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天天掛在嘴邊說的濕氣,到底從何而來?

從口臭、汗臭,到痤瘡、脫髮、皮膚瘙癢,從消化不良、精神不振、疲倦乏力、疼痛、肢體麻木,到失眠多夢、亞健康、腎動力不足,大大小小的問題中,都與濕氣有著不可切割的關係,那麼這些濕氣是從哪裡來的呢?

濕氣可以分為外濕和內濕,先說說外濕是怎麼來的?

風寒暑濕燥火,本來是自然界不同季節的氣候變化,正常情況下叫做六氣,如果這六種氣候產生急劇變化,或者人體抵抗力下降,六氣就會傷害人體,成為六種邪氣,就是六邪,又叫六淫,濕邪是六邪之一。

由於氣候潮濕,工作居住生活環境濕度過大、淋雨而產生的濕氣,是從外部而來,所以叫做外濕。

內濕的產生與人體內的水液代謝關係密切。

水液是人體組織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佔人體體重的60%,它也是維持人體正常新陳代謝不可缺少的基本養分,短時間斷糧對身體影響不大,但是如果人體被停水,哪怕只有一天,麻煩就來了。

水液在身體中正常運行,主要與肺脾腎三臟密切相關。

肺主肅降,通調水道,外合皮毛。通過呼吸和皮膚汗腺來調節水液代謝。

脾主運化,化生水谷精華,負責水液等營養元素的消化、吸收和轉運。

腎主水,負責將多餘的水分和代謝垃圾及時排出體外。

如果肺脾腎三臟功能失調,就會造成水液代謝紊亂,導致水液停滯、淤阻,從而形成水濕、痰濕、濕氣。

實際上,濕氣,就是人體水液代謝障礙所形成的病理產物。這種由人體內部產生的濕氣又叫內濕,也是我們見得最多的濕氣,而且往往主要是由於脾胃功能受損,腸胃功能不好而造成的。

不正確的飲食習慣是罪魁禍首,這些習慣包括:暴飲暴食,過度節食,偏食,不規律飲食,生冷辛辣刺激,煙酒,油膩、油炸垃圾食品等等。這些不良習慣會直接損傷脾胃功能。

不正確的生活習慣,也會損傷脾胃。包括熬夜、久坐不動,不愛運動,繁雜的社交活動等等。

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不良情緒,特別是長期精神緊張、壓抑,平時愛發脾氣,這些因素會損傷五臟,特別是會損傷肝膽脾胃,而產生濕氣。

對號入座,按圖索驥找原因,從源頭抓起,才能徹底去掉濕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