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有沒有必要請私教?如果有,怎樣才能挑到最理想的私教?

需不要需要請私教?

最近問這個問題的特別多。(我就想問你們是忽然發財了嗎?)

官方回答就是有錢就請,沒錢你也請不起。

我有私教嗎?有的。

驚訝嗎?我還需要私教?

身體的肌肉緊張了可以自己放鬆,但是背部的皮下放鬆自己就一定做不了。一些骨骼錯位,有經驗的骨科高手可以自己恢復,像一些武打片,高手們脫臼了都能自己弄回去,但是小的錯位比如脊柱椎體的輕微旋轉或者側傾錯位,自己就弄不了。

如果你有請私教的計劃,那麼首先建議你:明確自己的目的。

比如說我的私教的存在意義第一是輔助放鬆。我皮下不緊張,不需要刻意放鬆。但其他肌群我也很懶得自己去松,那就可以交給私教完成。第二就是動作保護。比如上一些平常不常上的重量或動作時,需要有人保護或輔助。第三就是在自己懶得動腦子的時候把訓練動作和組合設計丟給私教設計,充分展現能懶就懶的天賦。

明確自己的目的之後,就進入比較關鍵的一步:清楚私教的能力。

現在市面上的私教龍蛇混雜,對於很多人來說,這個行業就是門檻最低,最不需要智商的。如果你把身體交給這種智商的人只能說你智商也不高。

至於私教的能力判斷,給各位兩個建議,一是功能認知,二是審美認知。這兩點接下來我會仔細的講,因為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功能認知包括

主動活動范,是指靠主動肌可以完成的範圍。比如能獨立完成雙手伸直高舉過頭,達到雙臂與地面垂直角度這個動作。這樣叫做主動活動範圍正常。但如果做不到這個動作,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要怎麼樣解決這個問題?

需要:身體的活動範圍都有自己的標準,對於初級人士來說也沒有必要去背教科書上比如伸髖屈髖的標準角度,你只需要知道自己左邊和右邊的角度差異就行。當兩側活動範圍不一樣時,日常行為中功能不足或者功能過強的一側就必然出現不同情況的代償。

如果兩側功能幾乎沒有差異或者差異非常小的時候再去考慮兩側整體的活動範圍是否都不足,如果沒有不足只是肌肉耐力或者聯動性有問題就可以直接針對肌肉或者行為做計劃訓練。

不需要:當主動和被動活動範圍沒有問題只是肌肉耐力或者發力模式有問題,就不應該再去加強活動範圍,超出了生理活動範圍(主動和被動)就屬於亞生理活動範圍,再繼續超出亞生理活動範圍就會進入損傷區。比如大於10度的膝超伸。

體能,肌肉耐力,就是字面的意思,你的心肺功能,身體的體能,肌肉的控制能力,拉長收縮的能力,發力模式,爆發力。

需要:如果你的心肺功能不足,體能不好,肌肉耐力不佳日常體現就會很明顯。心肺功能不好的內臟循環供血功能就不足,氣色就不會太好,基礎代謝也會變慢。體能不好就容易疲憊,意志力薄弱,精神容易不集中,做事效率低。肌肉耐力不佳日常行為中由於肌肉能支撐住的時間太短,很容易用骨骼,關節代償,頭前伸,腰椎間盤的問題,關節的慢性損傷就會出現。

正常人的每天最基本的活動應該是睡眠6-8小時,除步行外的站立2-3小時,除站立外的步行7000步,換算成體能就是能連續跑10分鐘不停,速度不限,只要沒停下就算,以上屬於最基本的日常活動範圍和體能,現代的很多連這些都達不到。

不需:超出範圍內的就沒必要了。比如有的人就跑步,隻跑步,天天跑。真沒必要,只要你是個人,跑步就需要用到膝蓋,姿勢再正確也是要用伸屈膝完成,就容易造成勞損。另外一種一種就是過度強化局部的肌肉。比如有的男士就喜歡練背,跟身體其他部位比例不協調過於寬厚的背闊肌視覺上就是手臂放不下來架在空中整個人呈現含胸格鬥狀的架勢。比如有的女士就追求馬甲線,腹肌。就隻盯著腹部這一塊練,腰肌勞損了腹肌也沒出來。

日常狀態聯動性,是指以上這些在日常狀態下的體現和運用能力。

能聯動:活動範圍正常,體能,肌力都達到符合自己日常模式標準,可以控制神經,肌肉和骨骼模式,把訓練成果跟日常發力模式和狀態結合起來。比如頸椎穩定肌群能主動發力維持頸部中立位模式,又比如行走過程中伸屈髖肌群能與身體聯動形成步態中的省力不代償(避免過度的使用大腿前側和小腿後側發力)慣性模式。

不能聯動:就是該練的肌群都練了,功能也都正常,但到了日常行為模式和發力狀態還是不會用,依然使用之前身體已經建立的模式。就像背闊肌練得挺好的,把左腳的花盆搬到右腳,背闊肌就拉傷了。這就說明離心控制能力不足以及行為技巧缺失。或者說這種模式(技巧)沒有學會。

功能認知是評估教練專業水準夠不夠的方法,如果這個教練評估都不會或者不準,那ta給出來的計劃就一定不準,經驗就只能靠蒙(第一聲)

評估:當身體無法做到正常主動活動范動作,就說明這個部位關節活動範圍不足,活動範圍不足時,對應的部位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問題?這叫做評估。

而評估不能單靠靜態,還需要結合動態表現。所以我基本不會回答線上那些發一張圖片過來問是什麼腿,靜態評估也要結合全身並且要在自然狀態下,很多人自以為的自然狀態並不自然,就算靜態評估也需要引導。

你不清楚自己身體的問題,而教練也沒有給你評估就直接帶訓練,那麼這個教練就不能請。一個不會評估的私教沒有任何價值。

計劃:所以的計劃定製都建立在評估之後。計劃的原則也應該圍繞:先恢復各個部位的功能,增加心肺功能和體能,再建立神經,肌肉和骨骼的控制,根據身體狀況選擇訓練模式。訓練計劃可以非常無聊也可以非常個性化。

見過有個教練給學員安排的計劃,負重訓練(練肩一個動作,練胸一個動作,練背一個動作,練臀一個動作)組成一個循環。這就屬於不合理不科學的計劃。

應遵循每次選擇一個部位,這個部位一定不止一塊肌肉,找出對應的肌肉和肌肉收縮方向訓練。比如說斜方肌分上中下束,並不可能一個動作就練完三束。

經驗:這個沒有必要細說了,經驗在任何領域的重要性都沒有必要多說,唯一要注意就是這個「有經驗」的人有沒有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有很多吃老本的理論基礎知識和認知還停留在遠古時代,包括部分著名x體大的老師或者教授。時代進步,知識體系都在不斷更新,不能以不變應萬變。

審美認知包括

喜好:主動去了解教練喜歡什麼類型的身材,這個審美跟你喜歡的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雖然說沒有特別嚴重的問題,但在訓練中一定會有衝突。

比如有的教練覺得可以用腿粗換大臀,因為他本身就喜歡大臀,但你明明是沖著想要腿細一點去的。臀部體積變大腿一定會粗,這是常識。那些說把臀練大腿變粗是發力不對的叫做沒有常識。

我就是一般女生,我追求的就是比例協調,我喜歡的就是肌肉飽滿卻不粗壯的腿和不那麼大卻彈而挺的臀。

追求臀部體積變大,這是一些教練體現自我價值的方式之一,比如拍before和after可以自豪的發朋友圈說:看,我把她臀練大了(並不在乎腿是不是粗有點了)。

如果你本來腿就很細,臀也很扁平,那麼臀和腿都應該同時加強耐力和體力,訓練方向:自重技巧訓練+循序漸進(從輕到重到overdraft)的負重訓練。

如果你自帶的基因就屬於臀部正常尺寸,腿不粗也不細,想要讓臀部的體積增大,訓練中協同(腿)也一定會變粗。如果你只是想在原基礎上提高臀線,讓臀部肌肉緊實一些,訓練方向:用抗阻力小器械(例如彈力帶)做功能訓練+自重技巧訓練。

如果你的腿部粗壯,臀部卻扁平。說明平常的發力模式就有問題,訓練方向:功能訓練+形體訓練+肌群激活+技巧訓練。

比例:這屬於審美裡比較高的境界。大部分教練只會按部就班的給方案訓練。就算一個很厲害的,很專業的,理論上挑不出毛病的康復教練,能把身體的每個功能都拆分得很細,並且一一對照功能進行訓練,但他沒有比例審美,效果還是一樣。有一些人就認為身體只要功能良好就行了,其他視覺上的東西不重要。捫心自問,你們真的是這樣認為的嗎?反正我不是。

東方人的基因比例身長腿短太常見了,長軀乾,臀位低的比例就不適合把肩背練太寬,就不合適把臀腿練粗練大,形成視覺上的凹凸差。這樣只會顯得你五短五短很五短。

(無圖,用誰都太不友好)

歐美人的基因比例軀乾結構短比較常見。在同樣的身高下,軀乾短就註定要麼脖子長要麼腿長。腰短就意味著需要更瘦視覺上才會好看,胖一點就像圓柱形的水桶了。而另外一種顯得腰細的辦法就是把臀練大。基因腿長的就算粗一點也不會顯得那麼粗。

(無圖,用誰都太不友好)

如果你的審美隻停留在局部,隻關注臀練得夠不夠大,肩夠不夠寬,或者是追求身體整體圍度都要大,卻不管身高不管基因比例,那我還是覺得挺一般的。

類似於那句:畫得真像,唱得真高,彈得真快。

結構:你應該知道每天5分鐘,10分鐘的那些聲稱瘦這瘦那的快餐訓練對塑形,減脂沒有幫助。

你應該知道就算把自己練死了,也不可能讓腿變長讓腰縮短。已經固定的骨骼結構無法通過任何訓練改變。

你更應該知道適合自己的審美的訓練對你來說才最有用。

如果你選的教練能意識到以上所有的70-80%,那麼恭喜你,教練算不錯的了。60-70%湊活用唄,50-60%如果價格很好,也不需要一次買很多課,你又是那種抖S的,那也ok。如果連50%都意識不到,建議你直接看我的號跟我免費教程練。

至於多少錢合適,這跟各個地方的收費標準有關,沒法建議。

選私教的核心在於:你們的觀念和審美是否一致,如果出現了觀念和審美的衝突你能不能有科學依據的讓自己的立場站得住腳?如果你堅持,ta會不會讓步並對原計劃做出相應調整?ta的理論知識,認知和技術是否能夠到達你想要方向?

最後,如果你的出發點是真心想要去找一個適合的私教並且買課,那我建議你多跟ta交流並且要求上體驗課。如果選定這個教練,也建議每次不要買太多課,每次買12-24節,每周上2-3次,每次2小時的頻率最合適。如果覺得這個教練不合適,課程結束後請友好的告訴ta,不要給別人不明不白的感覺,別人不知道什麼情況肯定會追問你。

但你已經知道自己沒有買課的意願或者消費能力,去上體驗課只是為了佔便宜,那我也建議最好不要在銷售顧問offer你上體驗課的時候同意。因為之後課程顧問必定會給你發資訊打電話,到時你再去說別人的不是就噁心了。

最後,如果你遇到那種既能治癱瘓,又能治不育不孕,還能看看癌症的「健身教練」,請直接讓ta滾~~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