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有靈魂的木雕最少要花10年的功夫

“構思七分,入木三分”,這是劉濤對於木雕的創作精神。他的創作偏愛寫實風格,貼近自然生活,常常可以勾起人們一段往事的回憶,成為大家茶余飯後悠閑時光的話題。

劉濤還在孩童時代時,身邊就有很多做木雕的司機,一有閑暇時間他便會聽匠人們講與木雕有關的故事,漸漸地,他被這門傳統手工技藝所吸引。回家後,劉濤便觀察家中老家具上面的雕刻,經常對著它們發呆,腦海中回憶著從木雕匠人那裡聽來的故事。

“如果把生活中的很多用品都稍以雕琢,讓其既實用又美觀那豈不是太好了嗎?”他用手輕輕地撫摸著家中的木雕物件,心中開始萌發學習木雕的想法。

終於,在十九歲那年,劉濤毅然決然地踏入了這個“冷門”行業。

學習雕刻之初,練習是一個重複、重複、再重複的過程,剛入行時的劉濤難免會感到枯燥乏味。曾有一次司機出差在外,當時他被要求重複雕刻牡丹花,“自我感覺良好”的劉濤,由於難以忍受那些枯燥的“重複”,認為司機所交代的工藝自己已經做的不錯了,於是便想雕刻新鮮的事物“玩一下”。

抬頭看了看窗外,樹上正有幾隻小鳥在玩耍,隨即劉濤就開始雕刻小鳥。做壞、再修改,反反覆複多次。

兩天后司機回來看到了劉濤做的小鳥,便猜透了他認為重複雕刻無聊的心思,司機對他說道:“再做十隻,挑個你最滿意的來給我看,不好的話就再雕100隻。”

幾天過後,劉濤拿著自己認為最好的作品去給司機看。司機把他做的小鳥放在一旁,拿起了之前重複在做的牡丹花,給他寫了四個字“形,意,靜,動”,語重心長地告訴他:“植物是不動的,但它是有生命的。我們刻的木雕雖然是靜態展示,但每一片花瓣都有其方向所在的位置,每一朵花也都有其獨有的特性。只有熟悉掌握了其每一個細節的工藝,才可能不拘泥於‘模板’,在設計雕刻上有所創新,這樣的作品才能生動地體現其生命力。重複的意義便是要你可以獨自掌握一件物品的特性,日後可以根據靈感塑造不同風格的雕刻。”

聽過司機的教導,劉濤深深地體會到自認為枯燥無聊的過程,其實是必不可少的修煉。“心靜,勤勞,多問”成為了他日後創作中的關鍵。

他拒絕浮躁與散漫,在木雕技藝上不斷進行自我完善,力求每件作品都達到完美。

做雕刻,每個人都有其獨特風格。接觸木雕10年後,劉濤開始有了自己的木雕風格,後來又經福建省工藝大師王啟瑞的悉心指點,其手藝及創作開始走向成熟。

這時,劉濤決心把自己擅長的風格與技藝,總結成一件件作品呈現給大家。2012年初,他開辦了屬於自己的工作室——“昊藝·博木緣木雕工作室”,並且吸納了想要學習木雕的年輕人來工作室,這些“新人”都是因為喜歡他作品風格才來的。

劉濤團隊的創作核心精神是“構思七分,入木三分”,不盲目、不隨便!他認為動刀很容易,但是如果作品沒有其內在思想與文化,那便失去了手工雕刻的意義。

中國地大物博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在這取之不盡的題材面前,劉濤想要賦予他每件作品文化內涵,有故事、有情景的木雕,才能經得起時間推敲。

說起開創工作室的初期,劉濤笑著說:“萬事開頭難嘛。”曾經最困擾他的便是:作品創作如何在迎合市場與追求自己風格之間進行取捨。

“動刀很容易,木頭拿來下刀就乾,做好也是件作品,價格低點還可以出手快。”但這並不是劉濤心中想要的木雕,他沒有選擇這種方法。

可是如果真的要創作有“靈魂”的,自己喜歡的作品,那需要靈感與充分的設計考量,有時候對著木頭一發呆就是一整天,天色漸暗仍一刀未動。就算有了喜歡的創作題材的構思,之後還需要精心地構圖,反覆考量,然後才開始下刀,並且工期很長,作品出來以後還不一定可以馬上出手。

當時的劉濤,經常會出現囊中羞澀的情況,有時候朋友來拜訪或者到家裡做客,頗有種“三五朋友來做客,賣點木雕換酒錢”的衝動。

他回憶到,在自己妻子懷孕時,由於成品慢、出手又少,當時的他口袋中甚至連幾千塊都拿不出來,儘管如此,他還是放下工作硬著頭皮回家陪妻子。

“那種感覺是非常糟的,挫敗感不時出來折磨著我。”他有段時間甚至都在想,自己的選擇到底有沒有錯,看著身邊做市場貨木雕的人,都逐漸富裕了起來,而自己在妻子懷孕時卻還要為錢發愁。

後來,劉濤想起了自己當學徒時老師的教導,又看著工作室的“小兄弟”們和他當初一樣乾勁十足,他在心裡告訴自己:“木雕絕不能隨便!”他堅持對自己每一件作品負責,這才對得起客戶對他的信任,更是遵循著他自己的初心。

他本著匠心,不忘初心。

堅定了目標之後的劉濤,在之後的一段時間變成了工作狂,經常工作到凌晨才回家,有時候人走了心卻還在工作室中,於是他乾脆把木頭拿到了床邊,就那樣看著它,在思考接下來的創作中睡著。

有時第二天早晨被妻子搖醒時,他的一隻手是半摟著木頭,另一隻手還拿著筆,他妻子都會吃醋的說:“它怕不是你的小三了吧。”

這都成為了他在木雕一路走來無法抹去的記憶。

靈感是需要機緣的,劉濤的創作多是取自生活中的元素,比如在外旅遊,與人聊天,或者看到某個故事。

但有時某個靈感出來了後,卻會因為其他事情干擾而耽擱,再之後就難以“提起”了。所以劉濤養成了隨身帶紙筆的習慣,不管任何的時間與地點,只要有了靈感,就馬上拿出筆,以文字搭配簡單圖案的方式來記錄下來,然後以最快速度趕回到工作室,開始在木頭上設計定型。

對於木雕,他的喜愛之中始終存在著一絲的敬畏,他從未敢有過絲毫的松懈。

如今木雕行業正處於低迷時期,很多匠人出於現實生活壓力,難在創作出真正的好作品。越是在這種時候,越是需要更多有志、有藝的青年,劉濤希望他們可以努力堅持下去。

“技藝與文化的傳承不能斷在這代人手中。”這是他身為匠人對木雕行業的責任。

在劉濤的創作經歷中,之前是做檀香料木雕比較多,但這兩年市場低迷,其價格波動很難掌控。之後,他便選取了黃楊木為主創作,這種木料有著“木中君子”的美稱,是種很好的木雕材料,原料價格也不高。

因為多數人買劉濤的木雕是因為喜歡其團隊的工藝風格,採用黃楊木後,不僅避免了買家的高投資風險,喜歡工藝的客戶更是基本上隻用付個手工費就可以得到整件工藝作品。

並且黃楊木這種材料的物件,放在家裡會越擺越有感覺,它包漿之後甚是古樸漂亮,透露著內斂的大氣。

未來,劉濤打算從工作室分出一個工藝禮品研發部專門,研發公司或團體定製的工藝禮品、旅遊紀念品等木雕產品。他希望以這樣一種形式,讓他及團隊的風格作品可以進入尋常百姓家中,這樣也能讓更多的人了解木雕這個行業。

“如果可以,以後要有一個小院,院裡有自己獨立的工作室,還有一幫志同道和的朋友,閑暇時光可以一起喝茶聊天。從傳承到創新,從木雕到傳統文化,從雕刻到設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