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飲食養生的寶貴經驗

別小看這「一日三餐」,它不僅僅是我們為了生存而每日務必完成的進食任務,它還關係到人體的健康與長壽等問題。生活中常可見到,有人每日三餐不誤,適時定量,故而身強力壯,精力充沛。有人則不然,雖每餐必進,但卻體弱消瘦,或疾病纏身。

這是什麼原因呢?

中醫學講,脾胃是人體的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人體臟腑、四肢、皮毛的營養全依賴脾胃的供給,而脾胃消化、吸收功能的健全與否又直接與飲食的數量、質量、性味以及攝取的方法或習慣等密切相關。倘若三餐不當,則可損傷脾胃而有害健康。因此「一日三餐」歷來是我國養生所重視的主要內容之一。

《素問》曰:「食飲有節,起居有常……度百歲乃去。」《養生鏡》有「食宜早些,食宜緩些,食宜少些,食宜淡些,食宜暖些,食宜軟些」的載述。《壽世保元》也說:「不欲苦飽,不欲食後便臥及終日穩坐。」這些都是古人飲食養生的寶貴經驗,可供我們借鑒。

我國民間也有「早吃飽、午吃好、晚吃少」的諺語,說明「一日三餐、飲食有節」,對於養生保健來說,其意義是十分重要的。今歸納幾點,僅供參考。

食宜適時適量

若每日三餐,食之有時,脾胃適應了這種進食規律就有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食量上,唐代孫思邈曾說:「不欲極飢而食,食不過飽;不欲極渴而飲,飲不欲過多。」說明在極度饑渴的情況下暴飲暴食是要損傷身體的。俗話說:「少吃多滋味,多吃傷肚皮」麽。

食宜細嚼慢咽

咀嚼能分泌大量唾液,唾液中的澱粉酶、溶菌酶既能幫助消化,又能殺滅細菌,減輕胃腸負擔。《醫說》上講「食不欲急。急則損脾,法當熟嚼極細咽下」,故「狼吞虎咽」不足取,青年人尤當引以為戒。

食宜專心勿語

進食若無外界干擾,則咀嚼津津有味。若喋喋不休,口沫四濺,既不衛生,又妨礙自己與他人進食,很不雅觀。尤其是飯桌訓人,最能抑製他人食慾,當屬禁忌。

食宜清潔衛生

不食腐敗不潔之物,少食生冷、黏膩、腥辣之物。食不宜過燙、過涼,否則均可引起消化道疾病。

食後宜緩行

飯後散散步,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和人體的吸收,但應避免跳躍、登高等劇烈活動。飯後若穩坐或臥,可導致「中滿不消,脾胃大傷」的病症。

最新合訂本

上架了!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主管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主辦

零售價:RMB16元

郵發代號:82-654

播放GIF

所載方葯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本文編輯:桔梗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