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劍橋稱生命起源與紫外線有關為尋找地外生命指明方向


一組行星被認為最有可能存在地外生命

鳳凰網科技訊 據《每日郵報》北京時間8月2日報導,太陽系之外的一組行星,被挑選為尋找地外生命的「最佳地點」。

分散在銀河系中的這些行星,表面上有充足的紫外線,位於它們宿主恆星的宜居帶內,意味著它們的地表有水存在。

它們被根據宿主恆星發射的光的強度進行分類,科學家認為這是發現地外生命的一種新途徑。

他們稱,最近被分類的行星,使我們距離回答人類是否只有地球上才存在生命的這一難題更近了一步。

劍橋大學科學家發現,在岩石行星上進化出生命的可能性,與其宿主恆星發射的光線有關。

他們聲稱,發射出充足紫外線的恆星,有助於圍繞它們運轉的行星孕育生命,方式與地球孕育生命相同。

在地球表面,紫外線為一系列化學反應——產生構成生命的基礎物質——提供能源。

研究人員已經發現多顆行星,它們接收到的宿主恆星發射的紫外線,足以使得這些化學反應能夠進行。

這些岩石行星還位於它們宿主恆星的宜居帶內,這意味著它們的地表存在液態水。


這些行星地表能接收到來自宿主恆星的足夠紫外線,而且位於宿主恆星的宜居帶內,意味著存在地表水

研究論文聯合作者保羅·裡默(Paul Rimmer)博士表示,「這項研究使我們能縮小搜尋地外生命的範圍。它使得我們距離解決宇宙中是否只有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難題又近了一步。」

研究人員測量了在紫外線和黑暗條件下生成構成生命的基礎物質的速度。

與在紫外線環境中相比,黑暗環境中化學反應速度更慢。

在黑暗環境中,反應生成惰性化合物,不會生成構成生命的基礎物質。

但在紫外線環境中,反應能生成構成生命的基礎物質。

該研究團隊表示,與太陽溫度相同的恆星,發射的光線,足以使圍繞它們運轉的行星表面生成構成生命的基礎物質。

另一方面,冷星發射的光線,不足以使這些脂肪、氨基酸和核苷酸轉化成活細胞提供足夠的光線。

當然,也存在這種可能性,如果其他行星上存在生命,其進化方式可能完全不同於地球。

裡默說,「我不能確定是否存在不同的生命,但鑒於目前我們只知道地球上存在生命,因此在與地球最為相似的行星上搜尋地外生命是有意義的。」

他表示,「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之間存在重大差別,構成生命的基礎物質是必要條件,但可能不是充分條件。它們可能混合在一起數十億年,但並沒有孕育出生命。但我們希望至少尋找存在必要條件的地方。」

根據最近的估計,在可以觀察到的宇宙中,存在多達7兆億顆類地行星。

醫學研究委員會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普洛夫·薩瑟蘭(Prof Sutherland)表示,「了解哪些類地行星可能存在生命或具備存在生命的條件,讓我著迷。」(編譯/霜葉)

更多一手新聞,歡迎下載鳳凰新聞客戶端訂閱鳳凰網科技。想看深度報導,請微信搜索「iFeng科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