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我平時脾氣挺好一個人,一帶孩子就火特別大,怎麼回事?


周末在紐約這邊參加了一個工作坊,和研究兒童心理的教授溝通育兒中的負面情緒,有特別多的啟發。

現在主流的育兒理念都在教大人不要隨意對孩子發火。因此身邊好多父母都發現自己會陷入「控制不住脾氣-吼孩子-內疚自責」的無限循環中。

這一篇文章,我們來聊養育中的憤怒從哪裡來。

1. 對孩子的期待有偏差

在蘇寶兩歲多的時候,有一件事讓我非常苦惱——她明明聽得懂「stop」這個詞,但是卻常常停不下來。

在停車場,蘇寶會試圖掙脫我的手亂跑,並且覺得這是個好玩的遊戲。帶她逛超市,店員給她一個兒童購物的小推車,她立刻車開始推著瘋跑,我越是叫停,她越跑得歡,差點撞到貨架上。

每每遇到這種場面我就氣得內傷,好想揍她一頓。

後來讀了很多孩子早期發展相關的書,才知道了以下這些已經被科學家證明的事實:

  • 幼兒的額前葉發育不成熟,當我們叫「停」他還繼續往前跑,很多時候是因為他的大腦控制不住身體
  • 當孩子大哭大鬧的時候,同理,他真的會控制不了情緒,不是要和我們對著乾
  • 當幼兒專註於一件事時,他很可能聽不見大人在說什麼,而不是故意不聽話
  • 孩子的短期記憶力有限,講過的道理和立過的規矩,他下次不一定都能記得住,前說後忘很正常

(最近公號有很多新關注的讀者,會問我文章中提到的書名,在這裡再次統一回答:我的參考書目和文獻,如果有的話都會用APA格式放在文末,方便大家查找)

從某種程度上,孩子就像個沒有進化完全的小小原始人。如果我們期待孩子像大人一樣理解和執行我們的指令,多半是會失望而憤怒的。

後來在停車場,我一定會讓蘇寶坐推車,而不是像傻子一樣一邊追著「原始人」,一邊期待她乖乖的跑回來。當她大哭大喊的時候,我會靜靜的陪著她,而不是想方設法講道理,期待她忽然恍然大悟的停下來說「不好意思,剛才失態了」。

當我們充分考慮到孩子不成熟的認知水準,再去看待孩子的行為,就會心平氣和很多。

2. 無意識的遷怒

記得小時候有一個鄰居小夥伴,他特別害怕爸爸。因為爸爸白天遇到什麼不愉快的事,下班回來一定會找個借口痛打他一頓,而且連家裡的狗都要踢兩腳。他成天看爸爸的臉色,過得提心弔膽。

儘管這種爸爸有些極端,但把情緒發泄到弱者身上,從某種程度上是人類本性。就像調皮的小孩在學校被老師批評了,回家路上看到擋住自己路的小石子,會氣得一腳踢飛,因為這顆石子是「弱者」,它不可能還擊。

同理,孩子是家庭成員中最弱小的一員,很容易成為情緒發泄的受害者。

當我們面對孩子特別煩躁的時候,可以試著走開幾分鐘,靜下來思考:

家庭關係中,有其他人惹我生氣了嗎?

我正在為家庭以外的事生氣嗎?

我的工作是否給我帶來了太多壓力?

如果是的話,那麼先處理好這些負面情緒的來源,就不會莫名其妙對孩子發火了。

3. 一忍再忍,最後算總帳

前段時間一個晚上,蘇寶不願意睡覺,先是繪本講完一本還要一本,說好最後一本了,講完以後她又說剛才的那本太短了,要再講一本。

儘管這時候蘇寶已經哈欠連天了,但還是要求媽媽抱抱親親,要陪她躺在床上。已經很晚了,我一直在默默勸自己忍耐一下,陪蘇寶愉快的結束這一天吧。

這樣N個循環以後,好不容易熄燈躺下了,我剛走進浴室準備洗個澡,蘇寶又爬起來說口渴,要我給她倒水。喝了一口水說太涼了,要我加點熱的,然後又說水太熱了,要加點冰塊。到這裡我終於炸毛了,命令蘇寶馬上去睡覺,嚇得蘇寶連滾帶爬跑回床上。

這件事給我的啟發是:不斷試探界限是孩子的天性,大人一定要弄清界限到底在哪,孩子的哪些行為可以接受,哪些不可以。大人如果總是對孩子妥協遷就,會滋生出不耐煩,最終忍無可忍對孩子發脾氣。

冷靜下來以後,我回顧了這件事,也有了對策。

蘇寶一直都很清楚自己的睡前程式是什麼(一杯牛奶兩本繪本,刷牙抱抱熄燈),第二天晚上睡前她要我多講一本繪本的時候,我溫柔的告訴她:不可以,該睡了。

她象徵性的耍了下賴,還是乖乖睡了。我舒了口氣,這才是愉快的結束一天啊

我們常常談論要覺察孩子,其實覺察自己才是最有挑戰性的。當我們了解了養育過程中各種情緒從何而來,或許就能用更加理性、平和的方式對待孩子。

讀懂孩子之前,別忘了讀透自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