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你的修養好不好,看你如何發脾氣

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對親近的人不挑剔是種教養。

近日,包貝爾做客某節目,談到如何教育女兒餃子時,他提到了一件事。

包貝爾一家原先打算去動物園玩,不料動物園關門了,保姆阿姨就來抱她。

結果保姆被發脾氣的女兒打了一耳光,包貝爾直接給了餃子一耳光,不讓任何人來哄她。

且不說棍棒式教育還值得商榷,包貝爾的行為內核得到了大部分網友的讚同。

我覺得對,你如果當時不讓她意識到錯誤,很可能過一會兒孩子就會忘記他剛才做過的事,以後他也會覺得這樣做是沒有問題的。

我覺得包貝爾有一句話很對,人人都是平等的。

孩子得先學會畏懼之後再學道理,我是支持這種教育方法的。

包貝爾的做法有值得讚許的地方:

首先,他製止女兒打保姆,是讓她知道不能亂發脾氣。

其次,女兒看到包貝爾發了脾氣,有警醒作用,知道自己的做法是不對的,日後就會約束自己的行為。

育兒從來就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一個人的修養,該在幼兒時就要精心養成。

一個人的修養,看他如何發脾氣。

生氣的表現方式多種多樣,或是橫眉冷對,或是言辭激烈,或是旁敲側擊,又或是怒發衝冠。

水滿則溢,高情商的人都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濫發、不亂發脾氣。

有些人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一旦受挫,就選擇極端的方式來解決,傷害的,往往是無辜的人。

今年年初,重慶某小區內發生了一起慘禍,妻子因為個人情緒失控,不小心撞死了自己的丈夫。

這對夫妻本來在家中吵架,後來越吵越凶,妻子奪門而出,準備開車離開。

丈夫趕緊追了出來,用身體擋住車,試圖阻止妻子駕車離開。

二人依舊在大吵大鬧,突然間,車子加速,車前的丈夫被車撞得狠狠甩了出去,後腦杓著地,當場身亡。

事後,妻子一直反覆懺悔地念叨著:“如果當初不那麽生氣,就好了。”

學會生氣,不是逮著誰就發脾氣,也不是心有不快就得發脾氣,我們不該是情緒的奴隸,而該是它的操控者。

因為外界因素的約束,我們常常在外人面前鮮少流露自己的真情實感,即便心有不甘也得忍氣吞聲;

可是我們卻在親近的人面前卸下自己的鎧甲,容易放縱自己的情緒,誤傷離我們最近、愛我們最深的人。

作家史鐵生曾在作品《我與地壇》中提到了人生一大憾事,因為自己的喜怒無常而傷害了身邊最親近的人。

30歲那年,史鐵生癱瘓了,從那以後,他變得讓人捉摸不透,情緒反覆無常。

身患肝病晚期的母親,還想著如何寬慰他,想要推著他去北海公園賞花,去屋外曬曬太陽。

但是這些暖心的舉動,換來的,基本都是史鐵生負面的回應:“有什麽好看的,出去丟人現眼嗎?”

直到母親的驟然離世,史鐵生才幡然醒悟。

深到骨子裡的教養,是不對身邊的人亂發脾氣,因為他們在意你,隻消你皺一個眉,對他們來說就是驚濤駭浪。

周國平說: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對親近的人不挑剔是種教養。

學會適時發脾氣,不要一味討好別人,拒絕也是一種成長。

便利貼,是上班族的的得力助手,它體積小、方便粘貼,標清事情的輕重緩急,不至於讓人丟三落四。

令人難受的是,便利貼在完成使命後基本的宿命就是被遺棄、被殘忍地撕扯掉。

在社會學上,有一類人也存在著“便利貼性格”,他們待人和氣,對於別人的請求總是有求必應,像是我們所說的“好好先生”。

就像便利貼一樣方便好用,然而也像便利貼一樣謙和行事,來者不拒,不受重視。

陳丹青說過:

我幾乎從來不生氣,因為我認為沒必要,有問題就去解決,不要讓別人的錯誤影響自己。但我不生氣,不代表我沒脾氣。我不計較,不代表我脾氣好。如果你非要觸摸我的底線,我可以告訴你,我並非良善。

朋友阿根是個沒脾氣又熱心腸的人,他每天都看似很忙碌,都是一副急匆匆的樣子,恨不能把24小時揉碎了當48小時用。

阿根是典型的“便利貼”人群,不會發脾氣,然後活得很累。

朋友找他借錢,故意不還,他不去催債,反倒自己在生悶氣。

同事搶了他的老客戶,在長官面前給他小鞋穿,他依舊一聲不吭。

阿根的好脾氣,說到底,是一種討好別人的表現,讓他人的意志代替了自己的意志,失去了自我的靈魂。

在心理學上,有種性格叫“討好型人格”,這種性格的人在日常交際中常常是自謙或自卑的。

他們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與評價,害怕惹別人生氣,期望通過跟隨對方的步伐來獲其認可。

討好型的交際方式,貶低自己,抬高他人,包含了不平等的人際交往方式。

這種類型的人往往活得很累,大部分時間都用來揣測他人,而丟失了獨立的人格。

阿根後來也嘗到了當“濫好人”的苦頭,上司偏愛對他指手畫腳,老挑他的毛病,但其實他是又快又保質完成任務的;

明明是幫同事加班寫策劃方案,出了點排版的錯誤,卻被同事指桑罵槐,乾吃啞巴虧。

就像作家陸琪說的那樣:

大家都以為,幫人才有力量,而實際上,拒絕是一件更有力量的事情。學會拒絕,人們才知道你的底線,才明白,哪裡是可以欺負你的,哪裡不可以。

一天只有24小時,每個人的時間精力都有限,我們沒義務去照顧好每個人的心情。

我們先用和平方式解決問題,倘若無用,就不能當慫包,要學會捍衛自己的權益。

有些人得寸就會進尺,給個好臉就會蹬鼻子上臉,讓TA蹭一鼻子灰才知道你不好惹。

不會發脾氣,在某種程度上,是在盲目地取悅他人,與其如此,倒不如討好自己。

最好的修養,是恰如其分,因時因人地發脾氣。

美國著名心理醫生派克說過:

在這個複雜多變的世界裡,要想人生順遂,我們一定要學會生氣。我們要學會用不同的方式,恰當地表達自己憤怒的情緒,有時候需要委婉,有時候需要直接,有時候需要心平氣和,有時候不妨火冒三丈。

剛工作那會,總想著要與人為善,不隨時將表情掛在臉上,後來經過了實踐的考驗,才知道扮演“白臉”的同時,也要學會扮“紅臉”。

由於業績突出,外加被長官賞識,僅僅一年我便被提拔當團隊經理。

在團隊裡,有文化水準不高的銷售好手,也有闖蕩社會多年的前輩,還有剛成年的小年輕。

一開始,他們對我這初出茅廬的毛頭小子不屑一顧,對我的話充耳不聞,這讓我頗為頭疼。

區域經理給我支了招,他說要抓住每個人的特性,有的人適合鞭策,有的人適合鼓勵,有的人適合對他發脾氣,得拿適用的那套去管理團隊中的每個人,別妄想一種方法吃遍天。

李嘉誠曾說:做人的最高境界是“仁慈的獅子”。

我們要心存良善,同時要有獅子的銳氣。

錯誤慣犯的同事被我抓到問題,我會嚴厲地斥責,限期讓他整改;

行事謹慎卻還摔跤的同事,我會給予深深的鼓勵;

同事死不悔改,我則采取強硬手段,要麽開除出團隊,要麽扣獎金。

一個優秀的管理者,很難做到各方滿意,每個人都滿意,意味著沒有觸碰到他們的利益。

相安無事,客客氣氣的團隊,終究只是一盤散沙,不用外力,便會自毀。

亞裡士多德說:“只有在適當的時候,對適當的事物,對適當的人,在適當的時機下,以適當的方式發生的感情,才是適度的最好的感情。”

龍應台在《中國人你為什麽不生氣》一文中提到:

我看見攤販佔據著你家的騎樓,在那兒燒火洗鍋,使走廊垢上一層厚厚的油汙,腐臭的菜葉塞在牆角。半夜裡,吃客喝酒猜拳作樂,吵得雞犬不寧。

你為什麽不生氣?你為什麽不跟他說“滾蛋”?

哎呀!不敢呀!這些攤販都是流氓,會動刀子的。那麽為什麽不找警察呢?警察跟攤販相熟,報了也沒有用;到時候若曝了光,那才真惹禍上門了。

龍應台得出了緣由:中國人講忍耐,總認為別人不會聽自己的話。

最後,龍應台給出了建議,我們應該雙手叉腰,很憤怒地對攤販說:“請你滾蛋!”

他們不走,就請警察來。

若發覺警察與小販有勾結,更不能縱容,連警察也要告。

當你主動與人交際卻受阻時,不要自怨自艾,請讓自己的言行舉止帶點鋒芒。

真正的高貴,不是優於別人,而是優於過去的自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