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號外號外!癌症患者,如果癌症複發,你該這麼辦!

目前常規的治療腫瘤的方法主要有手術、放化療。手術、放化療都能直接作用於腫瘤,能在很短時間內使瘤體縮小甚至消失,然而沒過多長時間,腫瘤又會複發或者轉移到其他的部位,這是因為患者體內的癌細胞並沒有清除乾淨。

據臨床研究發現,腫瘤患者經手術、放化療後,半年內複發轉移率高達70%,一年內複發轉移比例在90%以上。為什麼手術、放化療都做了,最後還是複發轉移?

腫瘤為何會複發轉移

我們在實驗室培養正常機體細胞時,不僅需要創造各種特殊的條件,有時還需要添加各種特殊試劑,而嬌貴的它們仍然動不動就大片大片地死亡。相比之下,腫瘤細胞則是有點普通培養基就能存活,而且普通細胞分裂繁殖一代的時間,腫瘤細胞可以長上十幾代,直到把培養容器裡的所有太空都佔滿。在身體內也是如此,即使只有米粒大小、堪堪可以被肉眼看見的腫瘤組織,其中也包含了數以萬計的腫瘤細胞,而每一個腫瘤細胞都像一粒種子,不僅包含了腫瘤特徵性的突變遺傳資訊,而且還不會安安分分地呆在原地。

由於腫瘤組織往往有著豐富的血液供應以滿足其生長需要,在無數生長進腫瘤的血管網路中,不斷有腫瘤細胞脫落下來,然後進入血液、淋巴液中,不斷在身體中遷移,其中的絕大部分被藥物和自身免疫系統消滅。但只要有一個漏網並遇到合適的地方定居下來,就有可能逐漸形成新的腫瘤灶。所以醫生挖空心思創造各種手術方式和放化療方案,都是為了盡量減少治療後殘留的腫瘤細胞,減少複發機會,但是腫瘤細胞的這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特性決定了這是一場艱巨而漫長的戰鬥。

如何減少複發,延長生存時間?

在臨床上經常使用的一個詞是腫瘤負荷,即腫瘤對機體的影響大小,腫瘤負荷的評價是多維度的,既包括腫瘤本身的大小、惡性程度、活躍程度,也包括腫瘤給患者造成的癥狀和併發症的嚴重程度。在腫瘤發病機制研究無法取得重大突破、短期還無法完全治癒腫瘤的情況下,減少腫瘤負荷成為腫瘤治療的主要目標。最符合直覺的減少腫瘤負荷的治療方式當然是通過手術最快、最大限度的切除腫瘤病灶,必要時再通過放療化療來消滅殘餘病灶和身體其他部位的漏網之魚」,從而最大程度減少腫瘤複發的可能性,實際上十多年以前大部分臨床工作也是在這種思維指導下進行的。

21世紀的一系列研究顯示,對於部分腫瘤,與傳統的先手術再放化療相比,「先放化療減少腫瘤大小、創造更佳手術條件的綜合治療方式顯示了其優越性,如2006年發表在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MAGIC研究顯示,對胃癌、食管癌、賁門癌患者,「先化療,後手術」者5年生存率為36%,而僅接受外科手術者則為23%。

腫瘤的發生髮展是一個複雜的生物學過程,它是細胞遺傳物質異常的結果,同時也涉及機體的內環境中的各種因素,其中免疫力失衡是主要因素。免疫是人體的一種生理功能,人體依靠這種功能識別「自己」和「非已」成份,從而破壞和排斥進入體內的病毒、病菌等異物和人體本身所產生的損傷細胞和腫瘤細胞等,以便維持人體內部環境的平衡和穩定。

脆弱擬桿菌BF839能激活T細胞的非特異性功能,從而抵抗感染、細胞突變、腫瘤,並能增加粒細胞、巨噬細胞、淋巴細胞及自然殺傷(nature killer, NK)細胞的數量和活性,特別是能增加血液中白細胞的含量,從而增強體液免疫應答,調節固有免疫和適應性免疫,發揮抑製腫瘤的作用。並誘導機體細胞產生干擾素、白細胞介素等細胞因子,通過淋巴循環活化全身的免疫防禦系統,增強機體抑製癌細胞增殖的能力。

通過上述方法,腫瘤患者的生存率有了大幅提高,而癌症患者在經歷了一系列治療後,也應該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抽煙、喝酒、熬夜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