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胃病胃炎胃潰瘍的癥狀!如何治療呢?

用完餐後,有些人會很滿足地在回味著吃了的美食,然而有些人卻會感覺到各種不適,比如胃脹、胃痛、腹脹,使人有一種苦不堪言的感覺。用餐後出現這些小癥狀,很多人都以為是食物不衛生而導致的就不重視。事實上,用餐後經常感覺到不適,很有可能是在暗示你身體出現腸胃疾病。

常言道「十人九胃病。」胃不好,在現今社會上很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

現代人的生活水準提高,吃得好了,同時工作壓力大,很多人經常三餐不規律,甚至一天吃不到三頓飯等不良習慣,誘發了胃病。

胃病,是很多胃部疾病的統稱,常見的有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

胃病「最愛」這4類人

/ 第1類:不吃早飯的人 /

俗話說「早飯吃得像皇帝」,早餐對一個人來說非常重要,不僅能提供一天的熱量、營養,還能中和胃酸,減少胃黏膜損傷。

不吃早飯的人,一方面胃酸分泌過多,會損傷黏膜,長期以往會誘發潰瘍;另一方面,會使膽汁中的膽固醇沉積,誘發膽結石。

/ 第2類:頓頓吃多的人 /

飲食沒有節製,頓頓吃得很多,容易增加胃的消化負擔,打亂消化系統的正常運作。

此外,頓頓吃得多,容易引發肥胖,對此置之不理,容易誘發糖尿病、脂肪肝、高血脂等代謝性疾病。

/ 第3類:無辣不歡的人 /

很多人胃不好與飲食了「刺激性食物」有關,尤其是辛辣食物。

適量的吃辣椒對身體有一定的好處,但對那些胃腸不好的人,吃過多的辣椒,會刺激胃腸粘膜,誘發炎症,嚴重時可引起充血。

/ 第4類:熬夜加班的人 /

很多年輕人工作壓力大、精神緊張,經常熬夜加班,這類人受情緒影響,容易導致胃酸分泌過多,引起胃部不適。

此外,加班一類人,經常會吃些宵夜,離睡覺時間太近,容易增加胃部消化負擔。

圖源:攝圖網

以上4類人,若有這4種表現,最好去查一下!

1、胃部有燒灼感、反酸的癥狀,可能是胃裡的食物「反到」食管裡引起的,這一癥狀不明顯,但十年、二十年,可能會誘發癌病。

2、大便顏色變黑,或大便潛血試驗結果呈陽性,伴有嚴重貧血,可能是胃部癌變了。

3、上腹部疼痛,逐漸加重,伴有「說不清的模糊狀」悶脹感。

4、食慾欠佳,伴有噯氣、消化不良等表現,易與胃炎、胃潰瘍混淆,及時就診,排除癌變。

飯後八種表現預示腸胃病

1.在吃完飯的兩個小時後,經常會感覺到胃痛,而且經常會伴隨著反酸的現象,有些時候大半夜會被痛醒。這些癥狀很有可能是因為十二指腸潰瘍或者腸胃炎而導致的。

2.進餐後,經常會感覺到反酸、噯氣、燒心等,當身體向前傾或壓住腹部的時候,胸骨後疼痛嚴重。這些癥狀很有可能是因為胃食管反流病而導致的。

3.進餐後的一到兩個小時內,上腹部會出現局限性的隱痛、燒灼樣痛或鈍痛的癥狀,在持續了一兩個小時之後,這些癥狀就會慢慢地減輕。當氣象轉冷、食用生冷以及堅硬的食物、熬夜等時候,上腹部的疼痛就會更嚴重,這很有可能是因為胃潰瘍而導致的。

4.進餐後飽腹感嚴重,噯氣卻不泛酸,胃口不怎麼好,中老年人有很大的可能性是患了慢性胃炎,或者是慢性萎縮性胃炎、胃下垂。

5.進餐後腹脹、腹痛,另外,還經常會伴隨著噁心、嘔吐、或者嘔血這些癥狀,在臍上或者心口的地方可以摸到硬塊,就有可能是患了胃癌。

6.在食用了生冷食物後出現腹痛、腹瀉等癥狀,與此同時還伴隨著畏寒、發熱,這些癥狀有可能是急性腸胃炎而導致的。

7.每當進餐或者吃生冷、油膩的食物,就極其容易出現腹瀉。腹痛、腸鳴等癥狀,在拉完肚子後就會減輕腹痛的癥狀,這有可能是因為腸道功能紊亂而導致的。

8.每當吃完飯就腹瀉,飲食稍微有些不當就極易發作。在短時間內,一時會腹瀉,一時會便秘,腹瀉的時候,大便呈水樣,便秘的時候,排出的黏液會較多,個別時候就算有便意上廁所後卻無法拉出來,如果這種情況經常出現的話,有可能是患了慢性過敏性腸炎。

以上八種飯後癥狀可能會暗示腸胃疾病,注意僅供參考進行自查,千萬不要作為診斷腸胃疾病的依據。假如您真的感覺到腸胃不適,切莫對號入座,私自亂服用藥物,要儘早到醫院檢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