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在中國,懂吃才有一流的人生

懂吃,才是一流的人生。

若問人生的意義在於什麽,吃貨們肯定脫口而出:“吃”呀!這個世界,那麽多好吃的,不嘗個遍,豈不是白來世上走一遭了。

也是,在“民以食為天”的大天朝,不是枚吃貨都說不過去。

但是,比起接下來我要說的這些人,可是小巫見大巫了,或許,連小巫都算不上。

一部《詩經》,半部“吃”經

春天了,薺菜白蒿豌豆苗呀,稻粱菽麥黍稷呀,梅子桑果木瓜桃呀,萱草荇菜蓴疙瘩呀,都是很好吃的。

都說《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放眼看去,裡面提到的植物,幾乎沒有一個是不能吃的。而且在那個年代,好吃的可不止我們現在知道的那些,還有許多我們不知道的呢。

比如有人就說了:詩經時代,糧食作物的品種繁多,《豳風·七月》中就有提到“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隨著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的優勝劣汰,才留下我們現在所說的“五穀”。

可見古人雖然沒有現代這麽豐富的菜單,可是人家吃的種類多啊,嘖嘖嘖,上百種谷,吃個半年都不帶重樣的。真可謂吃得豐富,吃得暢快。

為一口湯,吃出人命,吃出成語

春秋時期鄭國有個大夫公子宋,他有個特異功能全在食指上。每當他食指突然顫動的時候,第二天肯定能吃到沒吃過的好東西,很是靈驗呢。有一次他到晉國訪問,食指突然動了,想不到晉國招待他的國宴上有一道罕有的石花魚。還有一次到楚國訪問,也是食指突然動了起來,結果他吃到了天鵝,還有合歡橘。

據《左傳·宣公四年》和《史記·鄭世家》等史書記載,春秋時期,有一天楚人向鄭靈公進獻了一隻黿,這天,鄭國大夫公子宋和子家一起去朝見鄭靈公。

路上,公子宋的食指抖動了起來,他邊讓子家看自己抖動的食指邊說,我的食指一旦動起來,定能嘗到新奇的美味!進得宮來,還真看見有屠夫正在宰殺黿,公子宋得意地說了聲“果然”,與子家相視而笑。

鄭靈公見狀,問二人何故這麽開心。子家就把路上的事告訴了鄭靈公。鄭靈公聽了笑笑不語,等黿羹熬好,鄭靈公召集公卿大夫,將黿羹分賜給各位品嚐。

公子宋也在被召集的公卿大夫之列,但他並未得到賞賜。看著大家津津有味地吃著黿羹,公子宋窘迫不堪,怒不可遏。他走到熬黿羹的鼎前,伸手用手指蘸了黿羹,吸吮了一口,拂袖而去。

鄭王見公子宋不識相,打算殺了他,熟料公子宋也意識到這個問題,搶先找到子家,密謀殺死鄭靈公。

於是“食指大動”和“染指於鼎”就這麽來了,表面上看來,這倆詞也是活脫脫的吃貨相呢。

吃不到好吃的,官我不做了

西晉末年八王之亂時,齊王司馬冏手下有個叫張翰的,竟因吃不到家鄉的好吃的辭職了,可以說是非常任性了。

但其實原因是這樣的,《晉書 張翰傳》和《世說新語》當中記載,當時齊王驕奢淫逸,沒有一點創業家的風范。張翰一眼就看出這屆長官不行,創業不但不會成功還會連累他,想撒腿走人,可是找不到合適的理由。

都說秋天是個思念家鄉的季節沒錯了,這年八月十五,月兒圓圓掛天邊(筆者杜撰的),在離家鄉好多公里的地方,張翰開始想念的蓴羹(用蓴菜做的羹湯)和鱸魚膾了。寫下《思吳江歌 》 :

秋風起兮佳景時,吳江水兮鱸魚肥;三千里兮家未歸,恨難得兮仰天悲。

一陣秋風吹來,他打了一個激靈:有了!於是跟長官說吃不到家鄉的這兩樣菜他是活不下去了,話還沒說完,長官說你趕緊走吧走吧,我還覺著你勸我不要這樣不要那樣的,礙事兒呢!

有人問他說,“您可以一時生活很快樂,難道你沒想過百年之後的名聲怎樣嗎?”張翰回答說:“給我百年之後的名聲還不如現在給我一杯酒。”

他歸隱後不久,長沙王發兵攻打司馬冏,結果司馬冏被斬,張翰得以幸免,人們說他有先見之明。

其實所謂思戀家鄉的蓴羹、鱸魚膾,隻不過是他退步抽身的托詞罷了,後人便以“蓴鱸之思”作為遁世歸隱的代名詞。

官做不成,吃總能成吧?

以前說起蘇軾,都是一本正經的教科書式介紹,什麽大文豪啊什麽什麽的,如今說起蘇軾,第一反應就是他是個十足的大吃貨。

仕途不順,那好吧,吃途總歸沒人擋我去路吧。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還是水裡遊的,我愛吃啥吃啥,你管不著。

去嶺南,“日啖荔枝三百顆”;去黃州,“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食,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長江繞郭知魚美。”去儋州,“土人頓頓食薯芋,薦以薰鼠燒蝙蝠。初聞蜜唧嘗嘔吐,稍近蛤蟆緣習俗。”春天到了,“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就連他去赤壁遊覽的時候,都不忘了帶上魚,“攜酒與魚,複遊於赤壁之下”。

蘇先生雖然仕途不順,撈受挫折,但他總能從吃中發現極大的樂趣,這樣一比,那點失意又算什麽。衣食住行人生頂重要的四件事,他把食研究到了極致,也發揚到了極致。

《東坡志林》中有幾則很有趣的小故事:

“有二措大相與言志,一雲:“我平生不足惟飯與睡耳,他日得志,當飽吃飯了便睡,睡了又吃飯。”一雲:“我則異於是,當吃了又吃,何暇複睡耶!”吾來廬山,聞馬道士嗜睡,於睡中得妙。然吾觀之,終不如彼措大得吃飯三昧也。”

有倆失意讀書人在一起討論他們的人生志向,一個說:“我畢生的願望就是吃和睡,如果哪一天我飛黃騰達了,我就吃飽便睡,睡醒了再吃。”另一個說:“我和你不一樣,我肯定是吃了還吃,哪有時間睡覺?”我來廬山旅遊,聽說馬道士是個睡神,深得賴床之精髓。可我感覺他只顧睡覺,哪能體會吃的樂趣。

“東坡居士自今日以往,不過一爵一肉。有尊客,盛饌則三之,可損不可增。”

我蘇東坡發誓,從今天開始,吃飯不能超過一杯酒、一塊肉,就算有貴客來,最多不過三杯酒、三塊肉,可減不可增!發過誓之後,又去默默找吃的了......

就算生病了,醫生讓他忌口不要吃辣,也是不聽,“是它(胡椒)先動的手......”

漫長的歲月裡,情感總會借美食的名義,讓我們明白在這人世間,只有經歷過酸甜苦辣鹹,不斷的碰撞與融合才能找到最重要的滋味。茶得趁熱喝,人得趁熱愛,以吃貨的名義告白一個人,你會用哪道美食來和我們分享呢?期待你的留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