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風疹伴春發(杏林尋寶——中華傳統醫藥漫談)

風疹,是一種癥狀表現在皮膚上的呼吸道傳染疾病。它由風疹病毒引起,包括先天性感染和後天獲得性感染。風疹病毒屬於披膜病毒科,是只限於人類感染的病毒。一般病情較輕,病程短,預後良好。風疹極易引起暴發傳染,一年四季均可發生,春季發病為多,易感年齡以1—5歲為主,故流行多見於學齡前兒童。人們感染風疹病毒後,初期可出現低熱、畏寒、頭痛、咳嗽、食慾不佳等類似感冒的癥狀,1—2天后開始出現淡紅色、粟粒狀密布的小丘疹。出疹的順序先面頰,後及軀乾、四肢。其疹蔓延快,24小時即可遍布全身,但來得快,去得也快,退疹後無脫屑現象。細心的人可在自己的耳後、頸部等處摸到輕度腫大,壓痛的淋巴結,嚴重的風疹病人可合併病毒性腦炎、心肌炎、肝臟損害和關節炎等病症。若孕婦不慎感染了風疹病毒,雖然臨床癥狀輕微,但病毒可通過胎血屏障感染胎兒,不論發生顯性或不顯性感染,均可導致以嬰兒先天性缺陷為主的先天性風疹綜合征,可致胎兒畸形,常見的有先天性白內障、神經性耳聾、腦炎、先天性心臟病等,甚者還可造成死胎、流產。因此,風疹的早期診斷及預防極為重要。現代醫學沒有特異性治療藥物。但是可通過免疫接種預防疾病發生。

針對風疹,中醫有其獨到的治療方法,受到多方認可。

「風疹」出自《備急千金要方》,又名風痧。中醫認為其由風熱時邪引起,邪氣由口鼻而入,邪毒與氣血相搏,外泄肌膚。鬱於肺衛,蘊於皮腠,正邪相爭,鬱而發熱;邪氣入肺則咳,傳脾則腹痛而瀉泄;邪氣與氣血搏結,熱毒熾盛,則發熱而渴,疹色鮮紅,若正氣抗邪外達,疹毒外透,隨之邪毒亦解,熱退疹消而安。風疹可分為兩型,其一、邪犯肺衛型:主要表現為發熱惡風,噴嚏流涕,伴有輕微咳嗽,精神倦怠,胃納欠佳,疹色淺紅,舌質偏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治療當以疏風解表、清熱解毒為主。方用銀翹散加減。葯取金銀花、連翹、竹葉、牛蒡子、橘梗、荊芥、薄荷、淡豆豉、蒲公英、夏枯草、玄參各10克,甘草3克,水煎服。其二、氣營兩燔型:主要表現為壯熱口渴,煩躁哭鬧,疹色鮮紅或紫暗,疹點較密,甚則融合成片,小便黃少,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糙,脈洪數。治療當以清營涼血解毒為主,方用透疹涼解東加減。葯取桑葉、牛蒡子、蟬蛻、連翹、黃芩、紫花地丁、赤芍、鮮蘆根、生地黃、牡丹皮各10克,紅花、薄荷各5克,水煎服。    

春季風疹流行,盡量不帶易感兒童去公共場所,以避免與風疹患兒接觸。保護孕婦,尤其妊娠初期2-3個月內,避免接觸風疹患兒。得了風疹應臥床休息,避免直接吹風,防止受涼後復感新邪,加重病情。發熱期間,多飲水,飲食宜清淡和容易消化,忌食煎炸與油膩之物。(作者系北京朝陽中醫醫院副主任醫師)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