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方正科技業績造假疑雲:方正寬頻虛增利潤或千萬元

來源|野馬財經

近日,方正科技(600601.SH)旗下子公司方正寬頻被曝出疑似存在業績造假行為——通過自製憑證、虛構交易、增加企業營收和淨利潤,以達到少補償對上市主體的業績承諾。

作為北大“方正系”上市公司,方正科技造假疑雲引發輿論和監管層廣泛關注。在上交所下發問詢函要求其自查後,12月18日方正科技公告延遲回復。

野馬財經(微信公號:ymcj8686)近日通過各種方式輾轉聯繫到此次方正科技疑似造假事件的爆料人,也曾致電其它各方及相關負責人詢問詳情。其中,包括此前審計方正寬頻的上會會計師事務所。該審計機構負責人表示,“這個你去看上市公司公告就行了。”

至此,這起疑似業績造假事件依舊雲遮霧掩。那麽,方正科技及其子公司方正寬頻是否真的存在為完成業績對賭,鋌而走險“做假账”的行為呢?

業績造假還是業績變臉?

據爆料人向野馬財經(微信公號:ymcj8686)出具的方正寬頻交易資金流水憑證顯示,在2016年的部分月份,方正寬頻疑似存在上遊供應商與下遊客戶共用同一銀行账號,虛構交易的情況。

該材料顯示,尾數為“13366”的銀行账號,既是方正寬頻供應商北京京通興旺科技的收款账號,又是其客戶北京寬兆通信、北京振興創新等6家公司的付款账號。此外在爆料人提供的材料中,類似方正寬頻供應商與客戶銀行账號相同的情況還不只一處。

“通過上述方式,方正寬頻虛構交易的數額大約在人民幣1.4億元以上,虛增的利潤估計在千萬元級,目的就是為了減少對上市主體的業績補償。”上述爆料人向野馬財經(微信公號:ymcj8686)表示。

對此,野馬財經近日曾致電方正科技董事長劉建,詢問公司是否存在上述虛增交易的情況。劉建表示,“我們內部正在調查,正準備回復上交所。後續以公告為準。”

公開資料顯示,方正寬頻主營業務為寬頻接入。2014年5月,方正科技以7.52億元現金向實控人方正集團及劉建等交易對手,收購方正寬頻100%股權,增值率達275%;並向控股股東方正信產等收購方正國際100%股權,現金作價8.23億元,增值率近200%。

為了拿下關聯方的這兩個標的,方正科技采取“自有資金+銀行貸款”的承債式收購方式進行。據Wind數據顯示,方正科技2013年末的短期借款為5.96億元,到2014年底則激增至19.13億元。

與高額負債相伴隨的,還有一份交易雙方簽署的業績對賭協定。

協定顯示,2014年-2016年的三年時間裡,方正寬頻和方正國際共計需實現扣非淨利潤4.68億元。若未能實現,則由方正集團、方正信產、劉建等交易對手進行業績差額補償。

2014年、2015年,方正寬頻和方正國際均擦邊實現業績承諾。變故發生在2016年。當年,方正寬頻和方正國際兩家公司業績大幅下滑,均未能完成業績承諾,實際業績與承諾業績的差額達到人民幣2.02億元。

更令人意外的是,剛過業績承諾期的2017年,方正寬頻和方正國際迅速業績變臉。方正寬頻虧損1.77億元,方正國際虧損數額更是達到3.35億元。

當初的“搖錢樹”,如今反倒成為方正科技的拖油瓶。究竟是否存在業績造假,業績緣何迅速變臉?市場對於方正科技當年這樁關聯資產交易的疑惑更甚。諸如,“當初為何要拿下這兩家關聯公司”“是否存在向方正集團利益輸送的嫌疑”等質疑也是層出不窮。

方正科技在年報中將兩者業績不達預期的原因,簡單地歸結為市場競爭激烈等外部性因素。對於這種說法,市場並不買账。

上述爆料人還曾向野馬財經(微信公號:ymcj8686)表示,“由於方正寬頻、方正國際近兩年業績虧損幅度較大,方正科技管理層可能有下一步打算的,比如可能有意向低價將這兩家公司從上市公司中剝離出來”。

對此,野馬財經近日曾致電方正科技董事長劉建,詢問公司對方正寬頻、方正國際是否有進一步的打算。劉建表示,“一切以公告為準”。

若將時間往前推移,事情的走向似乎並非如此。在這中間,是否有哪個環節出現了差錯?

“大船”帶動“小船”設想

提到方正科技,便不能忽略它的實際控制人方正集團,也是北大“方正系”的扛把子。

公開資料顯示,方正集團是北京大學旗下校企,股權穿透後的最終控制人為教育部。背靠方正集團這棵大樹,是方正科技資本故事中最為重要的注腳。

而在方正集團資產規模日益擴大,並逐漸發展成為中國第一大校企的過程中,魏新、李友兩人又是不得不提起的過往。

曾是北大教授的魏新,1999年加入方正集團,並於2001年擔任方正集團董事長。同年,此前具有10余年審計專業背景的李友,被魏新招攬加入方正。

2001年,魏新提出“方正集團在專業化的基礎上,走多元化戰略發展”。資本擴張則成為了魏新、李友執掌下的方正集團實現多元化的重要手段。

2002年後,方正集團逐漸開始用“產業+資本”兩條腿走路,在資本市場上動作頻頻,相繼收購了浙江證券、江蘇蘇鋼等資產,將主營業務由單一的IT,擴展到醫療醫藥、房地產、金融等領域,打造成了一家多元化的投資控股集團。

公開資料顯示,2003年初,方正集團淨資產為1.5億元,總資產100億元;而到2014年,方正集團的淨資產達483億元,總資產已膨脹至1521億元,旗下擁有方正科技(600601.SH)、方正證券(601901.SH)、中國高科(600730.SH)、方正控股(0418.HK)等多家上市公司。

彼時,李友曾表示:“(方正集團)IT、醫療醫藥、地產、金融整合完成,板塊的發展將能支撐方正未來10-20年發展的產業基礎。”

第三方觀察人士向野馬財經(微信公號:ymcj8686)分析道,“方正寬頻、方正國際置入方正科技,正是基於上述背景發生的。彼時,版圖已橫跨多個領域的方正集團,曾試圖將內部不同產業資源協同整合,依托方正集團這艘‘大船’拉動旗下各公司的‘小船’”。

“方正整個IT產業是有完整商業邏輯和模型在裡面的。按照當初的設想,方正希望將方正寬頻做成平台,開放給集團內部如地產、醫療等產業做接入。如果計劃得以實現,完成3年業績對賭應該是沒問題的。但後來方正集團出事後,整個戰略就打亂了,沒有依照原先的部署執行。”接近方正科技內部的人士曾向野馬財經(微信公號:ymcj8686)表示。

天有不測風雲,人算終究不如天算。

上述人士所稱的“方正集團出事”,曾經在資本市場鬧得沸沸揚揚。2014年12月,也就是方正科技完成方正寬頻、方正國際的收購後不久,方正集團因民族證券控股權爭奪問題,與昔日“親密盟友”政泉控股發生惡鬥,雙方屢次相互舉報,互曝醜聞。

2015年1月,方正集團原董事長魏新、原董事兼CEO李友被帶走協助調查。方正集團這艘大船,似乎隨之走進漩渦之中,原先設定的“航向”也悄然地發生改變。

“方正高管案”地震余波

在魏新、李友等方正集團原高管案發後,北京大學時任黨委書記朱善璐曾在前往方正集團總部調研時表示,“調查的問題都不是方正本身問題,是個人配合調查,和方正業務沒關係”。

儘管如此,“方正高管案”給方正集團及其旗下公司帶來的震蕩卻是直觀易見的。此後,方正集團及其旗下多家上市公司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2017年5月,證監會下發了對“方正系”多家公司的行政處罰決定書。

其中,方正科技因虛假陳述——未按規定披露與關聯方的大額交易及隱瞞關聯關係,被證監會頂格處罰,並面臨投資者的索賠。

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臧小麗對野馬財經(微信公號:ymcj8686)表示:“方正科技虛假陳述案的索賠已啟動。在2004年1月1日到2015年11月20日(立案調查日)之前買入方正科技股票,並在2015年11月20日之後賣出或持有任何數量股票的投資者,可發起索賠。”

據方正科技2018半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8月15日,除去已申請撤訴的案件,投資者以公司虛假陳述為由提起的訴訟達859件,涉訴金額共計人民幣1.44億元。

“方正高管案”帶來的余波還反映在“方正系”公司一路下行的股價走勢中。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方正科技的股價大約在2.60元/股,總市值僅剩不到60億元。“方正系”其它上市公司的股價也均已“腰斬”,最高跌幅甚至達到9成。

此外更讓投資者感到憂心的還有,方正科技正處於被“ST”的邊緣。據財報顯示,方正科技2018年前三季度虧損2.30億元,而公司2017年的虧損更是超過8億元。若今年底方正科技未能扭虧為盈,將會被“ST”。

方正科技的“保殼”大戰似乎早已開啟,然而“保殼”之路注定會泥濘難行。

2018年10月,方正科技擬將旗下虧損資產蘇州製造100%股權,轉讓給公司控股股東方正信產。資料顯示,該關聯資產交易採用估值更高的資產基礎法,但市場上、方正科技內部部分人士卻對此持不同意見,質疑採用該評估方式的客觀性。上交所還曾因此向方正科技下發問詢函。

11月份,方正科技拋出一份定增方案,擬向控股股東方正信產發行不超過4.39億股,募資上限為人民幣10億元。然而這一折價定增的方案已於近期流產,在今年12月的臨時股東大會上被否決。

對於方正科技而言,近期或許只有法院判決金立通信償還公司2億元貨款的消息,算是個好消息。但問題在於,方正科技究竟又能從負債累累、處境更為尷尬的金立身上討回多少債呢?一切仍有待時間給出答案。

作為中國著名的校辦企業“方正系”旗下公司,方正科技曾被稱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高科技企業。如今,方正科技卻身陷業績造假疑雲、股價大幅下滑、業績變臉、面臨被“ST”的風險等尷尬處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