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蛋白桑:桑的全身都是葯(桑葉、桑葚、桑枝、桑根白皮、桑寄生)

一、概述



我國是世界上種桑養蠶最早的國家。種桑養蠶也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桑樹的培已有七千多年的歷史。在商代,甲骨文中已出現桑、蠶、絲、帛等字形。到了周代,採桑養蠶已是常見農活。春秋戰國時期,桑樹已成片栽植。我國收集保存的桑樹種質分屬15個桑種3個變種,是世界上桑種最多的國家。其中栽培種有魯桑、白桑、廣東桑、瑞穗桑;野生桑種有長穗桑、長果桑、黑桑、華桑、細齒桑、蒙桑、山桑、川桑、唐鬼桑、滇桑、雞桑;變種有鬼桑(蒙桑的變種)、大葉桑(白桑的變種)、垂枝桑(白桑的變種)。


桑樹喜光,對氣候、土壤適應性都很強。耐寒,可耐 -40℃的低溫,耐旱,不耐水濕。也可在溫暖濕潤的環境生長。喜深厚疏鬆肥沃的土壤。抗風,耐煙塵,抗有毒氣體。根系發達,生長快,萌芽力強,壽命長,一般可達數百年,個別可達數千年。

桑樹全身都是寶,桑樹的葉、果實、木材、枝條等可以用來飼蠶、食用、釀酒、編筐、造紙和製作各種器具,同時其葉、根、皮、嫩枝、果穗、木材、寄生物等還是防治疾病的良藥。



二、桑樹全身都是寶



桑葉:又稱鐵扇子(想起了鐵扇公主那把能扇滅火焰山的鐵扇子)。以經霜後採收的為佳,稱霜桑葉或冬桑葉。其性味苦甘而寒,入肺肝經,有疏風清熱,涼血止血,清肝明目,潤肺止咳之功。常用於治療風熱感冒、肺熱咳嗽、肝陽頭痛眩暈、目赤昏花、血熱出血及盜汗等證。現代還用於治療下肢象皮腫。可內服、外用,也曾被製成注射液。此外,把鮮桑葉摘破葉脈後取其滲出的白色液汁,藥名叫桑葉汁,味苦性微寒,功擅解毒清熱止血,主治癰癤、癭瘤、外傷出血及蜈蚣咬傷等。桑葉的蒸餾液還可用於治療目疾。

桑枝:性味苦平,偏入肝經,功擅祛風濕,通經絡,利關節,行水氣。多用於治療風濕痹痛、四肢拘攣、水腫、身癢等證,尤擅療上肢痹痛。可煎湯或熬膏內服,亦可煎水外洗。此外,把桑樹的枝條燒灼後,可瀝出汁液,名桑瀝,《本草綱目》等書載其能治療「大風瘡疥」、破傷風、小兒身面爛瘡等症。

桑根,又名桑白皮:冬季採挖桑根,除去其栓皮作藥用。性味甘寒,入肺脾經,有瀉肺平喘,行水消腫之功。常用於治療肺熱咳喘、痰多、水腫、腳氣、小便不利等證。多入煎劑、散劑,也搗汁或煎水外用。桑根帶皮用亦可入葯,書載其味微苦性平,能治療驚癇、筋骨痛、高血壓、目赤、鵝口瘡、崩漏等。此外,全株桑樹皮中的白色汁液叫桑皮汁,可治小兒口瘡和外傷出血。



桑葚:桑椹又名葚、桑實、烏椹、黑椹、桑棗、桑葚子、桑粒、桑果、聚花果等性味甘寒,歸心肝腎經,有補肝益腎,滋陰補血,生津潤腸,熄風之功。常用於治療陰虧血虛之眩暈、目暗、耳鳴、失眠、鬚髮早白及津傷口渴、腸燥便秘等。煎湯、熬膏、生啖、浸酒、外洗用均可


桑木:桑樹的木材入葯有三用,一是木材所燒成的灰,叫桑柴灰,可治療水腫、金瘡出血、目赤腫痛等。二是桑柴灰加水製汁,經過濾、蒸發後所得的結晶狀物,名桑霜,可治療噎食積塊及癰疽疔毒。三是老桑樹木材上的結節,名桑癭,古人認為能祛風除濕,療風濕痹痛、老年鶴膝風等。明代孫志巨集撰提出桑木是最好的煎藥用木柴:煎藥大法用桑柴火不緩烈,取幾分者,必準其數。可惜現在臨床對桑木已鮮用。


桑寄生:寄生於桑樹上的木耳,古葯書稱桑耳,性味甘平,能治療腸風、痔瘡出血、衄血及婦人崩漏、帶下、心腹痛等。此外,目前臨床通用的桑寄生為桑寄生科多種植物的枝葉,但古人認為寄生於桑樹者為佳,其性味苦平入肝腎經,擅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養血安胎。用於治療風濕痹痛、腰膝酸痛及婦人崩漏帶下、胎動不安等症。



《神農本草經》相關記載:


桑根白皮 味甘寒。主治傷中五勞六極羸瘦,崩中脈絕,補虛益氣。葉,除寒熱,出汗。


桑耳,黑者,主女子漏下,赤白汁,血病,症瘕積聚腹痛,陰陽寒熱,無子。五木耳,名薷(木旁),益氣不飢,輕身強志。


桑上寄生,味苦平。主治腰痛,小兒背強,癰腫,安胎,充肌膚,堅齒髮,長鬚眉。其實,明目、輕身、通神。一名寄屑,一名寓木,一名宛童。生山谷。


桑螵蛸 味鹹平。主治傷中,疝瘕陰痿,益精生子,女子血閉腰痛,通五淋,利小便水道。生桑枝上,采蒸之。一名蝕肬。



三、功效與作用

桑枝的功效與作用



桑枝為桑科植物桑的乾燥嫩枝。全國各地均產。春末夏初採收,去葉,曬乾,或趁鮮切片,曬乾。生用或炒用。

【藥性】微苦,平。歸肝經。


【功 效】:祛風濕,利關節,行水氣。


【主 治】:治風寒濕痹,四肢拘攣,腳氣浮腫,肌體風癢。

【應用】風濕痹證。本品性平,祛風濕而善達四肢經絡,通利關節,痹證新久、寒熱均可應用,尤宜於風濕熱痹,肩臂、關節酸痛麻木者。《普濟本事方》單用煎服治風熱痹痛,《景嶽全書》一味熬膏治筋骨酸痛,四肢麻木。但因單用力弱,多隨寒熱新久之不同,配伍其他藥物。偏寒者,配桂枝、威靈仙等;偏熱者,配絡石藤、忍冬藤等;偏氣血虛者,配黃芪、雞血藤、當歸等。若與柳枝、杉枝、槐枝等配伍外洗,可治風毒攻手足疼痛,皮膚不仁,如桑枝湯(《聖惠方》)。

此外,本品尚能利水,治水腫;祛風止癢,治白癜風、皮疹瘙癢;生津液,治消渴。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適量。

功效主治

1.祛風邪、通血絡《證治要訣·中風》曰:「風乘之也,輕則為感,重則為傷,又重則為中。」風邪中於經絡,則氣血運行不暢,經絡失養,而肢體拘攣;風邪襲於肌膚,則肌膚間氣血受阻,脈絡不和,皮膚中融融如蟲行而癢作矣。桑枝祛風通絡行氣血,濡肢節,止瘙癢,而用於四肢拘攣和肌膚風癢症。

2.祛風濕、利關節用於風、寒、濕痹。《症因脈治 ·痹症論》曰:「痹者,閉也。經絡閉塞,麻痹不仁。或攻注作疼,或凝結關節、或重著難移,故名日閉。」風氣勝者為行痹,風性數變,故關節疼痛於上、下肢時時走竄;寒氣者為痛痹,寒性凝滯,氣血閉阻較甚,故關節疼痛劇烈,痛有定處;濕氣者為著痹,濕性粘滯重濁,放關節沉重麻木。桑枝性味苦,平,善走竄於肢節,祛風燥濕通絡,散行痹之風邪,祛著痹之濕滯,通痛痹之血絡,而療風、寒、濕痹。故《本草備要》曰:「利關節,養津液,行水祛風。」

3.利水氣、消浮腫,用於腳氣浮腫等證。脾為土,喜燥惡濕,外濕因脾,或脾虛寒濕內生,均可致脾失健運,影響津液的輸布而成水腫,水性趨下,濕氣下注而雙下肢腫甚,甚可潰爛成瘡,稱之為腳氣浮腫,桑枝苦平入脾肺二經,開水之上源,利水消腫;燥脾土之濕,形似枝而循駛,祛雙下肢之濕,水去濕除,腳氣浮腫自愈。《聖濟總錄》方中即以桑枝單昧葯,炒後,以水一升,煎二合,每日空心服之,以治水氣腳氣。甚效。

鑒別應用


桑枝和羌活均可祛風除濕止痛而治療風濕寒痹,又善走上而對上肢痹證尤佳。但桑技無寒無熱,其性平和,可用於各種痹證;而羌活氣味雄烈性燥,易傷陰耗血,故血虛痹痛、陰虛痹痛忌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一60克;或熬膏。外用:煎水熏洗

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 寒飲束肺者不宜服之。



藥理作用

1.提高淋巴細胞轉化率,桑枝對淋巴細胞轉化率低下的患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如將淋巴細胞轉化率低下患者平均分為兩組,各患者除給相應的治療外,桑枝組每天加用桑枝30克煎服,對照組不用桑枝。經一個月治療,淋轉率與用藥前比,對照組無差別;而桑枝組顯著提高。

2.具有一定的抗布氏桿菌的作用,其機理不詳。用桑樹湯治療慢性布氏病,對照觀察,治療組有一定的療效。

【炮製方法】:


桑枝:揀去雜質,洗凈,用水浸泡,潤透後,切段,曬乾。


炒桑枝:取凈桑枝段,置鍋內用文火炒至淡黃色,放涼。另法加麩皮拌炒成深黃色,篩去麩皮,放涼。(每桑枝段100 斤,用麩皮20斤)


酒桑枝:取桑枝段用酒噴勻,置鍋內炒至微黃色,放涼。(每桑枝段100 斤,用酒15斤)

〔臨床應用〕:


1.(《聖濟總錄》)治水氣腳氣:桑條60g。炒香,以水1000毫升,煎至100毫升,每日空心服之。方中桑枝行氣消腫,為君葯。


2.雙桑降壓湯(《遼寧中草藥新醫療法展覽會資料選編》)治高血壓病:桑枝、桑葉、茺蔚子各15g,加水1000毫升,煎至600毫升。臥前洗腳30-40分鐘後即臥。方中桑枝降血壓,為君葯。


3.桑枝煎(《太平聖惠方》)治紫癜風:桑枝500g,益母草150g。上藥以水5鬥,慢火煎至1500毫升,去渣,入小鐺內,熬成膏,每夜臥時,用溫酒調服10g。方中桑枝祛風通絡,為君葯。

【配伍應用】

1.配桑葉,疏通兼備,清熱疏風解表,祛風通絡止痛益彰。多用於風寒濕熱痹證等。

2.配桑寄生,一補一通,相互為用,補肝腎,壯筋骨,祛風濕,通絡道,止疼痛,降血壓益彰。

3.配桂枝,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祛風除痹效佳。多用於風寒濕痹、肩背肢節酸痛。《本草撮要》曰:「桑枝,功專去風濕拘攣,得桂枝治肩臂痹痛。」

4.配檉柳枝,祛風力強,行氣止癢力佳,多煎湯沐浴,治風疹身癢,肌膚瘙癢等症。《本草撮要》曰:「黎枝,得檉柳枝洗遍身癢。」

方劑製劑

1.治臂痛方(《本事方》) :桑枝一小升、細切,炒香.以水三大升,煎取二升,一日服盡,無時。

2.治高血壓(《中草藥新醫療法展覽會資科選編》) :桑枝、桑葉、茺蔚子各五錢,加水1000毫升,煎成600 毫升。睡前洗腳30-40分鐘,洗完睡覺。

3.桑枝煎(《聖惠方》) :桑葉十斤(銼),益母草三斤(銼)。上藥,以水五鬥,慢火煎至五升,濾去渣,入小鐺內,熬為膏。每夜臥時,用溫酒調服半合治紫癜風。



4.治水氣腳氣(《聖濟總錄》) 桑條二兩、炒香,以水一升,煎二合,每日空服之。



臨床應用:


1.(《聖濟總錄》)治水氣腳氣:桑條60g。炒香,以水1000毫升,煎至100毫升,每日空心服之。方中桑枝行氣消腫,為君葯。


2.雙桑降壓湯(《遼寧中草藥新醫療法展覽會資料選編》)治高血壓病:桑枝、桑葉、茺蔚子各15g,加水1000毫升,煎至600毫升。臥前洗腳30-40分鐘後即臥。方中桑枝降血壓,為君葯。


3.桑枝煎(《太平聖惠方》)治紫癜風:桑枝500g,益母草150g。上藥以水5鬥,慢火煎至1500毫升,去渣,入小鐺內,熬成膏,每夜臥時,用溫酒調服10g。方中桑枝祛風通絡,為君葯。


桑葉的功效與作用

別名異名家桑、荊桑、桑椹樹、黃桑、霜葉霜、桑葉蜜、桑葉、冬桑葉

【性味歸經】苦甘,寒 入肺、肝經

【功效分類】解表葯,辛涼解表葯

【功效主治】祛風清熱,涼血明目。治風溫發熱,頭痛,目赤,口渴,肺熱咳嗽,風痹,癮疹,下肢象皮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l.5~3錢;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炮製方法】桑葉:揀去雜質,搓碎,綴去梗,篩去泥屑。蜜桑葉:取凈桑葉力口煉熟的蜂蜜和開水少許,拌勻,稍悶,置鍋內用文火炒至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每桑葉100斤,用煉熟蜂蜜20-25斤)


【資源分布】全國各地有栽培。以江蘇、浙江一帶為多。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以南部育蠶區產量較大。



功用

1、疏散風熱:用於風熱感冒及目赤腫痛,常配菊花。


2、清肝明目:用於風火目疾(如急性結膜炎)。配黑芝麻名桑麻丸,用於肝陰不足,肝陽上亢引起的頭暈、視物昏花。


3、清肺潤燥∶用於肺熱燥咳:本品苦寒清泄肺熱,甘寒益陰,涼潤肺燥,故可用於燥熱傷肺、乾咳少痰,輕者可配杏仁、沙參、貝母等同用,如桑杏湯;重者可配生石膏、麥冬、阿膠等同用。


4、治療感冒咳嗽時常用到桑葉,治風熱感冒常用方桑菊飲中,用桑葉與菊花、連翹、薄荷、杏仁配伍用。


對於燥熱傷肺,咳嗽咽乾之症,可用桑葉與杏仁、麥冬、石膏等配伍,方如清燥救肺湯。


在用於治療高血壓時,桑葉也是常用之品:


對於肝陽上亢型高血壓、頭暈目眩,可與菊花、鉤藤等配伍;


而對於肝腎不足的目視昏花或肢體麻木,可用桑葉與黑芝麻等份,製作成蜜丸,即為成方桑麻丸,該葯常服能強筋骨,烏鬚髮,悅顏色,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頭暈耳鳴、肢體麻木有很好的療效。


用於明目時,桑葉可與菊花、決明子等同用,內服治風熱目赤澀痛;


單用桑葉煎湯外洗,可治風眼淚下;對沙眼目赤目癢,可先將桑葉煎湯去渣,再加入芒硝溶化,乘熱熏洗。


桑葉用於治療糖尿病、下肢象皮腫也取得了一定的療效。對老年更年期綜合征烘熱汗出,用桑葉研末,空腹米湯送服,療效頗佳。


桑葉內服時用量6-12克,外用洗眼時用量較大,可用至30-120克。



藥理作用

桑葉1. 桑葉有解痙作用。


2. 桑葉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桑葉煎劑在體外試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白喉桿菌和大腸桿菌等均有一定抑製作用。另外,還可殺滅鉤端螺旋體。


3. 桑葉有抗炎作用。


4. 桑葉有降血糖作用。其所含的蛻皮甾酮對多種方法誘導的血糖升高均有降糖作用,可促進葡萄糖轉化為糖元,但不改變正常動物的血糖。


5. 桑葉有降低血壓的作用。桑葉提取液給狗麻醉後股靜脈注射,出現暫時血壓降低,但不影響呼吸。


6. 桑葉對平滑肌有影響,其對動物動情子宮有興奮作用,對鼠腸肌有抑製作用。


7. 桑葉還有降血脂、利尿作用。



相關選方

1)治太陰風溫,但咳,身不甚熱,微渴者: 杏仁二錢,連翹一錢五分,薄荷八分,桑葉二錢五分,菊花一錢,苦梗二錢,甘草八分(生),葦根二錢。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溫病條辨》桑菊飲)


2)治風眼下淚:臘月不落桑葉,煎湯日日溫洗,或人芒硝。(《瀕湖集簡方》)


3)洗天行時眼,風熱腫痛,目澀眩赤:鐵扇子二張,以滾水沖半盞,蓋好,候湯溫,其色黃綠如濃茶樣為出陳。然後洗眼,拭乾;隔一、二時,再以葯汁碗隔水婉熱,再洗,每日統三、五次。(《養素園傳信方》)


4)治肝陰不足,眼目昏花,咳久不愈,肌膚甲錯,麻痹不仁: 嫩桑葉(去蒂,洗凈,曬乾,為末)一斤,黑胡麻子(淘凈)四兩。將胡麻擂碎,熬濃汁,和白蜜一斤,煉至滴水成珠,入桑葉末為丸屈口梧桐子大。每服三錢,空腹時鹽湯、臨臥時溫酒送下。(《醫級》桑麻丸)


5)治吐血:晚桑葉,微焙,不計多少,搗羅為細散。每服三錢匕,冷臘茶調如膏,人圖香少許,夜臥含化咽津。隻一服止,後用補肺葯。(《聖濟總錄》獨聖散)


6)治霍亂已吐利後,煩渴不止:桑葉一握,切,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聖惠方


7)治小兒渴:桑葉不拘多少,用生蜜逐葉上敷過,將線系葉蒂上綳,陰乾,細切,用水煎汁服之。 (《勝金方》)


8)治大腸脫肛:黃皮桑樹葉三升,水煎過,帶溫琶納之。(《仁齋直指方》)


9)治穿掌毒腫:新桑葉研爛童之。(《通玄論》)


10)治癰口不斂:經霜黃桑葉,為末敷之。(《仁齋直指方》)


11)治火燒及湯泡瘡:經霜桑葉,焙乾,燒存性,為細末,香油調敷或乾敷。(《醫學正傳》)


12)治咽喉紅腫,牙痛:桑葉三至五錢,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13)治頭目眩暈:桑葉三錢,菊花三錢,枸杞子三錢,決明子二錢。水煎代茶飲。(《山東中草藥手冊》)


14)治搖頭風(舌伸出,流清水,連續搖頭): 桑葉一至二錢,水煎服。(江西《草藥手冊》)


臨床經驗


1、桑葉能疏散風熱,解表清熱,養陰生津;桑椹能滋陰養血,補虛潤燥;桑根白皮能瀉肺平喘,利水消腫;桑枝能通經活絡,除痹止痛;而桑樹燒成的灰叫桑柴灰,也能用於治療目赤腫痛、青盲、身面水腫,坐臥不得、白癜風、頭風白屑、大麻風等病證。(於智敏:《糖尿病百藥效用奇觀——談桑葉》)


2、《本草備要》:「代茶止消渴。」現代研究表明,桑葉中含有的蛻皮甾酮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其實,我不大喜歡這個成份的藥理作用。因為桑葉的降糖作用非常有限。我選擇桑葉作為食物訓練的材料,是喜歡桑葉的明目作用。



桑葉配黑芝麻滋養肝腎清肺潤燥


桑葉味甘、苦,性寒。歸肺,肝經。功能疏散風熱,清肺潤燥,平抑肝陽,清肝明目。黑芝麻味甘,性平。入肺、脾、肝、腎經。可潤燥滑腸,滋養肝腎。二葯為伍,黑芝麻益肝腎,補陰血以治本;桑葉清肝明目,平肝潛陽以治標。宜於肝腎陰虛,肝陽上亢之頭暈目眩,視物昏花,口苦便秘等病症


桑葉配菊花


菊花甘、苦,微寒。歸肺、肝經。功能散風清熱,平肝明目。主治風熱感冒,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眼目昏花。桑葉質輕氣寒,輕清發散,能升能降,為疏散風熱,宣肺泄熱,潤肺止咳之要葯。菊花質輕氣涼,輕清走上,善疏風清熱,清肝名目。桑葉長於散風,菊花長於清熱。桑葉清疏之力較強,菊花清疏之力略弱,故二葯協同為用,疏風清熱,解毒退燒,清肝明目,潤肺止咳效力增強。主治風熱感冒,風溫初起,身熱不甚,有汗表不解,咳嗽,口微渴以及肝陽上擾,或風熱為患所引起的頭暈,頭痛,目赤腫痛等病症。


桑葚


為桑科落葉喬木桑樹的成熟果實,桑葚又叫桑果、桑棗,農人喜歡摘其成熟的鮮果食用,味甜汁多,是人們常食的水果之一。成熟的桑葚質油潤,酸甜適口,以個大、肉厚、色紫紅、糖分足者為佳。每年4-6月果實成熟時採收,洗凈,去雜質,曬乾或略蒸後曬乾食用。


常吃桑椹能顯著提高人體免疫力,具有延緩衰老,美容養顏的功效。桑葚既可入食,又可入葯,中醫認為桑葚味甘酸,性微寒,入心、肝、腎經,為滋補強壯、養心益智佳果。具有補血滋陰,生津止渴,潤腸燥等功效,主治陰血不足而致的頭暈目眩,耳鳴心悸,煩躁失眠,腰膝酸軟,鬚髮早白,消渴口乾,大便乾結等症。


【營養功效】桑椹有改善皮膚(包括頭皮)血液供應,營養肌膚,使皮膚白嫩及烏髮等作用,並能延緩衰老。桑椹是中老年人健體美顏、抗衰老的佳果與良藥。常食桑椹可以明目,緩解眼睛疲勞乾澀的癥狀。桑椹具有免疫促進作用。桑椹對脾臟有增重作用,對溶血性反應有增強作用,可防止人體動脈硬化、骨骼關節硬化,促進新陳代謝。它可以促進血紅細胞的生長,防止白細胞減少,並對治療糖尿病、貧血、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神經衰弱等病症具有輔助功效。桑椹具有生津止渴、促進消化、幫助排便等作用,適量食用能促進胃液分泌,刺激腸蠕動及解除燥熱。祖國醫學認為,桑椹性味甘寒,具有補肝益腎、生津潤腸、烏髮明目等功效。


【適合人群】一般成人適合食用。女性、中老年人及過度用眼者更宜食用。每日20-30顆(30-50克)。


【食用禁忌】桑椹有黑白兩種,鮮食以紫黑色為補益上品。未成熟的不能吃。熬桑椹膏時忌用鐵器。因桑椹中含有溶血性過敏物質及透明質酸,過量食用後容易發生溶血性腸炎。少年兒童不宜多吃桑椹。因為桑椹內含有較多的胰蛋白酶抑製物——鞣酸,會影響人體對鐵、鈣、鋅等物質的吸收。脾虛便溏者亦不宜吃桑椹。桑椹含糖量高,糖尿病人應忌食。


桑椹通稱桑果。屬桑科植物桑樹上所結的一種聚合果。嫩時色青,味酸,老熟時色紫黑,多汁,味甜。桑椹子、桑皮、桑葉、桑枝都作用。


性味 甘、平,無毒。


成分桑葉有多量胡蘿蔔素及鞣質。桑皮含還原糖,多縮戊糖及半乳糖酐。成熟桑椹果含葡萄糖,蔗糧,琥珀酸,酒石酸,維生素B1、B2、C,煙酸,色素等。未熟青桑椹含有氰酸。


藥理 桑枝煎汁,給予動物口服,證明有使血壓下降作用,桑根白皮也有降血壓作用,但根及新梢葉無降壓作用


功用 桑椹:補虛益氣,去水氣。桑葉降血壓,清肝明目。嫩桑枝去風濕,治臂痛。桑根白皮利尿、止咳、治浮腫。


[風濕性關節疼痛,麻痹不仁以及各種神經痛]


鮮黑桑椹30-60克,水煎服。或桑椹膏,每服一匙,以溫開水和少量黃酒沖服。


[風濕筋骨痛]


乾桑枝切成寸段,劈細,桑葉等分,同置爐內,燃煙熏患處,一日2次,每次20分鐘


[急性腎炎,喘咳,小便不利(包括慢性腎炎)]


桑根白皮、冬瓜皮、玉米須各15克,水煎,一日2次分服。


[高血壓,頭昏頭暈,或感冒頭痛]


經霜桑葉30克,黃菊花9克,水煎,—一日2次分服。


[高血壓,血管硬化,風濕筋骨痛,肢臂酸痛]


嫩桑枝30克,蠶砂15克,水煎服。


[貧血,神經衰弱,腳膝痛,肢體麻痹,中風後半身不遂,大便乾結]


桑椹膏每服一匙,一日2—3次,以溫水和黃酒少許化服。


[盜汗]


經霜桑葉30克,炒焦,搓碎,煎湯代茶喝。


[閉經]


桑椹15克,紅花3克,雞血藤12克,加黃酒和水煎,一日2次溫服。


[破傷風痙攣抽搐]桑葉60克,水煎服。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桑葚入胃能補充胃液的缺乏,促進胃液的消化,入腸能刺激胃粘膜,促進腸液分泌,增進胃腸蠕動,因而有補益強壯之功。可見桑葚是食療的佳品,且食療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下面擷取幾則,以饗讀者。



下面介紹幾款桑葚食療方


NO1.取新鮮熟透的桑葚500克,米酒1000毫升,浸泡1-2個月飲用,每日2次,每次1小杯,可用於貧血或關節炎的輔助治療。若治療腸燥便秘,桑葚50克,肉蓯蓉15克,黑芝麻15克,炒貝殼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NO2.桑葚30克(鮮者60克)、糯米60克,煮粥,待熟時調入冰糖少許服食,每日1劑。可滋養肝腎,養血明目,適用於肝腎虧虛引起的頭暈目眩、視力下降、耳鳴、腰膝酸軟、鬚髮早白及腸燥便秘等。


NO3.桑葚、蜂蜜各適量,將桑葚水煎取汁,文火熬膏,加入蜂蜜拌勻飲服,每次10-15克,每日2-3次。可滋陰補血,適用於陰血虧虛所致的鬚髮早白、頭目暈眩,女子月經不調、閉經等。


NO4.桑葚100克、黃酒500克,將桑葚置黃酒中密封浸泡1周後按量服用。可養陰利水,適用於陰虛水腫、小便不利、關節作痛、口渴、發白等。


NO5.桑葚40克、冰糖20克,用開水沖泡飲用。桑葚性寒生津,冰糖性平滋津,治腸道津液不足所致的大便乾燥。


注意:但是,桑葚性質偏寒,故脾胃虛寒,大便稀溏者不宜食用。


桑葚又作桑椹事實上,本以「椹」為主的。



桑白皮


桑白皮在《本經》中又名桑根白皮,在《孟詵》中稱它為桑根皮、桑皮,為桑科植物桑的乾燥根皮,桑樹秋末落葉至次春發芽前採挖根部,颳去黃棕色粗皮,縱向剖開,剝取根皮,曬乾人葯。桑白皮性寒味甘,歸肺經。具有宣肺平喘,利水消腫之功效。桑白皮的開發利用十分廣泛。

[性味歸經] 甘寒,入肺經。


[功用] 瀉肺平喘,利水消腫。用於肺熱咳喘,面目浮腫,小便不利等症。


[處方名] 桑白皮蜜炙桑白皮 桑皮


[用法用量] 煎服,5~15g。瀉肺利水,平肝清火宜生用;肺虛咳嗽宜蜜炙用。

桑白皮的具體藥理作用如下:


1.1降血糖作用研究發現,復方桑白皮濃縮液大(30紅 kg)、中(15g/kg)劑量組對四氧嘧啶所致小鼠糖尿病有明顯降糖作用,對葡萄糖性高血糖有一定降糖作用。


1.2 利尿作用


1.3 抗人愛滋病病毒[HWl作用


1.4降血壓作用 1995年,日本佐藤等使用原發性高血壓大鼠自由攝食混有桑葉的飼料12-18周,亦發現其有降低舒張壓的作用。


1.5 抗菌作用


2 桑白皮的開發利用


2.1藥用 桑白皮100g,生薑10g,拘相1噸,黃武1噸,首烏109,川椒10小紅花10g,75%酒精2000ml,浸泡1周後過濾,去渣存酊。所得復方桑白皮配治療男性型脫髮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新發生長,無副作用。


由桑白皮9g,澤瀉10g,玄參12g,麥冬10g,地骨皮,黃芬各9g,旋復花、甘草、菊花、桔梗各6g,獲蒼9g製成大棗飲合桑白皮湯,每日l劑,水煎服,治療春季卡他性結膜炎有一定療效,治癒率75.61%,有效率100%。


桑白皮湯由桑白皮、貝母、杏仁、黃蓮、蘇子、半夏、黃芩、山桅組成,用於治療感冒、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支氣管哮喘、甚至胸痹、咳血等病症。


由桑白皮、黃芬、批把葉、苦參、桅子各 10g,金銀花、茵陳各15g,白花蛇舌草25g,生甘草5g,製成桑白皮l號方,配合外搽顛倒散洗劑(取硫黃、生大黃各10g,研細末加石灰水 l00ml混合,用時振蕩),每日3次,可治療座瘡,有效率為91%。


2.2 製造降壓劑桑根剝去根皮,熱水浸泡,過濾,濃縮,得粉狀物I;剝離的桑根皮蒸煮,酒精抽提,過濾,濃縮,得粉狀物。將l和混合,即得降壓劑。


2.3 製桑根酒桑根風乾,切碎,煮沸得浸泡液,其碎渣再加適量燒酒蒸煮,蒸煮渣用浸泡液浸泡,最後的浸泡液再加食用酒精和適量香精即成桑根酒。


2.4 製護髮素桑根煮沸,冷卻,加乙醇,過濾,於濾液中加適量香精即成護髮素。

四、配方偏方


桑柴灰:

1、目赤腫痛。用桑灰一兩、黃連半兩,共研為末。每用一錢,鐋湯澄清後洗眼。

2、青盲。用桑灰煎湯洗眼,堅持有效。

3、身、面水腫,坐臥不得。有桑枝燒灰淋汁煮赤小豆,每飢時即吃豆,不喝豆湯。

4、白癜風。用桑柴灰二鬥,蒸於甑內,取鍋中熱湯洗患處。幾次即愈。

5、頭風白屑。用桑灰淋汁洗頭。

6、大麻風。用桑柴灰。熱湯淋取汁洗頭,再用大豆磨漿洗,用綠豆粉泡熟水洗。三日一洗頭,一日一洗臉。不過十次見效。

桑枝:

1、水氣腳氣。用桑條二兩炒香,加水一升煎至二合,每日空心飲服。

2、風熱臂痛。用桑枝一小升,切細,炒過,加水三程式,煎成二升,一日服盡(有人臂痛,諸葯不效,服此數劑即愈)。

3、紫白癜風。有用桑枝十斤、益母草三斤、加水五鬥,煮成五斤,去渣,再熬成膏。每於臥時服半俁,溫酒調下。以愈為度。

桑葉:

1、青盲。取青桑葉焙乾研細,煎汁乘熱洗目,堅持必效。有患此病二十年者,照此洗浴,雙目復明。

2、風眼多淚。取冬季不落的桑葉,每日煎湯溫洗。或加硭硝亦可。

3、眼紅澀痛。用桑葉研末,捲入紙中燒煙熏鼻,有效。

4、頭髮不長。用桑葉、麻葉煮淘米水洗頭。七次後,發即速長。

5、吐血不止。用晚桑葉焙乾,研為末,涼茶送服三錢,血止後,宜服補肝、肺的藥物。

6、肺毒風瘡。用好桑葉洗凈。蒸熟一宿,曬乾,研為末,水調服二錢。

7、癰口不收。用經霜黃桑葉,研末敷塗。

8、湯火傷瘡。用經霜桑葉燒存性,研為末,油調敷塗。數日可愈。

9、手足麻木。不積壓痛癢。用霜降後桑葉煎湯頻洗。

桑椹:1、水腫脹滿。用桑心皮切細,加水二鬥,煮汁一鬥,放入桑甚,再煮取五程式,和糯米飯五程式釀酒飲服。此方名「桑椹酒」。

2、瘰癧結核。用桑椹(黑熟者)二鬥,取汁,熬成膏。每服一匙。白湯調下。一日服三次,此方名「文武膏」。

桑根白皮:1、咳嗽吐血。用新鮮桑根白皮一斤,浸淘米水中三宿,颳去黃皮,銼細,加糯米四兩,焙乾為末。每服一錢,米湯送下。

2、消渴尿多。用入地三尺的桑根,剝取白皮,炙至黃黑,銼碎,以水煮濃汁,隨意飲服,亦可加一點米同煮,但忌用鹽。

3、產後下血。用桑白皮,炙過,煮水飲服。

4、月經後帶紅不斷。鋸桑根取屑一撮,酒沖服。一天服三次。

5、跌傷。用桑根白皮五斤,研為末,取一升,,煎成膏,敷傷處,痛即止。亦無宿血。

6、刀傷成瘡,用新桑白皮燒灰,與馬糞調勻塗瘡上,換藥數次即愈。

7、發枯不潤。用桑根白皮、柏葉各一斤,煎汁洗頭,有效。

8、小兒流涎(脾熱,胸膈有痰)。用新桑根白皮搗取自然汁服下。

9、小兒丹毒。用桑根白皮煮汁洗浴,或研為末,調羊膏塗搽。

10、石癰(堅硬,不作膿)。用桑白皮陰乾為末,溶膠和酒調塗,以癰軟為度。


桑枝灸 灸法的一種。又稱桑枝針。《本草綱目》桑柴火:「癰疽發背不起,瘀肉不腐,及陰瘡瘰癧、流注、臁瘡、頑瘡,燃火吹滅,日灸二次。」其法與神針火類似。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