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國醫名師陳彤雲的逆時光美容秘方

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有一位集美麗、健康、長壽於一身的「活神仙」——97歲的首都國醫名師陳彤雲。

陳彤雲,1921年出生於中醫世家。北京中醫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國家級名老中醫。她肌膚白凈細膩、頭髮黑亮打卷、腳步穩健、衣著得體,思維活躍清晰,一舉手一投足都恰到好處。患者和同事們親切地叫她「陳姥姥」。下面讓我們學學陳姥姥的不老「真經」。

春季護膚水噹噹

春天來了,您的皮膚做好準備迎接暖風了嗎?《內經》雲:「春三月,夜臥早起,廣步於庭??養生之道也」,在春天,人隨著自然界重新煥發活力,所以古人重視春季養生,春日氣候融和,提倡「踏青」,踏足戶外,呼吸清新空氣,感受自然界的陽氣生髮,對人體的健康是有益的。

然而,春季氣候乾燥,風沙大,氣溫忽高忽低,日照漸強,而此時皮膚血液循環加快,皮脂的分泌時多時少,角質增厚使皮膚粗糙、乾燥,皮膚抵禦能力差,皮膚狀態不穩定,對紫外線的抵抗力減弱,易受傷害,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和女性,會出現皮膚乾燥、瘙癢、紅腫、色斑加重等,嚴重的還會出現皸裂和脫皮現象。皮膚科大家陳姥姥提醒您,春季護膚,補水保濕最重要。

春季護膚三注意

清潔

面部皮膚的保濕、補水要在面部徹底清潔的基礎上,選用溫和去角質的清潔產品,加速血液循環,幫助貼附在皮膚表層的老化角質脫落,使皮膚光澤明亮。

護膚

隨著氣溫升高,皮膚的新陳代謝及汗腺、皮脂腺分泌也隨之旺盛起來,皮膚由冬季的偏乾燥逐漸變得滋潤、油膩,因此粉刺易發,在護膚品方面宜選用偏清爽型含油脂少的霜劑、奶液類,保濕不油膩。

春季易出現的皮膚病有接觸性皮炎、粉刺、日曬瘡等。其中接觸性皮炎多由接觸到空氣中的花粉或使用護膚品不當所致,表現為面部紅斑、丘疹、脫屑、搔癢、刺痛等癥狀,注意清潔,適時更換護膚產品、加強保濕、補水尤為重要。

防曬

春季雖氣溫不高,但乾燥多風、紫外線照射強烈,而此時皮膚常會出現乾燥、粗糙,防禦能力差,新陳代謝不通暢,角質層的水分不足,易出現色素沉積引起肌膚灰暗,因此從春天開始就要注意積極防曬,以防止面部雀斑、黃褐斑、光敏性皮炎的發生或加重,減緩皮膚的老化及皺紋的產生。

水是肌膚健康的源動力,肌膚水潤是美麗容顏的前提。

自製各種珍珠面膜

珍珠粉+雞蛋清,這樣可以幫助去除小痘痘,還能夠治療過敏。

珍珠粉+香蕉,就是把香蕉搗成泥以後,用珍珠粉調和好後,抹在臉部,有祛皺、防止小細紋生成的功效。

珍珠粉+蘆薈泥,把蘆薈搗碎之後加珍珠粉,然後敷在皮膚上,起到緊膚的作用。

珍珠粉+牛奶,調和均勻抹在皮膚上,有淡化色斑的功效。

珍珠粉+茯苓粉+檸檬汁,調和均勻抹在皮膚上,有美白潤膚保濕的功效。

大家注意到了嗎,這些自製面膜是珍珠粉系列。

因為珍珠粉起到導管的作用,把營養物質送進去,再把雜質導出皮膚。感興趣的女性朋友不妨在家裡試試。最後一點,要勤喝水,保證充足睡眠,注意飲食結構的均衡及營養,注意調節情緒等也是護膚的保障。

美容不僅僅是臉上這點事

市場上有很多美容護膚品,令人眼花繚亂。但在北京中醫醫院,陳姥姥的形象就是品牌,最具說服力。有的患者掛300元號,大老遠來不為看病,專門為了親眼目睹陳彤雲品牌是不是傳說中的美麗神話。在很多患者眼中,她是陳大夫,是陳教授,是國家級名老中醫,更是今後自己努力模仿的榜樣。不了解陳姥姥的人都在感嘆陳姥姥養生有術、駐顏有方;而了解她的人知道,這份美麗得益於歲月的溫潤和人生的修養。陳彤雲常說,皮科疾病的發生是內外因作用的結果。皮膚病雖然發在表面,但實際上是人體五臟六腑間出了問題。比如,女性的痤瘡和黃褐斑大多跟月經有一定關係。所以,美容不光是一張臉的事,要從美容延伸到身心健康。因為骨骼、肌肉、牙齒、眼睛、頭髮、體態、氣質等的健康,都是美的組成部分。五臟六腑好、生活習慣好、心態好、道德修養好,人自然會很美。

取天地之美以養其身

中醫歷來強調精神修養在養生中的作用。《內經》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健康應該是由內而外的。只有心態健康,外達於表,才有健康的氣色和神態。要保持健康,第一要務就是要養心。心就是心態,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才能談養生。」陳姥姥的養生座右銘就是古代的一句格言:「仁之所以多壽者,外無貪而內清凈,心和平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養其身。」淡泊名利,遇事不怨天尤人,然後盡情地享受生活,對待生活保持一顆知足的心。

陳姥姥慈善謙和、雍容文雅。儘管求醫的患者很多,但無論工作多麼勞累,她總是耐心友善地對待每一位患者;在家中她喜歡養花侍草,還會在窗外定時放些貓糧,餵養許多無家可歸的「流浪貓」,用善待生命的博愛胸懷來頤養身心。她常說:「我認為我只有60歲。」「心不老,人就不會老。」陳姥姥保持平靜頤和、善良博愛的心態,是她養生、駐顏的第一秘方。

讓蔬菜盡量「好看」

陳姥姥注意飲食的平衡調攝,但從不吃補藥。她常說:日常的飲食,一定要堅持以五穀為主,五蔬、五果、五畜為輔,這在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就有記載。

我們看看陳姥姥的三餐都吃點啥。早餐是一杯牛奶泡燕麥片,一個包子或者小窩頭,飯後再吃半個蘋果。午餐相對豐富一些,但也是遵循五穀為主、蔬菜為輔的原則,並且讓蔬菜盡量「好看」一點。她說:「所謂好看,就是顏色多一點,中醫講五色養五臟,在選擇蔬菜上,可以借鑒這一點。」晚餐以粥為主,陳姥姥經常嘗試各種各樣的粥。她特彆強調飲食不要過飽,八分飽是最佳的狀態。

在午餐和晚餐之後,陳姥姥有一頓「加餐」:一小盤涼拌芹菜,「生的芹菜一方面可以起到降壓的作用,另一方面,其中含有大量粗纖維,還可刺激胃腸蠕動,促進排便。」

陳姥姥的飲食以素為主,少鹽、少糖、少油。蘋果、奇異果、橙子是陳姥姥鍾愛的水果。「奇異果含有植物性雌激素,我基本上每天會吃一個。」

遠離厚味,就是少吃或者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尤其是痤瘡患者忌吃,比如辣椒、胡椒、咖喱、生蔥、生蒜等;還有少吃甜食和油炸食品,如可樂、雪碧、橙汁,炸雞等。這些都是興奮劑,吃後油脂分泌會更多,痤瘡不易好。

每天走路5000步

陳姥姥常說,睡眠不足,不可能有好看的面色;生活沒有規律,氣血就不會調順,就不會有好的身體。在日常生活中,她非常注意生活起居的規律,每天她總是6時左右起床,吃好早飯喝好水,排凈宿便,才走出家門去應診。晚上看書、學習到11時,無論多忙從不熬夜。中午有條件會睡半個小時。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陳姥姥的另外一個養生秘訣是運動。年輕時陳姥姥喜歡游泳、打球。俗話說「人老腿先老」,走路是她70多歲以後選擇的鍛煉方式。為了保證運動量,她還專門買了計步器,每天檢查是否達到了自己規定的運動量。每天晚飯後,她總是放下飯碗一邊收看新聞聯播,一邊在走步機上快走。

最讓人佩服的是陳姥姥的持之以恆。每天走路5000步,聽起來很簡單,但長年堅持下來實屬不易,而陳姥姥做到了。她做任何一件事情,吃飯的規律也好,生活的規律也好,鍛煉的規律也好,總是持之以恆。要是晚上有事情,跟朋友聚會了,今天沒有達到走路5000步的標準,回家的路上,她寧可早下幾站車,也要補上。

90歲過後,陳姥姥根據身體狀況,將5000步降到了3000步。她常說,運動不僅是鍛煉身體,也是鍛煉毅力,一個人連這點事都不能堅持,什麼事情也不會做好。

我們吧

不要錯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