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珍愛生命,理性登山:反思珠峰擁堵事件

昆布冰川是攀登珠峰的必經之路,也是最危險的路段之一。攀登者們正排隊經過昆布冰川。

攝影:MARK FISHER/FISHER CREATIVE,國家地理

撰文:FREDDIE WILKINSON

周一,來自科羅拉多州博爾德的律師Christopher Kulish在4號營地與世長辭,享年62歲。這個營地位於南坳,海拔7900米。Kulish是在從珠峰頂上返回後才出現問題的,根據他的兄弟的說法,初步評估認為,Kulish死於心髒驟停,而非高原反應。

這也讓今年登山季,珠峰上死亡的人數上升到11人,而開春以來,在喜馬拉雅山海拔8000米高峰上的總死亡人數已達21人。然而,登山季尚未結束,這個數字很有可能還會增加。6月的第一周,隨著季風的到來,登山季才算結束。

上周,尼泊爾登山家Nirmal Purja Magar帶來了一張現場的照片:數百名登山者被堵在去往珠峰的路上,長長的隊伍幾乎看不到盡頭,大家都想利用難得的好氣象。這張照片很快被瘋狂轉發,立即引發了關於珠峰是否過於擁擠的討論,同時也迫使人們不得不面對這個問題:傷亡人數如此慘重,是否因為登山者過多。

畫面上的大部分向導和登山者已經返回大本營,開始講述自己的故事。

尼泊爾登山家Nirmal Purja Magar在Instagram上發布了這張照片:擁擠的人群試圖登頂珠峰。照片很快傳遍網絡,並引發了關於山上過度擁擠問題的討論。

攝影:@NIMSDAI PROJECT POSSIBLE

Elia Saikaly是一名加拿大攝影師,她在Instagram上寫道:“我簡直不敢相信眼前的畫面:死亡,殘殺,混亂,長隊。道路上和4號營地的帳篷裡都有死屍。我試圖再聯繫的那些人都死了。人們拖著步子下山,經過屍體旁邊。那些轟動的頭條新聞全都發生在我們登頂的那天晚上。”這段話已被刪除。

另一些則沒有那麽聳人聽聞。來自懷俄明州的電影製作人Dirk Collins與國家地理有合作,他說:“感覺就像在滑雪度假村排著隊,度過了一個忙碌的周末。確實心情很沮喪,但最讓人心煩的是(不是你所期望的那樣)不得不在珠峰上排隊。”國家地理學會帶領的登山隊原計劃登頂珠峰,但因為人太多而放棄。

然而,一些經驗豐富的向導駁斥了這種說法,即排隊導致了死亡。他們認為,排隊體現了很多更嚴重的問題,但並沒有直接導致大部分死亡。

美國人Ben Jones是國際高山攀登的向導。他說:“事情不是這樣的。據我所知,沒有人因為排隊而死亡……這些大部分是決策問題。”

攝影師Elia Saikaly在Instagram發布了這張照片,她寫道:“為了避開之後的壞氣象,我們在下山時迅速拍下了珠峰南側的這張照片。我幾乎沒怎麽看風景,只顧著快點下山。”

攝影:ELIA SAIKALY

包括試圖登頂和已經踏上返程的探險隊,都只能在一條擁擠的小路上行進。

攝影:ELIA SAIKALY

在海拔8500米的高空排隊,是什麽感覺?

這個問題並不局限於某一天。5月23日,也就是那張被瘋傳的照片被拍下的第二天,Jones幫助他的商業登山隊登頂。“有兩個人堵住了50人的隊伍,這是我們唯一的問題。他們一點都不挪窩,別人沒法過去。”Jones估計,大部分人因此等了大約兩個小時。

“事情就是這樣,所有人在等著那兩個人動一下,但他們不願意。”在最近的文章中,長期關注珠峰的博主Alan Arnette估計,今年登山季的11起死亡事件中,有5起與人群擁擠有關。

Jones的同事、國際高山攀登的向導Eric Murphy表示:“如果繼續向上攀登,卻沒有足夠的氧氣返回,這說明沒有考慮周全。當我們站在那裡等這些人離開的時候,我們會把氧氣流量調低一點,確保還有余量。”Murphy描述了他的團隊是如何確保瓶裝氧氣足夠登頂珠峰。

根據Murphy的說法,前進速度緩慢的人群只是問題之一。“如果(速度慢的登山者)有夏爾巴人陪同的話,那個夏爾巴人應該說,我們讓一讓,休息一下,讓別人過去。這把很多責任推到了夏爾巴人身上。”

Murphy還指出,攀登技術中的細微差別也會導致行進速度減慢。“有些人會在每根繩子上夾一個上升器,即使是在平坦的地面也不例外。”在固定的繩索上夾上升器,可以防止攀登者滑落,當地面較為平坦時,則會用速度更快的登山扣,相對也很安全。裝卸上升器的過程每次需要10到15秒的時間。一位珠峰攀登者差不多需要五六百次,相當於兩個多小時,而事實上,有更簡單的方法節省時間。“這比用登山扣夾住繩索慢得多。”

“擁擠的人群登上了新聞頭條……很多登山者缺乏經驗,”國家地理學會領隊的科考團隊成員、經驗豐富的向導Mark Fischer說:“人們不知道怎麽照顧自己,也沒有太多的登山技巧,無法適應環境。”

影響登山人數的另一個因素是氣象預報。通常情況下,5月時珠峰有10到15天的氣象相對平靜,適合嘗試登頂。今年的登山季,颶風“法尼”的余威在5月第一周掃過喜馬拉雅山,使得夏爾巴人的登山隊耽擱了幾天。他們負責設置一系列固定繩索,方便登山者到達山頂。5月14日,登山路線開放後,氣象仍陰晴不定,狂風的平均時速達64到96公里(安全時速通常小於48公里),氣溫也且低於平均水準,以往的登山時段現在舉步難行。接著,5月19日前後氣象驟變,之前氣象預報最看好的5月24日,轉瞬成了氣象最糟的一天。預計那天的風速將超過96公里每小時,因此很多團隊把登頂計劃提前到了5月22日或23日。

探險隊沿著路線,走過被稱為“陽台”的路段,向珠峰進發。2019年,尼泊爾發放了創歷史記錄的381份登山許可證,並為尼泊爾向導和夏爾巴人發放了同樣數量的許可證,從而導致珠峰擁堵。

攝影:MARK FISHER/FISHER CREATIVE,國家地理

避開擁堵時段

2019年珠峰登山季的官方數據尚未公布,但就登山人數而言,今年或將創下歷史新高。根據最新消息,尼泊爾政府發放了381份許可證(創下了記錄),中國西藏發放了140份。(在山上工作的專業夏爾巴人不包括在內。)Alan Arnette稱,今年沒有經過官方批準的登山人數數超過700人,其中包括夏爾巴人;2018年達到了創紀錄的802人。

中國方面發放的許可證數量少得多,從而將珠峰一側的擁堵問題降至最低。許多戶外用品商已將業務轉移到了珠峰的中國一側。

問題不僅出在人數上,還有為尼泊爾一側湧入的登山者提供的導遊服務的質量。Jones說:“我認為總體而言,珠峰上最大的問題是,當地公司把沒有經驗、能力不足的人強行拖上了山,沒人喜歡聽到這一點。”

今年,在海拔8000米高峰喪生的21名死者中,有15人是尼泊爾探險公司的客戶。相比之下,一些國際導遊服務公司則與當地的戶外用品商合作。

“我們總會設法避開人群,”Jones解釋說:“早幾個小時或是晚一些離開營地,會徹底改變一整天的情況。只是決策的一個層面。西方的導遊服務公司會相互交流,但其他公司很少這麽做……”

這是一個敏感話題,因為尼泊爾的登山行業利潤頗豐,一直以來由西方的向導控制;在過去十年左右,尼泊爾的公司開始掌握主導權,主要通過收費遠低於外國同行,同時照顧不斷擴大的市場中的低端客戶,畢竟這些人也很想被帶領著登上世界最高峰。

或許擁擠的人群並非人員傷亡的直接原因,但毫無疑問,他們迫使登頂時間延長,增加了風險,永遠地改變了攀登珠峰的意義。

德國登山家David Goettler是今年登山季為數不多從尼泊爾一側攀登的登山精英,他試圖在不補充供氧的情況下登山,這種方式深受純化論者青睞,但會增加凍傷、高原反應的概率,需要非常理想的條件才能實現。Goettler最後被迫在距離頂峰200米的地方折返。因為人太多,他不願意冒險繼續攀登。

“即便我現在想下山,突然之間我也只能和其他人一起排隊往下走,我沒辦法走快一點,讓自己暖和起來,”Goettler解釋說:“我不願意承擔這種風險,它很容易導致災難性的後果……”

探險團隊有一系列營地,現在人們正在3號營地休息,然後再繼續向上攀登。下一站是4號營地,接著就準備衝刺登頂。

攝影:國家地理

Goettler還表示:“我知道會(發生這樣的事)……我覺得在珠峰抱怨人多、抱怨技術不成熟,很不厚道。當然,媒體總會說那裡非常壯觀,但我在勃朗峰和馬特洪峰看到的風景也差不多。我們專業人士告訴全世界,探索這些地方是多麽的美好,那麽人們當然會蜂擁而至。”

Ben Jones和Eric Murphy都對珠峰不斷引發的負面新聞表示遺憾,Murphy表示,他們和一些客戶一起攀登珠峰已經有十多年了。“我們聯繫上之後,會為同一目標而努力,會有一種特殊情誼。”

Jones說:“我們回家後,親朋好友都在問山上究竟發生了什麽,因為每年他們聽到的只有負面報導……在我看來,這不是真的。在登山運動中,從來都不是一個決定,而是一系列糟糕的決定,才會導致不好的結果。”

(譯者:Sky4)

來源:國家地理中文網(官V)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