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資管新規“滿月”:新競爭者入局公募基金防守反擊

  資管新規“滿月”:新競爭者入局公募基金防守反擊

  【編者按】2017年11月,被業界稱為“最嚴資管新規”征求意見稿頒布。數月之後,4月27日,《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資管新規)正式印發。

  5月27日,資管新規發布“滿月”。新規為資管行業畫出了新的起跑線,公募基金作為“優等生”正在努力揚長避短,但也面臨著新入局者的強力競爭,甚至是挖角。那麽,資管新規到底對公募基金的公募和非公募兩大業務條線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每經記者 李 蕾 每經編輯 肖鴻月

  4月27日,《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資管新規)正式頒布。在過去的一個多月裡,包括公募基金在內的金融機構紛紛依據資管新規調整規劃,隻不過措施和程度不盡相同。

  以公募基金為例,多位接受採訪的從業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其供職機構在部分產品上進行了改動,但業務整體並沒有出現大的調整。而另一些機構就不同了,例如銀行,截至目前已有多家銀行公告設立資管子公司,可謂來勢洶洶。

  一方面,資管新規之下,公募基金在淨值化管理等方面相比其他機構似乎更有優勢;但另一方面,資管新規對公募分級產品、機構定製產品等都將產生一定影響,還為公募帶來了新的競爭者。種種跡象都表明,新的行業格局正在發軔。

  資管新規之下公募多項優勢盡顯

  與去年11月份的征求意見稿相比可以發現,正式的資管新規整體框架沒有太大改變,堅持了打破剛兌、去資金池、消除嵌套、嚴控非標等核心,但在過渡期、老產品續接等方面給予了一定放鬆。

  受此影響,公募基金的多項優勢反而顯得突出起來。

  首先,根據資管新規中打破剛性兌付的監管要求,金融機構對資產管理產品應當實行淨值化管理,淨值生成應當符合公允價值原則,及時反映基礎資產的收益和風險;公允價值原則確定淨值的具體規則,需要另行制定;此外,金融機構還應依法計算並披露產品淨值,確定申購、贖回價格。

  對此,滬上某中型公募投研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資管新規要求所有資管產品都實行淨值化管理,而此前行業裡除了公募基金之外,其他機構都無法做到這麽全面,甚至很多機構包括系統等都需要重新修改,“這些都是時間成本,對我們來說肯定是一個比較明顯的優勢”。

  一位大型商業銀行資管人士也對記者表示,由於公募基金每隻產品都是單獨管理、單獨建账、單獨核算的,基金公司也被禁止以任何方式向投資者承諾收益,“公募基金的淨值化管理行為準則,對整個行業都具有參考價值”。

  其次,資管新規規定,實行穿透式監管,對於已經發行的多層嵌套資產管理產品,向上識別產品的最終投資者,向下識別產品的底層資產(公募證券投資基金除外)。從這個角度來說,公募FOF產品在大類資產配置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

  博時基金余軍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資管新規中的第六、七、八條關於資產管理機構開展業務的總體要求,應該說是對公募基金業的肯定。新規第十一條關於資管機構開展投資的具體要求、第十二條資訊披露、第十四條關於獨立託管、第十五條關於資管產品分账和獨立核算,以及第十六條關於資管產品投資的集中度限制等,都是公募基金行業的具體優勢。“因為現在只有基金行業的公私募產品才是這樣運作的,其他銀行、保險及券商等機構,在這些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問題。”

  上述滬上公募投研人士也指出,由於證券基金的資管運作相對透明與規範,總體而言需要轉變的地方不多,主要是進一步嚴格公私募產品區分管理,繼續清理分級基金與嵌套產品,特別是分級產品與定製公募到期之後的退出,“我們公司正在這些方面做相應調整”。

  新競爭者入局公募基金遭遇“夾擊”?

  雖然看上去形勢一片大好,但值得注意的是,資管新規的發布也為公募基金帶來了直接的競爭者。

  採訪中有律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資管新規第十條規定,現階段銀行的公募產品以固定收益類產品為主,如發行權益類產品和其他產品須經銀行業監管部門批準,但用於支持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的產品除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監管機構肯定了銀行發行和管理公募基金的角色。”

  換句話來說,在資管新規下,未來各大資管機構都回到了同一起跑線,來參與公募產品的設計與競爭。這對公募基金來說無疑是一大挑戰。

  一個明顯的趨勢是,隨著資管新規的落地,業內討論已久的銀行資管子公司設立也開始提速。目前,光大銀行招商銀行華夏銀行北京銀行等多家銀行均已成立相關資產管理公司,還有多家銀行的資管子公司也在積極籌備中。

  記者得到的一份某城商行資管公司設立方案顯示,該公司初期經營範圍包括但不限於:1、傳統理財業務,即通過發行理財產品募集資金,代理客戶投資,主要包括投資固定收益類、權益類、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等;2、受託資產管理業務;3、投資顧問服務;4、自有資金部分投資業務;5、融資業務;6、銀保監會批準的其他業務。這麽一看,與公募基金及其子公司業務也是相當接近了。

  該城商行資管人士坦言,銀行設立資管子公司的初衷是,承接資管新規頒布以後,對相關表外、資產池業務進行整頓後的業務。“和基金公司相比,產品結構還是有很大差異的。基金公司更多還是做權益類業務,而當前銀行資管公司的產品波動性相對沒有那麽大,這在產品設計的時候就會體現出來。此外,二者客戶結構也不同,短期內還達不到直接競爭的地步。”

  上述大型商業銀行資管人士則表示,長期以來,銀行都習慣於把資金委外給公募基金來管理,現在比較大型的銀行直接成立了資管公司,而這些公司自己也具備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職能,“長期來看,和公募基金肯定是競爭關係”。他還指出,銀行資管公司募集理財資金的優勢明顯,並且現在從基金公司等機構“挖”了一批非常專業的投資經理,顯然是公募很強勁的競爭對手。

  “但是有一塊業務,銀行短期內還觸及不到——目前,銀行資管子公司主要投的還是固定收益類產品,而不像公募基金投資比較多的是權益類產品。但未來這樣的情況可能會改變,到時還是看誰的產品、服務更好,誰的管道更強,為投資人創造的價值更多,這才是留住客戶的關鍵。”該人士感慨。

  不過公募基金對此似乎並不擔心。余軍就指出,無論是境內銀行系資管公司的設立,還是境外銀行、資管機構來設立投資管理機構,都將大幅增加資管行業的競爭。但是這種競爭應該是良性的,從結果看也將有利於投資者,也有利於資管行業的能力提升。

  “從現實的競爭壓力看,銀行設立資管子公司,主要是為了承接其現有規模龐大的表內外理財,這對基金行業的衝擊可能主要在貨幣基金方面,對基金公司核心能力的挑戰較小。”

  未來走向何方:特色化、專業化、國際化發展

  某大型公募產品部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在產品布局方面,結合資管新規的情況,該公司對貨幣基金加大了淨值型產品的布局,同時對分級基金和保本基金會進行到期轉型、處理等;另外會依據監管規定,對靈活配置型基金的投資比例和範圍等進行調整。

  該公司的做法,或許是這個行業在資管新規下進行調整的一個縮影。

  正如余軍所言,公募基金行業的優勢是相對規範和透明,資管新規對其總體衝擊不大。“相對於競爭對手,公募的最大機會應該還是在國內外股債等風險資產的投資定價方面。之前貨幣基金、基金子公司通道業務大發展,主要是利率市場化階段加速,以及監管套利的驅動,監管機構對這些業務的限制與整改,將有助於公募基金行業回歸資產管理業務本源。”

  上述滬上公募投研人士也表示,資管新規雖然對公募基金原有的部分業務進行了限制,例如通道類、非標類業務等,但同時也為行業的發展指出了一些新方向。例如,對公募基金在核心投資能力、資產配置和分散風險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內部也在討論,未來競爭肯定會更加激烈,公募基金在主動型產品的品種範圍、結構設計、管理和風控水準等方面都必須進行提高和拓展,才能走出自己的特色化、專業化、創新化路線。”

  具體說來,首先還是要進一步提升主動管理能力,強化原有的權益類投資優勢。該投研人士就指出,資管新規下,公募FOF產品具備明顯的比較優勢,基金公司可借機不斷提升大類資產配置能力、豐富產品投資策略、增強客戶黏性,在機構投資者中站好自己的位置。

  另一方面,業務上繼續“開疆拓土”。上述大型公募產品部人士表示,投資商品及金融衍生品、資產證券化業務如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等都是未來公募基金進行業務拓展的重要領域;在國際化方面,公募基金也還有很大發展太空。

  “A股與債券市場的市值合計已超過130兆元,公募基金對這些資產的研究強度,既高於境內其他金融機構,也高於境外的投資同行。把這些資產領域的研究優勢轉化為合理的投資收益,將是公募最大的業務機會。”余軍總結道。

 

責任編輯:陶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