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米的IPO水有多深?雷軍多次拜訪李嘉誠遭拒

  新浪財經訊 隨著小米集團-W(01810.HK)與全球發售有關的穩定價格期在7月28日結束,意味著小米IPO的一個階段性結束,但在穩定價格期結束後,小米的股價也一直下滑,在7月27日,小米股價仍有19.04港元,但截至記者發稿,小米股價已經低至17.6港元,直逼上市價17港元的水準。

  近日,更有消息傳出,小米CEO雷軍把此次IPO定義為“不成功”,而小米的CFO周受資可能因此離職。在8月1日晚,周受資本人親自向新浪財經獨家回應,稱傳言“假的離譜”,隨後更發新浪微博稱期待與大家在中期業績時見面。

  近來更有多名市場人士,向新浪財經記者“抱怨”周受資的能力問題,一名接近市場的人士對新浪財經稱,小米有投資人認為,周受資的資歷和能力,加上他對小米的熟悉程度,都不足以讓他成為小米的CFO,而且在今年4月,周受資更被升為高級副總裁,在當時雷軍的內部郵件中稱,期待周受資在財務、投資、HR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不過,多名市場人士告訴新浪財經,小米的IPO水很深,不僅僅是CFO一個人的責任,由於市場根本不願意接受雷軍關於小米的估值定義,讓此次小米IPO的路子並不順利,根據新浪財經獨家獲悉,雷軍就此次IPO曾多次要求拜訪李嘉誠,但都遭到拒絕,就是因為李嘉誠認為小米的估值太高,李嘉誠當時設下了很多不同的入股條件,其中一點是小米必須降低估值。直到今年5月份,李嘉誠才公開面見雷軍,並與小米展開戰略合作。

  “高富帥”與小米的淵源

  翻查資料,周受資畢業於倫敦大學學院經濟系,隨後在2011年3月獲得了哈佛商學院MBA學位,在2006年至2008年期間,周受資曾就職於高盛,在2011年至2015年期間任職於投資公司DST,是DST的合夥人。

  實際上,DST跟小米的淵源很深,DST早在2011年投資了小米,根據公開資料,初期DST選擇要投入小米,但小米融資已經要結束,DST來不及進入,最後DST創始人尤裡·米爾納堅持個人投資小米,而除了小米,DST還投了阿里巴巴、京東、滴滴、陌陌、樂信等眾多中國科技公司。

  在小米的招股書上,周受資是在2011年8月才加入DST的,但在他本人的Linkedin上,卻顯示他在2010年6月就已經加入DST,周受資為何要隱瞞這個入職DST的時間點,就不得而知。

  但DST創始人尤裡·米爾納有很強的人脈經營,喜歡深度鏈接被投的創始人,有報導顯示,周受資在加入DST後,花了1年時間去結識中國20多家頂級金融谘詢機構的主要合夥人,這些公司包括易凱資本、華興資本和清科集團等等,其中由包凡長官的華興資本向周受資介紹了快速增長的京東。

  DST創始人尤裡·米爾納在2010年12月,首次跟劉強東見面,到2011年4月,京東完成C2輪融資,是由DST領投的,而在隨後周受資更利用了他的公司創始人網絡追蹤到了小米,報導稱周受資請求被引薦給一些由雷軍擔任天使投資人的初創公司,然後他通過這層關係在2011年3月跟雷軍約了一次會面。

  如果報導屬實,那麽周受資對小米的認識就不能從2015年算起,而是應該從2011年算起,對於小米的很多內部管治,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有近7年的接觸,那麽面對投資人的質疑,也是勉強經得起考驗的。

  知情人士告訴新浪財經,周受資家住香港舊山頂道,這條路是來往中環至山頂的最直接路徑,也是香港豪宅密集的地方,資料顯示,以舊山頂道的一套實用面積2827平方尺(約263平方米)公寓為例,售價就要1.5億港元,顯示周受資家實力雄厚。

  CFO對於IPO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不過,多名市場人士分析,儘管雷軍在2014年對外說,小米5年之內不上市,但周受資在2015年加入小米,確實就是為了IPO做準備的。

  一名美資投行人士告訴新浪財經,CFO在上市公司的角色異常重要,需要負責整個財務報表的估值,和投資者的交流,股票的分配和定價都要給明確意見的。如果有兩個CFO的話,一個是對內投資者一個是對外投資者,一般CFO都是會計出身,之後更深層次才是涉及到投資者關係。以小米的市值和熱度,周受資作為35歲的年齡確實偏小,如果說他在小米的年資更久,可能會顯得更有說服力。

  而實際上,一名知情人士告訴新浪財經,就是有投資人質疑,周受資在2015年才加入小米,對於小米的企業文化、公司治理並不清楚,沒有資格當小米的CFO。不過,上述投行人士稱,從操作層面來說,也並非不可能,,如果說周受資在高盛的兩年時間裡,學會了看財務報表和做估值,在DST的期間裡學會投資和做投資者關係,也算是一個可以說得過去的CFO。

  一名歐資投行人士告訴新浪財經,內行人要看出一個CFO的水準,基本上就在季度財報加上季度末與行業研究分析師的電話會議上,如果說CFO被問住,或者給了泛泛而談的答案,甚至一些很蠢的答案,很多分析師會毫不客氣地反映在分析報告或者是股價上。但如果是負責IPO的投行,背後可能還會跟著小米做兼並收購,二次發股、買賣債券等業務,可能不會告訴外界究竟CFO是否合格。

  有知情人士告訴新浪財經,周受資家境不錯,實力雄厚,上述投行人士分析,CFO在上市公司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用盡一切手段展現公司良好的財務,滿足投資人,如果說CFO家庭背景好,那麽其實是一項很加分的因素。因為他知道很多如何處理好與上層社會的關係,很多基金都是家族形式,如果有關係在,整個投資過程就會很順暢。

  但多名投行人士強調,華爾街和中環都是精英薈萃的地方,上市公司不可能招一個“跑龍套”的CFO,因為買賣公司股票的投資人,都是比他教育背景更好的常春藤名校精英,這些精英不可能被一些表面的東西唬住。

  小米IPO水有多深?

  那麽,在此次小米IPO“不成功”的鍋,由誰來背呢?

  實際上,小米整個IPO過程都非常不順利,根據新浪財經獨家獲悉,雷軍曾多次要求拜訪李嘉誠,但都遭到了拒絕,原因就是小米估值太高,李嘉誠當時提出多個入股條件,稱如果要入股小米,小米降低估值,否則不會入股。隨後到5月,李嘉誠才公開接見了雷軍,並且與小米展開戰略合作。直到6月25日,長和聯席董事總經理霍建寧才確認,李嘉誠透過李嘉誠基金會投資了小米3000萬美元。

  有市場人士分析,由於長和與小米的戰略合作條款並未公布,中間有很多不為人知的細節,很可能也包含了一部分李嘉誠入股小米的條件。

  一名間接參與小米IPO的人士透露,小米IPO能夠順利完成,最後都是靠雷軍拉各種親朋好友才最終搞定,而且還是下限定價,在這種情況下,雷軍對於CFO周受資的能力,肯定也會產生質疑。

  但有市場人士分析,造成小米IPO不成功的原因,主要是前幾年私募市場錢太多,把很多“獨角獸”公司的估值都吹大了,而且雷軍給小米的定位,讓香港的這類傳統投資者根本接受不了,很多香港的投資者認為,小米怎麽看也不會是比蘋果更強大的互聯網公司,再遇上智能手機市場飽和,不願意給予其高估值。

  實際上,小米錯過了上市的最佳時機,智能手機在2015年爆炸性增長,很多人都覺得市場正在高速增長,而小米的市場份額也在高速增長,但到了2016年就基本不增長了,這讓很多投資者都發現,智能手機市場競爭非常激烈,不是一個單向的變動,而是一不小心就會像2016年那樣不增長甚至出現倒退的情況,所以沒有投資人願意給這樣的企業高估值。

  在這樣的情況下,要做好小米的CFO並不容易,而且雷軍曾多次強調小米5年內不上市,時間點也是由CEO決定的,CFO無法影響CEO的決定,天時地利人和,這次小米都沒有趕上。(記者 羅琦 發自香港)

責任編輯:白仲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