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火耗”是什麽制度,康熙為何不推行火耗歸公,反而留給雍正實行

文/九歌

康乾盛世是清朝的鼎盛時期,而雍正皇帝卻往往被世人所忽略,他在這一盛世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雍正皇帝也是清朝所有皇帝中,最為勤勉和勤儉的皇帝,他在位期間,辦成了很多件大事。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簡直是個工作狂,常常是工作到深夜,甚至病重時都還在工作。而且雍正還是一個極為勤儉的皇帝,這在清宮史料中都是有所記載的。

雍正皇帝在位期間,廢除賤籍制度,實行攤丁入畝,這一措施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促進了人口增長;並且雍正還大力整頓財政,實行火耗歸公,建立養廉銀制度。

“火耗歸公”是一件意義重大的事,至少對於清朝的統治來說,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雍正王朝》中,實行火耗歸公的措施,觸動了不少人的利益,因此遭到了自上而下各級官員的集體抵製,但是雍正還是頂住了強大壓力,把火耗歸公這件事給辦成了。

“火耗”制度起於明萬歷年間,原來是指碎銀熔化重鑄為銀錠時的折耗。張居正後來實行“一條鞭法”,就把百姓碎銀熔化成銀錠上交國庫,但是在熔化時就會有一些損耗,因此在征稅時就會加征一部分,而多加征的部分,又不上交國庫,流入了各級官員的口袋。

這下看清楚了,“火耗”制度無形中加重了百姓的負擔,卻養肥了各級官員。明萬歷的“火耗”制度後來被清朝沿用了下來,這一制度加重百姓重擔,所以自然就引起了百姓的諸多不滿。

到了康熙皇帝時期,有很多大臣就上書,希望把“火耗”制度規範化徵收和合理使用,但是康熙不願意加征稅收,就把這件事擱置了下來。其實當時康熙是看到了改變“火耗”的難處,這無形是觸動了眾多官員的福利。加上伴隨康熙年齡越來越大,實在是很難推動“火耗歸公”這一措施了,也就只能留給後世之君了。

雍正即位後,為了整頓財政,正式將“火耗歸公”提上了日程,但是這一措施遭到了很多地方官吏的反對,畢竟火耗的福利對於各級官員來說,是一筆很重要的收入來源。

火耗的這筆收入為何如此重要?因為這是合法合規,還合理地收取百姓的稅收,多出來的又不用上交國庫,這就很容易滋生貪腐。事實也的確如此,清朝很多官員都是靠火耗這項收益,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

加上清朝官員的俸祿其實不高,當官做到一二品的官員,到手的俸銀不過180兩、祿米180斛,七品知縣年俸僅45兩。州縣官員不能借以維持生活。於是有所謂“火耗”。火耗又稱“耗羨”、“羨余”是正稅之外無定例可循的附加稅,也是默許州縣官在收稅時加征銀兩。

雍正即位之後,整個大清國庫只有六百萬兩,這意味著清朝的財政是瀕臨崩潰的。國庫不充實,一旦發生天災人禍,朝廷拿不出錢來,爆發民變是很容易的。

因此雍正為了充實國庫,想了一下,在不加重百姓負擔情況下,他決定將“火耗歸公”,這一項措施為康乾盛世奠定了物質基礎。火耗是上交國庫了,但還是要考慮官員的生活,還從國庫中抽出一部分作為養廉銀,撥發給各級官員。

雖然雍正的措施很快解決了清朝國庫問題,但是清朝很多官員還是依舊貪腐,所以說“火耗歸公”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官員貪腐的問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