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麼說病久體虛的人,見到「浮脈」就意味著預後不好呢?

在我們所接觸到的脈診經典書籍中介紹到的脈象並不十分一致,例如最早介紹脈象的一部脈象學專著《脈經》記載各種特殊脈象共計24種,《傷寒雜病論》一書,張仲景首次提出「察色按脈,先別陰陽」,將陰陽放在了提綱挈領的位置,書中共介紹各類脈象共計26種,而後來的《景嶽全書》精簡各類脈象,書中僅僅只有16種各類脈象,同時期的李中梓在《診家正眼》種將脈象分為28種,而《瀕湖脈學》共記載各種脈象是27種,囊括各種脈象,並隨後附上體狀詩詞,使脈象變得更為生動形象。

浮脈是一種什麼樣的脈?

常聽會看脈的先生叨叨,浮脈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感受?《黃帝內經》一書擅長運用一些比擬的辦法來使我們了解浮脈的表現,書中謂浮脈為「如循榆錢」「如微風吹鳥背上毛」這使得我們對於浮脈頓時可觀、可感、可觸及,至於後世的「如水漂木,如撚蔥管」則更加形象了,因為這些感受實實在在,並不十分抽象。

1.浮脈多為表證,疾病尚淺

浮脈輕取即得,稍稍用力卻不覺中空,可能與「按蔥管略有不同」,《脈經》謂之「舉之有餘,按之不足」,這對於形容浮脈所表現的疾病有指導意義。從上述所記載的浮脈表現的形象來看,浮脈恰是脈搏都在肌肉淺表位置搏動,《難經》於是說「浮者,脈在肉上行」,這與「君有疾在腠理」是一個道理,反應的都是疾病尚在肌表的表證,往往是疾病初起,病邪尚不十分強大。

2.久病逢之卻可驚

浮脈多數情況是外感邪氣侵襲機體,機體正氣奮起抗邪,正氣鼓動,迫邪外出的相關表現。正常人來看,如外邪侵犯肌表,則正氣亢盛,邪氣亦不衰弱,於是指下有舉而有力,脈管並不十分鬆弛。「久病則虛」,患者若是病久體虛,察脈見脈體浮而無力、浮而無根,多數情況下是正氣竭絕,腎氣亡失的表現,因此《瀕湖脈學》認為浮脈得之「三秋得令應無恙,久病逢之卻可驚」!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路。作者千鍾粟,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