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醫是怎麼治療水痘的?

患兒多見畏寒、發熱、頭痛、咽喉腫痛、全身不適起病,體溫在38.0℃~38.5℃之間,繼而出現皮疹,先出現於軀乾、頭面部,逐漸延及四肢,呈向心性分布,以軀乾和頭部最多,四肢較少。

可分批出現丘疹、水痘疹、痂疹。皰疹呈卵圓形,壁薄易破,周圍有紅暈,皰液透明,以後變渾濁,數日後開始結痂,如無繼發感染,脫痂後不會留瘢痕。

本病傳染性強,容易造成流行。預後一般良好,愈後皮膚不留瘢痕。患病後可獲終身免疫。

辨證論治

中醫認為,

本病多為外感時行邪毒,上犯於肺,下鬱於脾而發病,其病在肺脾兩經,當以清熱解毒利濕為治。

中醫辨證施治,主要分為以下幾型。

1.邪傷肺衛型:

主要表現為發熱輕微,或無發熱,鼻塞流涕,伴有噴嚏及咳嗽,1~2日皮膚出疹,疹色紅潤,皰漿清亮,根盤紅暈不明顯,點粒稀疏,此起彼伏,以軀乾為多,舌苔薄白,脈浮數。

當以疏風清熱解毒為治。

方用銀翹散加減,葯取金銀花、連翹、竹葉、薄荷、牛蒡子、桔梗、車前子、赤芍、杏仁、滑石、板藍根、白花蛇舌草各6克,滑石18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劑(下同)。

中成藥可選用銀翹散,或桑菊感冒顆粒,每次10克,每日3次沖飲;柴胡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2次口服。

2.毒熾氣營型:

主要表現為壯熱不退,煩躁不安,口渴欲飲,面紅目赤,水痘分布較密,根盤紅暈顯著,疹色紫暗,皰漿混濁,大便乾結,小便黃赤,舌紅或舌絳,苔黃糙而乾,脈洪數。

當以清氣涼營,解毒化濕為治。

方用清胃解毒東加減,葯取升麻、黃芩、丹皮、生地、紫草、山梔、木通、蘆根、全瓜蔞各6克,石膏18克,黃連3克。

中成藥可選用六一散,每次10克,每日2次沖飲,合黃芩片,每次3片,每日3次;羚羊角散,每次1支,每日2次,合復方金銀花沖劑,每次10克,每日2次沖飲;紫雪散,每次1克,每日2次,合黃連膠囊,每次2粒,每日2次口服。

3.邪毒閉肺型:

主要表現為高熱、咳嗽、氣喘、鼻煽、紫紺等急重症。

當以清熱解毒,開肺化痰為治。

方用麻杏石甘東加減,葯取杏仁、蘇子、葶藶子、全瓜蔞、浙貝母、黃芩、虎杖、前胡各9克,石膏15克,麻黃、甘草、膽南星3克。

中成藥可選用麻杏石甘湯合劑,或正柴胡飲合劑,每次10ml,每日3次口服。

4.邪毒內陷型:

主要表現為壯熱不退,神志模糊,口渴煩躁,甚則昏迷、抽搐等症。

此為之變證,當以涼血瀉火,熄風開竅為治。

方用予清瘟敗毒飲加減,葯取犀角2克,黃連5克,黃芩、丹皮、生地、赤芍、山梔、知母、連翹、鮮竹葉各9克,石膏18克。

中成藥可選用紫雪散,每次1克,每日3次口服;安宮牛黃丸,或至寶丹,每次3克,每日3次口服;或將上述藥物研細,加生理鹽水50ml調勻,直腸滴入,每日2次。

外用方

常規治療時,可配合下列中成藥外用方:

1.冰硼散:取本品適量,研為細末,用米醋適量調為稀糊狀,外塗患處,每日數次,連續3~5天。可清熱解毒。金黃散、顛倒散、六一散、青黛膠囊也可選用。

2.蛇藥片:蛇藥片5~10粒,研為細末,用米醋適量調為稀糊狀,外塗患處,每日數次,連續3~5天。可清熱解毒。新癀片、黃芩片、蒲地蘭消炎片也可選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