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王和:大變局中的保險新觀察

  文/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王和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與蔓延,加上地緣政治危機 ,引發並加劇了全球格局的動蕩和變化,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廣泛和深刻的影響。這種影響具有根本性和不可逆的特徵,“大變局”特徵明顯。

  就我國保險業而言,也面臨著“大變局”問題。嚴格意義上講,我國保險業的大變局問題更多源自內在的動力,是行業發展階段的一種必要和必然;疫情和全球格局變化無疑也給了中國保險業的“變”賦予了新內涵和新任務。中國保險業需要一種全新的視角和方法,思考和理解“變”,即為什麽變、變什麽、怎麽變。

仁和研究院院長 王和仁和研究院院長 王和

  虛實結合謀變局

  在大變局的命題下,中國保險業要解決好虛、實兩個層面的問題,通過虛實結合,實現相輔相成。

  所謂的“虛”,是指行業的發展理論、理念和價值觀問題,這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關鍵因素。所謂“實”,是指行業需要在一些關鍵領域進行戰略性再思考和再布局,特別是要提高站位,融入大局,制定更加切實可行的計劃和方案,循序漸進地推動,確保行業能夠在更好服務社會的同時,實現自身持續健康發展。

  從“虛”的層面看,面對大變局,需要研究並構建中國特色保險理論。就目前而言,行業的務虛問題,包括了宏觀層面,即行業發展層面的基礎和根本問題;也包括中觀層面,即經營管理層面的理論和理念問題。

  就行業發展層面的基礎和根本問題而言,最重要的是要解決“為了誰”的問題,這是解決行業所有問題的“牛鼻子”。保險行業存在的基礎邏輯是通過專業化的風險管理,創造價值,服務社會和客戶,是需要通過“成人達己”的邏輯實現的。因此,面對大變局,中國保險業最大的理論要求是講政治,顧大局,提高覺悟和站位,真心真意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做到知行合一。

  就行業經營管理層面的理論要求而言,最重要的是要解決經營和價值管理模式問題,即是基於“選擇風險”還是基於“改善風險”;是基於“價值轉移”還是基於“價值創造”。“風險改善”和“價值創造”是一種基於專業能力的“減量管理”模式,如何打造相應的專業能力,如何實現風險減量,均需要理論的引領和支撐。同時,集合的模式和效率體現行業經營的核心能力,基於科技賦能的制度創新,引入網絡和平台經濟模式,結構性降低集合成本是行業生存與發展的關鍵。同時,在正本清源的基礎上,定義、規範和利用好相互保險制度,引入相互保險理念,突出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積極探索中國特色的新相互保險。

  從“實”的層面看,要針對疫情和疫情防控給社會經濟帶來的深刻變化,重新思考保險職能和作用的發揮問題,圍繞“六大”,即大社會、大經濟、大財富、大康養、大農業和大科技的視角,進行系統和整體思考,全面和科學布局。所謂“大”,是要“跳出保險看保險”,解決好大格局、視野、站位和範圍問題。

  聚焦“六大”

  圍繞“大社會”

  就“大社會”而言,要以推動和實現社會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為統領,強化保險的社會性和公共性特徵,從社會治理,特別是社會風險治理的難點和“痛點”入手,通過產品、服務和模式創新,提供全方位和全過程的解決方案,發揮具有公共性特徵的風險管理作用。一是全面導入“韌性管理”理念,將保險作為韌性的重要組成和力量,以“韌性城市”建設為依托,探索“韌性+”應急管理模式,打造“應而不急”的風險治理新模式。二是將安全生產責任保險特別是高危行業的安全生產責任保險作為強製保險,並打造“保險+治理”的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全面提升安全生產管理水準。三是按照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要求,認真總結前期實踐經驗,對接政府民生保障普惠性資源,全面推廣普及“防貧保險”,切實和有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四是全面和深入開展“新市民金融服務工程”,聚焦新市民群體,圍繞專業化和多元化,因地製宜地打造綜合性和普惠型產品和服務模式,切實解決困難和問題。五是要高度關注殘疾人的保險保障問題,突破傳統保險“標準體”經營模式的局限,全面導入“人機互動”技術,探索“保險+互助+公益(慈善)+科技+服務”的“五位一體”殘疾人保險解決方案。六是針對未成年人,特別是中小學生的意外傷害風險,通過“專門保險 + 動態監控”,打造全天候和專門化的風險治理模式。

  圍繞“大經濟”

  就“大經濟”而言,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保”和“穩”是我國經濟的兩大關鍵字。保險業要在“六穩”和“六保”的基礎上,以“有為政府”為線索,發揮“有效市場”功能,在社會治理和經濟發展領域,發揮政府助手的作用。一是要發揮保險基於風險管理的增信作用,通過產品和服務,綜合治理並改善營商環境,為企業,特別為中小企業的轉型發展保駕護航。二是要從保險產品的提供者向全面風險管理的服務商轉變,提供全方位、全過程和有針對性的一攬子服務,為企業的穩中求進提供專門化保障和服務。三是要針對國際經濟格局變化的大趨勢,切實解決出口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可能面臨的困難,通過出口信用保險等產品,助力企業的轉型發展。四是在綠色發展的理念下,從保險服務和投資管理兩個方向,全面參與環境治理,助力實現“雙碳”目標,一方面是將保險機制全面融入汙染防治、節能減排、生態治理領域,為新能源汽車提供更加專門化的產品和服務;另一方面是將節能減排作為保險投資的一個重要價值取向。五是要全面提升專業能力,特別是長期和權益類投資能力,更好地發揮險資穩定資本市場的作用,保險業在推動長期投資市場的同時,受益長期投資市場,實現良性互動和持續健康發展。

  圍繞“大財富”

  就“大財富”而言,在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背景下,中等收入人群將成為我國未來財富管理服務的主要對象,如何為中等收入人群提供更有針對性和更好的服務是保險業需要關注的一個重點。一是要學習借鑒“惠民保”的成果經驗,從根本上解決“城鄉居民住宅巨災保險”的低覆蓋和低保障問題,防止“因災返貧”和住房信貸的系統性風險發生。二是要關注基於大財富管理視角的“家族(庭)辦公室”模式,以家庭健康管理為重點,打造“專屬醫生”模式,突出專門和專業的個性化服務,使其成為我國保險業服務居民家庭的一個重要形式,並實現對傳統保險行銷模式的迭代升級。

  圍繞“大康養”

  就“大康養”而言,首先,要抓住疫情推動健康管理理念普及和提升的契機,進一步強化“我的健康我負責”的理念,依托產品、技術和服務創新,全面推動手機和可穿戴設備的利用,實現個人健康信息的全面采集、動態分析與專門管理;同時,以“數字生命”為依托,導入“AI家庭醫生”技術,配合服務專員和醫療資源,提供個性化和定製化的服務,成為個人和家庭健康管理的得力助手和支持平台。其次,要針對我國社會全面老齡化的特點,以居家養老為重點,以養老保險和長期護理保險為依托,打造家庭、社區和醫療機構一體化“同心圓模式”,提供日間照料、康復護理等服務,打造“半實物給付”新模式。同時,利用可穿戴設備、家聯網和遠程遙控技術,打造互聯互通和智能化的虛擬養老院模式。

  圍繞“大農業”

  就“大農業”而言,要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實現農村農業現代化為重點,以穩基本盤為基本訴求,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為指引,以科技創新為依托,全面打造技術融合型服務模式。一是利用遙感技術,全面推行種植保險的“按圖承保,按圖理賠”模式,提升經營和服務效率,同時,打造服務耕地保護和標準農田建設的新模式。二是全面推廣“完全成本保險”“收入保險”“指數保險”“訂單保險”“保險+期貨”模式,提升農民收入的保險保障水準。三是要關注設施農業和智慧農業帶來的改變,通過技術和產品創新,積極參與並保障農業的產業升級。四是要特別關注農村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殘疾人的實際困難,依托政策性保險產品提供專門化的服務,解決社會治理難題。

  圍繞“大科技”

  就“大科技”而言,要以保險服務社會和客戶為大背景,以保險經營效率的關鍵領域和環節為突破口,以科技賦能的“三個更加”(即更加透徹的感知、更加全面的互聯互通和更加深入的智能化)為依托,打造全新客戶體驗和風險管理的新保險。一是要充分利用手機、可穿戴設備和車聯網技術,解決風險信息的實時和動態管理,一方面為科學定價提供依據,另一方面為創新風險管理服務提供技術支持。二是要圍繞“專精特新”企業的需求,引入風險投資理念,開發能夠切實解決科技企業研發創新風險的科技保險產品,提供專門化的經營和服務模式,讓科技保險更科技。

  本文原發於:中國保險家

  (本文作者介紹:保險學者,中國人保財險執行副總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