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國首次進入創新領袖國家群體

  以體制改革為創新注入動力(評論員觀察)

  近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18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的全球排名上升5位,位列第十七名,首次進入創新領袖國家群體,也成為現今唯一跨入全球創新指數前20的中等收入國家。這樣的進步,正來自一系列科技體制改革激發出的創新活力。

  日前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強調,形成更有針對性科技創新的系統布局和科技創新平台的系統安排。習近平總書記在不久前的兩院院士大會上強調,破除一切製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科技創新體制改革帶來的改變,從一些細節中就可以看得出來:曾經,一台價值數百萬元的掃描電子顯微鏡就能難倒一家科技公司:因為隻用一次,自己買不劃算,不買又沒法完成科研任務。如今,只要花幾百元測試服務費,就能享受大學實驗室提供的專業服務。這樣的便利,源自重大科研設施和大型儀器加快向社會開放的改革舉措。事實證明,體制建立了、機制理順了,創新之路越走越寬。

  不斷深化的科技體制改革,正為創新注入源源動力。科技創新很像多米諾骨牌,一旦某個環節出現堵點,投入的要素之間就會產生斷點,難以催生出理想的科技產出。一位農業科研人員多年從事蜂產品安全研究,貢獻很大,但由於發表論文少,正高職稱遲遲評不上,無奈之下告別深耕多年的領域,“轉行”做起並不擅長的蜂基因克隆,僅僅因為該領域發論文機會多。當下,除了科研績效、人才評價機制中存在令人惋惜的擠出效應,在科研項目管理體制、知識產權保護、科研成果轉化機制當中,短板和痛點也不在少數。當我們擁有了更加豐富的創新資源和要素,如何促成各要素發生化學反應,釋放蘊藏其中的活力,考驗改革擔當、急需變革智慧。

  改革科技體制,說到底就是為創新提供更好的制度環境,其中包括由法律法規建立的硬環境,也包含培育科技文化、厚植創新土壤形成的軟環境。從2013年到2017年,我國法院審結各類知識產權一審案件68.3萬件,年均增長19.4%,民事一審案件年均結案率達94.24%。司法資源高效運行,為創新兜底、為創意撐腰,成為推動科技進步的重要制度保障。近日,《關於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印發,關於優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績效的若乾措施頒布,這些改革直擊痛點、疏解焦慮,進一步解放了科技生產力。而今年5月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乾意見》,旨在營造誠實守信、追求真理的社會氛圍,為建設科技強國培育文化基因。緊鑼密鼓的改革鼓點,意在打通體制機制的“任督二脈”,實現創新要素的優化配置。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有人評價40年來中國發展的最大成就,就是在制度層面蹚出一條符合國情的路線,摸索出一套後來居上的方法。科技體制改革,無疑是制度變革中的重要一環,更是推動我國技術進步的最主要動力。技術可以複製、經驗可以學習,而知識生產的體制和機制卻不可能直接移植而來。只有根據自身發展實際推動科技體制改革,才能助力重大核心技術突破,把科技發展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1985年,首屆全國技術成果交易會在北京展覽館開幕。交易會歷時25天,實現交易額80億元,人們第一次見識到技術成果市場化改革的威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如果說創新是中國發展的新引擎,那麽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點火器”。將體制改革推向縱深,我們將為新時代中國科技發展點燃最熱的那一把火。

責任編輯:孫劍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