照誰用誰評價、幹什麽評什麽的原則,推行代表性成果評價制度,對主要從事各類創新活動的人才實行分類評價;注重個人評價與團隊評價相結合,尊重認可團隊成員的實際貢獻。人才計劃項目名稱不作為人才稱號,在各類評審評價中,清理“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問題。

三、組織保障

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關鍵在落實。為了確保上海科改“25條”的貫徹和落實,本市從組織領導、責任落實、考核督查、立法保障等方面作出了具體部署,牢固樹立全市一盤棋的思想,建立健全科技體制改革統籌協調推進機制。下一步,市政府相關部門將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切實增強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員及企業的獲得感。

一是明確責任分工。上海科改“25條”所確定的重大任務,都明確了責任主體和牽頭部門、配合部門。牽頭部門要牽頭抓總,抓方案制定、溝通協調和推進落實,配合部門要各司其職、全力配合,確保各項工作環環相扣,有力有序推進。

二是加強法制保障。近期,市科委正牽頭制定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條例。通過推動地方科技立法工作,為科技體制改革提供法制保障。

三是加強考核監督。強化督查檢查,開展實效評價,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確保改革任務逐項落實、乾一件成一件,努力把科創中心建設提高到新水準。

四是加強宣傳解讀。及時發布改革信息,解答改革難題,宣傳改革經驗,讓科技管理者和廣大科技工作者都知曉改革、理解改革、支持改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