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博鼇論壇首日:四大旗艦報告發布 把脈亞洲經濟與區域合作

中新經緯客戶端3月26日電 立足亞洲,放眼世界。自2001成立伊始,博鼇亞洲論壇在凝共識、促合作、推動全球化的道路上已經走過了18個年頭。隨著區域經濟融合步伐的加快,論壇也在2011年推出了第一份年度旗艦學術報告,並逐漸將研究領域從經濟一體化、競爭力報告擴展到區域金融發展等議題,形成了多層次多角度各有側重的報告體系。

回首頗不平靜的2018年,全球多邊貿易和經濟體系面臨大考,和過去的十年相比,亞洲經濟體到底交出了怎樣一份答卷?26日,李保東秘書長攜報告專家團隊亮相2019年年會新聞發布會暨旗艦報告發布會。從全新的四份年度報告中,我們可以窺見亞洲區域經濟合作逆勢而上的前景。

在致辭中李保東秘書長強調,在論壇籌備的過程中,他切實體會到,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是企業家、學者和媒體人士的共同關切和最大憂慮,而全球化下的共同發展則是所有人的共同願望。推動全球化不是為了趕時髦,而是因為它給人民給社會帶來了好處,為發展提供了機會。維護以貿易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堅持國際化與國際規則,共同制定共同遵守,共同溝通共同改革,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解決國際爭端,共同發展共同進步。

為亞洲經濟和區域合作“鼓與呼”

傳統的三份年度報告《新興經濟體發展》、《亞洲經濟一體化》和《亞洲競爭力》繼續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張宇燕教授、對外經貿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林桂軍教授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的研究團隊主編,與博鼇亞洲論壇研究院合作完成。

新增的《亞洲金融發展報告》是論壇研究院首次與東盟與中日韓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亞洲金融合作協會、中亞區域經濟合作學院等四家區域國際組織合作撰寫完成的專題報告。首份報告聚焦基礎設施投資,針對亞洲金融業尚不發達而基礎設施需求不斷加大的現狀,梳理了區域總體概況和東亞、中亞、西亞、南亞等四大地區的特點和潛力,形成了相應的政策建議和風險提示。報告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歐洲複興開發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專家的提點和指導。

亞洲經濟活力不減

《亞洲競爭力報告》指出,面對不利的外部環境,亞洲經濟體繼續推進改革議程,不斷改善企業營商環境,修煉內功。只要不出現大規模政局動亂,各經濟體積累的綜合優勢不會驟然消失。發展的慣性使亞洲主要經濟體得以保持穩步發展,成為繼續支撐世界經濟發展的主引擎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在競爭力報告量化指標中,27個經濟體的得分相比上一年度有所提升,且各經濟體之間的差距正在縮小,反映出更為健康和平衡的整體形勢。

《新興經濟體報告》的加權統計顯示,E11國家2018年的經濟增長為5.1%,基本與去年的預測數據相吻合。尤其是2018年上半年,貿易增速超過10%,對經濟的拉動效應顯著。儘管在短期內經濟面臨下行壓力,部分市場主體對本國未來形勢持謹慎甚至悲觀態度,但隨著各國結構性調整和深化改革的紅利持續釋放,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德等國貨幣政策轉向中性,預計2019年新興經濟體整體保持中高速增長的勢頭仍將繼續。

全球化潮流不可擋

根據《亞洲經濟一體化報告》統計,2017-18年亞洲地區共簽署了17個新的自由貿易協定,約70個雙邊協定目前正處於談判中,更有CPTPP、RCEP等高水準協定明顯提速。亞太地區無疑仍是區域主義最為活躍的區域之一,亞洲經濟的自身依存度不斷提升。

報告尤其看重正在快速推進的RCEP,因其無論在貿易覆蓋率還是貿易份額上,都遠超現有東盟自由貿易協定和CPTPP協議。由於RCEP包含了幾大尚未達成雙邊協定的貿易夥伴(如中日、日韓、中印等),它實際上正嘗試在亞洲地區建立一種新的貿易體系。

《新興經濟體報告》也得出了相似的結論。據統計,G20國家中,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平均分別推出663.8和433.3項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其中又以美國和德國頒布的措施數量最多,表明發達國家是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推手。與此同時,發達經濟體在新興經濟體的對外貿易中地位逐步下降,而新興經濟體之間的貿易依存度逐步提升,創歷史最高。

《亞洲競爭力報告》將民粹主義、保守主義回潮歸咎於當今全球化紅利分配的不合理,“本國利益至上”的思潮甚囂塵上。報告指出,在現有技術平台上,當前世界經濟復甦挖掘的是國際合作紅利;一旦全球化受阻,國際合作紅利難產,世界經濟復甦和各經濟體增長將難以為繼。堅定地走區域合作和經濟一體化的開放道路,是破除當下“囚徒困境”的根本途徑。

要想富先修路

《亞洲金融發展報告》是論壇2019年推出的全英文專題報告,從基礎設施的角度回顧了區域一體化的進展,深入剖析了亞洲地區基礎設施融資不足的發展困境,並提供相關的政策建議。

報告指出,基礎設施的匱乏和低效已經成為製約部分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即使在經濟最為發達的東亞地區,仍存在基礎設施投資的缺口。基礎設施建設為促進貿易與投資增長、減貧、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據統計,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基礎設施投資不斷落實,沿線經濟體的連結成本顯著下降,與其他沿線經濟體的貿易成本下降了3.5%。由於基礎設施的溢出效應,這些經濟體與世界其他地區的貿易成本也下降了2.8%,足見基礎設施在經濟發展中舉足輕重的作用。

經濟社會發展需基礎設施先行。隨著對智慧、綠色和可持續高質量基礎設施的需求不斷擴大,亞洲及區內外國家提出諸多互聯互通的倡議,例如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東盟國家的“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歐盟提出的“歐亞聯通戰略”等。以多邊開發機構為主的國際組織和各國的開發性金融機構在基礎設施融資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和推動力,為亞洲一體化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

《亞洲金融發展報告》在分析東亞、中亞、南亞和西亞等地區各自的基礎設施融資現狀和難點之後,針對基礎設施融資尚不成熟的現狀,重點分析了各地區具有代表性的7個區域合作項目案例,如東亞地區的中老鐵路,中亞地區的阿拉木圖-比什凱克經濟走廊,南亞地區的次區域電力市場和西亞地區的安卡拉-伊斯坦布爾高鐵等項目。這些案例從多個側面反映了各國各地區為解決基礎設施融資不足進行的不同嘗試,包括引入國際組織和多邊開發銀行,利用地區金融中心促進區域儲蓄流動和鼓勵促進私營部門在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等措施,為後續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

凝聚共識初心不減

在發布會現場,李保東秘書長用“走多邊主義道路,建設一個更加平衡、更加健康的全球化,給世界人民帶來更多實惠”來概括論壇年會希望傳遞的信息。李秘書長指出,作為非官方非營利組織,論壇誕生於上世紀末的亞洲金融危機時期,自始自終秉持著開放、包容的文化傳統,無論是政策制定者、學者還是企業家都能在這個輕鬆的平台上開誠布公,同舟共濟,共同應對區域經濟面臨的諸多挑戰。

隨著大國競爭博弈,多邊貿易體制受到衝擊,世界經濟向何處去?亞洲各國如何應對挑戰、實現更好的發展?博鼇亞洲論壇願為各方提供一個高端對話的平台,鼓勵不同觀點的碰撞,一起探索創新與發展之路。博鼇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召開首日,推出四份旗艦報告,為其後的四天討論提供基礎。

四份報告充分考慮了亞洲和新興經濟體面對的複雜形勢,依然對亞洲經濟和區域合作的前景充滿信心。隨著新一輪高規格區域貿易協定和互聯互通倡議的落地,亞洲新興經濟體不僅是世界經濟的重要引擎,也將繼續成為全球化的重要推手。(中新經緯APP)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