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Vlog 世界:製造真實生活

視頻部落格的走紅必定因其呼應了這個時代的信號,但人們也應該警惕其演變為一種全民狂歡的舞台,從而破壞了理性社會應有的公共話語及個體空間

法治周末記者 尹 麗

法治周末實習生 陳雨涵

一個有著精致妝容的女孩對鏡頭打招呼:“哈嘍!大家好,我要出門啦。今天我要去探索一下北京的早餐……”

這是時下流行的、一段典型的Vlog開場。Vlog即所謂視頻部落格,是英文video blog的簡稱。某知名視頻網站對其的定義是:一種個人創作的視頻類型,通常是以個人對著鏡頭說話的形式展現。

事實上,儘管目前對視頻部落格的定義不盡相同,但人們普遍認為,使用第一人稱敘述、完整的故事、由個人創作剪輯、非虛構等是其構成要素。

展現節奏平緩的日常生活

2001年9月11日上午,身居美國紐約曼哈頓一個蝸居小屋的年輕人凱西·奈斯塔特被一聲巨響驚醒。他急忙穿好衣服,問人借了一台攝影機,隨後,這個年輕人記錄下了剛剛被飛機撞上的世貿大廈。

此後,凱西發現拍攝視頻是自己的愛好所在。於是他花了大半積蓄買了一台攝影機,開始了自己的拍攝生涯。他以獨特的創意與視角將個人生活片段拍攝成短視頻並上傳至視頻網站,收獲了百萬粉絲的關注。

2012年,以凱西的作品為代表的視頻部落格走紅美國,隨後在世界範圍內形成一股潮流。凱西也因此被人們稱為“視頻部落格之父”。

不久,視頻部落格之風刮到了中國。2016年,中國第一批視頻博主王曉光、井越、竹子等嶄露頭角。他們的作品大多展現節奏平緩的日常生活,卻逐漸風靡,並走進了越來越多“90後”,甚至“00後”年輕人的生活。

吳小張(網名)就是這樣一位“90後”。她在媒體行業工作,同時從事著在全國各地拍攝視頻部落格的副業。

“剛開始接觸到視頻部落格是在B站(指嗶哩嗶哩網站)陸陸續續地看到一些博主在分享他們的日常,感覺很有趣。”吳小張告訴法治周末記者,“我是一個表達欲很強的人。在文字時代,會通過部落格、微博、微信公眾號這些渠道說話,短視頻和視頻部落格流行後,我也願意去看,並且希望能成為表達自己的主角。”

據記者了解,中國第一批視頻博主中,不少人都曾經從事文字工作。如今,他們不約而同地選擇將視頻部落格作為表達載體。

從2016年6月到現在,視頻博主王曉光已經拍攝了一百多期視頻部落格。他曾在總結經驗時說,希望借助作品傳達真實的感情,而非信息。他最喜歡的素材是“普通的街景”,比如,去店裡給觀眾推薦咖啡、奶茶。而他最喜歡的一期作品,講述的也是一個普通故事:他到日本旅行,先是搭錯車,繼而到目的地才發現忘帶充電設備,最終在上海的朋友幫助下解決了難題。

視頻博主竹子拍攝的內容也同樣充滿了“煙火氣”:幫爸爸慶祝生日、和媽媽一起騎共享單車、自己到國外工作以及和男朋友的甜蜜或爭吵……不少觀眾認為,觀看這些視頻作品,不僅能夠見證別人的生活,同時也讓他們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視頻部落格的世界,亦不乏明星玩家。有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包括歐陽娜娜、吳磊、楊紫等115位明星參與的視頻部落格,總播放量接近2億。

其實是一種“陪伴”與“分享”

美國社會學家歐文·戈夫曼在其著作《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中提出著名的“擬劇理論”。其中,“前台與後台”是一組重要的概念:前台是指“個人在表演期間有意無意使用的、標準的表達性裝備”;後台是“那些被竭力抑製”“可能有損於它所要造成的印象的那些行動”。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講師董晨宇在談到視頻部落格流行的原因時,用到了“後台前置”這一比喻。

他對法治周末記者說,在現實生活中,越是近乎原生態、未經濾鏡的“後台”,越能激發人們的窺探心理。而對於拍攝者來說,將自身原本處於後台的身份、職業、生活方式、價值觀等“私人空間”置於公共視野的聚光燈下,能夠收獲閱聽人的認同與分享的滿足。甚至,拍攝者會慢慢迷戀上這種自帶光環的“自我中心主義社交”。這樣的閱聽人與博主的關係,便不僅是“看”與“被看”,而是一種“陪伴”與“分享”以及相互需求。

另外,董晨宇認為,站在歷史的角度來看,媒介從文字、圖片發展到聲音與視頻,其內在邏輯是在不斷地模仿與接近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交流。

“我們算是跟著網絡成長起來的,是最早的一批用戶。出部落格的時候寫部落格,出微博的時候寫微博。對我們來說,分享的行為是很自然的,只是跟著不同時代換不同的平台。”王曉光曾如是說。

一位主打情侶題材的視頻博主小艾(網名)對法治周末記者說,對於她而言,被關注永遠是最難的事情,也是最幸福的事情,“像是有人在陪伴你成長”。發布視頻部落格之初,每每看到彈幕和點讚,都能讓她高興好久。

“最開始想拍只是為了記錄和男朋友的日常留給以後自己看,但後來,我們很驚喜地發現自己得到了支持和關注,還會被‘催更’(催促上傳新的視頻內容)。”她說。

除了社會心理層次上的需求,技術的發展同樣是視頻部落格流行的助推器。

伴隨著手機鏡頭、雲台相機等攝影工具的普及,讓“人人成為視頻博主”成為可能。另一方面,寬頻與流量的價格降低也大大縮減了觀眾的收看成本。人們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就“陪”著視頻中的人過完了十幾分鐘。

事實上,從視頻博主們的裝備演進中,就可以窺見技術的演進。小艾告訴法治周末記者,拍攝視頻部落格之初,他們會帶著單反相機和各種鏡頭,但是感覺“太麻煩了”。後來,當一些品牌推出手機鏡頭時,他們“基本沒有猶豫地購置了”,“隨走隨拍,特別方便”。

商業模式進入快速成長期

隨著視頻部落格的走紅,其潛在的商業價值得到了資本的重視,視頻部落格的商業模式也正處於快速成長期。

僅就今年上半年而言,不少網站平台動作頻頻:抖音正式向全平台用戶開放1分鐘視頻權限,推出“視頻部落格10億流量扶持計劃”;新浪微博發起視頻部落格召集令;B站宣布上線“視頻部落格星計劃”……

據了解,在國外某視頻網站上,視頻創作者將獲得視頻收入的55%。當視頻創作者的粉絲達到一定數量時,網站會在視頻中插播廣告,與創作者共同分享廣告收入。這是國內一些視頻平台比較典型的營收模式。

此外,相對於普通人的視頻部落格,明星視頻部落格為尋求新的利益增長點的視頻平台提供了思路。目前,已經有不少品牌與明星、網紅、職業視頻博主等合作,推出相關產品的視頻部落格。

對於視頻部落格裡的軟廣告,不少人已經習以為常。

“現在很多職業的視頻博主都會有意無意地向粉絲們展示一些產品品牌。”吳小張對記者說,“雖然意識到這是一種新形式的軟廣,但不管是從媒體人的業內視角,還是單純從用戶的感受,我都不會感到排斥,反而有時候覺得東西合適就買了。”

視頻部落格的反思者們

在視頻部落格方興未艾之時,更早的一些玩家卻悄然離場。有業內人士指出,內容缺乏深度、過度表演等已經成為視頻部落格不得不面臨的現實問題。

“我不是那種喜歡探索世界的人,我的生活蠻無聊的。”某知名視頻網站上,一位視頻部落格博主宣布停止拍攝:“有時候我在剪輯視頻部落格的時候,變得越來越討厭自己,覺得這麽無聊的東西怎麽會有人看。”

視頻部落格製作軟體VUE的創始人鄺飛在一次訪談中說到視頻部落格的“內容深度”問題時,強調拍攝者思考和體驗。“如果把自我的表達摳掉,拍出來的可能就只是一個平白無奇的旅行宣傳片。”他說。

在一些職業視頻博主看來,拍攝視頻部落格已經嚴重影響了他們的生活。

一對相戀多年的情侶堅持每天用相機記錄自己的生活,並將視頻部落格分享在某知名視頻網站上。但不久後,他們卻宣布將停止拍攝,並宣布終止兩人的情侶關係。“剛開始的確很好玩,但當(拍攝)每日視頻部落格成為一份工作的時候,我開始懷疑,我每天記錄我們的日常,是因為我真的愛她,還是只是為了拍視頻給大家看?”

“當你意識到鏡頭的存在時,你就不可能再讓別人看到你剛起床時邋遢的頭髮和髒亂差的房間。這就是視頻部落格和美顏相機的共同點,它提供了一個給整個生活加上立體濾鏡的大型美圖空間。”小艾告訴法治周末記者,“而我,每次也都至少化了淡妝才會出鏡。”

顯然,不少視頻博主都已意識到了這一點。事實上,為了反抗某種“虛假”,一些人試圖用真實的日常來打破所謂的“幻象”。比如,一些人記錄下了早晨醒來沒有化妝、睡眼朦朧的自己。

北京郵電大學社會心理學教授郭玉錦認為,視頻部落格本質上像是紀錄片,和短視頻相比講究一定的藝術表達,但另一方面也就意味著有很大的操作與編輯空間。

“不管是對個人形象的塑造,還是別有用心之人,視頻部落格內容的真實性都有一定程度的保留。這其實對未來視頻部落格的內容審核和平台監管也提出了要求。”郭玉錦說。

任何一項傳播技術在剛剛出現的時候,我們大多會習慣於放大它的好處或是威脅,但實際上要等到它成為我們生活中不起眼的一部分之後,才能真正作出客觀的評價。在接受法治周末記者採訪時,董晨宇提醒道,視頻部落格的走紅必定因其呼應了這個時代的信號,但人們也應該警惕其演變為一種全民狂歡的舞台,從而破壞了理性社會應有的公共話語及個體空間。

責編:高恆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