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B站、微博們齊點Vlog這把火:風口難造

歐陽娜娜、吳磊、王源這些明星的生活公布於大眾的視野中了?這擱在以前,是不太可能的。此前,儘管人們可以通過真人秀、採訪等途徑了解明星,但是明星的日常生活並非都能看到。

如今,越來越多人拍Vlog,也越來越多人觀看Vlog,大眾“參與”明星的日常生活便是常態。而Vlog這個“小眾”產品為何能受到大眾的關注呢?

是什麽助長了Vlog的火焰?

用Vlog講故事,並不是什麽稀奇事,早在2012年,YouTube上已經出現了第一條Vlog。與國外相比,國內的Vlog起步比較晚。但根據百度搜索的數據顯示,隨著短影片浪潮的推動,Vlog在國內的搜索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Vlog其實是一種記錄生活的方式,製作者們手持設備拍攝,邊走邊拍,後期通過剪輯、配樂,進而完成了一個小型的“紀錄片”。目前,國內Vlog的內容大多是日常生活的記錄,做飯的過程、旅行的途中、日常的一天……這些都可以成為整個Vlog的故事主線,而這種流水账一般的Vlog卻越來越受到大眾的青睞。

與傳統的圖文相比,Vlog的呈現形式更加生動、立體,而與抖音們的短影片相比,Vlog的內容更加完整。製作者們可以通過Vlog給觀眾傳達一種觀點,或者提供給觀眾另一種生活方式,而他們對著鏡頭說話的方式,更像是另一種“直播”的方式,使觀眾有很強的交流感。

同時,不同的創作者製作的Vlog內容不同,這也就是說,Vlog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了抖音們短影片的同質化難題,從而填補了短影片領域的審美疲勞。此外,Vlog的製作成本也比較低,一個手機便可完成拍攝、剪輯,可以說,全民都可以用Vlog來講故事,而且身邊的任何東西都可作為創作的素材,給製作者們提供了一個很大的創作空間。

所以說,Vlog能火起來也不是不無道理,但是它要想實現主流化,仍存在很大的阻礙。

普及度低、製作難度大,Vlog離主流化尚遠

就目前來看,Vlog尚未激起太大的水花,這個“內容產品”要從小眾類別走向大眾類別,實則不易。

一方面,國內優質的Vlog內容比較稀缺。由於影片時長和畫質等因素的限制,b站和微博是國內Vlog發展態勢較好的主流平台,但是這兩個平台的頭部Vlog博主數量比較少。據了解,目前微博上認證的Vlog博主人數只在數千級別,而且大多數頭部Vlog博主的粉絲數基本都只有數百萬級別,無論從Vlog博主的數量還是粉絲數上來說,國內的Vlog環境還是處於初步探索期。

而國內Vlog另一個陣地——b站的環境與微博相比有所不同,b站上發布的Vlog,只有少數專職的Vlog Up主帶動,很多Up主除了做Vlog內容外,還製作了其他方面的影片,比如美妝、美食等。

這就意味著,國內的Vlog普及度還比較低,自然優質的Vlog內容與國外相比也稀缺。然而,一個關注度高的作品,注重的是內容的深度和故事性。那麽作為內容主導的Vlog,至今尚未成為主流化也不足為奇。

另一方面,Vlog在製作的前期和後期都存在一定的挑戰。在前期拍攝時,大多數的博主新手都有鏡頭恐懼感,而且一支完整的vlog需要多個情景、不同的視角以及背景樂拚湊完成,那麽對博主來說,采集素材也並非易事。

倘若博主在拍攝前就畫出了一個故事圈,那麽收集素材的難度也會有所下降,而如果博主像個無頭蒼蠅一樣什麽都記錄,這不僅難以整理素材,而且在後期製作時難度也會隨之增加。一閃創始人flypig曾表示,Vlog要靠故事和鏡頭語言推動人一直看下去,因此Vlog製作的考驗非常大。

另外,在影片內容轉場的時候,也是需要技巧的。要是不順暢、不自然,影片就難以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也就是說,如果博主有比較強的邏輯能力,製作出的Vlog連續性和完整性也會相對較高,那麽Vlog的品質也就有所保障。

簡言之,Vlog自身的桎梏便決定了它短期內不會成為主流。此外,目前國內的Vlog尚未走通商業化之路,在這方面,仍存在短板。

Vlog的國內商業化之路道阻且長

至今,Vlog在國內還沒流行起來,主要是Vlog博主在經濟上並沒有得到很大的支持。對比國外的Vlog博主,這之間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在國外,Vlog博主們在YouTube上面發影片是可以拿到一定報酬的,他們的收入與其影片的觀看量相關。另外,當他們的頻道達到一定的粉絲量後,YouTube會給其影片插入廣告,而且YouTube會與博主分享貼片廣告的收入,這樣的話,Vlog博主憑借流量和廣告就可獲得可觀的收入。

國內頭部Vlog博主“@你好_竹子”曾發博表示,在YouTube上,博主影片裡的廣告每點擊1000次,YouTube平台就會分給博主3-5美元。也就是說,當博主的影片訂閱量達到10萬時,這個博主至少能從YouTube獲得300美元的分成。

YouTube這樣的機制不僅能夠激勵更多喜歡做影片的人投入到影片製作中,而且還會鼓勵更多博主加入到專職的隊伍中。由於收入與影片的品質掛鉤,Vlog博主們便會想盡辦法制作出有創意又有趣的Vlog來提高觀看量。

然而,國內的短影片發展尚未成熟,搞笑、八卦類短影片其實更受觀眾的喜愛,如果Vlog博主知名度不高,是很難吸引素人來觀看的。有一點需要知道的是,國內Vlog博主的收入大多是來自廣告變現,而觀看量不夠,Vlog博主得到廣告商讚助的幾率就會縮小,那麽影片內少了廣告的投放,Vlog博主的收入就會少了很多。

這就是為什麽國內專職Vlog博主數量少的主要原因,而目前,大多數國內做影片的博主只是出於愛好,當愛好消磨沒了,就有可能會放棄製作Vlog,因而國內的Vlog發展一直不溫不火。

即使是這個情況,國內Vlog還是有一定的商業空間,畢竟Vlog的帶貨能力還是不錯的。據了解,flypig發了一支關於OPPO手機測評的Vlog,井越在攜程旅遊的讚助下拍攝了“京都大阪的日與夜”Vlog……這些帶有品牌方合作的Vlog都獲得了不少觀眾的肯定。然而這些品牌方要合作的Vlog博主其實比較有限,大多數是頭部Vlog博主,畢竟他們所拍的Vlog傳播力比較強。

也就是說,並不是所有的Vlog博主都有機會和品牌方合作,那麽國內Vlog的商業化程度就有了明顯的兩極分化。由於馬太效應,頭部Vlog博主自然接到的廣告就會更多,但是過多的廣告型Vlog,就有可能對觀眾造成內容體驗上的破壞,便會失去一定的觀賞性。

所以,不明朗的變現方式使國內的Vlog處於比較尷尬的位置,然而,國內Vlog儘管是這個現狀,但是也不妨礙各大平台在Vlog板塊的布局,難道說,Vlog成了短影片領域的下一個風口?

各平台瘋狂加碼,但Vlog風口難造

如今,短影片走到了下半場,內容重要性的比重逐漸增大。有業界人士認為,Vlog會是下一個短影片的風口。而為什麽會有這樣的聲音發出呢?

各大平台似乎嗅到了Vlog的可能性,都想拿下Vlog社區的高地。

自帶Vlog素材的剪輯、加背景樂、加濾鏡功能的一閃曾在2018年春節期間發起了“一分鐘”創作挑戰,邀請用戶拍攝時長為60秒的Vlog來記錄自己春節的故事,該活動曾在微博上引起了眾多人的關注。而且,在一閃app上目前已有超過300位創作者,可見,一閃已經有了一定的Vlog創作氛圍。

VUE在幾個月前為了沉澱更多的Vlog創作者,從專業工具的身份轉型為Vlog社區,並且將基於品牌主題創作影片、資訊流廣告、用戶打賞這幾種變現手段開放給創作者。

然而,瞄準Vlog的不止是一閃、VUE,b站、微博都已有自己沉澱的Vlog博主。要知道,微博、b站的流量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此時發力Vlog的優勢並不亞於一閃、VUE這類垂直化平台。

微博Vlog官方曾在2018年9月18日發出了Vlog正式召集令,用戶在過去的30天內,發布的Vlog數量只要在4條以上,便可申請成為微博認證的Vlog博主。而且,微博還與明星、大V合作拍Vlog,試圖擴大Vlog的影響力。

由此可見,這一次的Vlog博主招募算是微博搶佔短影片的重要一步。然而,從微博2018年上半年的財報來看,微博的用戶增長有放緩的趨勢。雖然微博的月活躍用戶增速在2018年Q1達到了20.5%,但是與過去的幾個季度相比,增長趨勢並不突出。

一句話說,微博招募Vlog博主是否能夠順利進行,這存在一定的疑慮,畢竟不止它一家在Vlog上有大動作,加上其流量增速又在放緩,其他平台分流也在所難免。

此外,b站推出了30天Vlog的挑戰,許多Up主也響應了此次活動。但b站的二次元屬性不是Vlog在短時間內就能撼動的,而且b站也沒有設立一個專門的Vlog分區,因此,Vlog還是沒有成功地進入b站的主流文化視野。

其實,無論是Vlog垂直平台,還是微博、b站這樣的主流平台,都難以把Vlog打造成現象級的訂閱內容。雖然各大平台對Vlog的重視度正在快速上升,但是Vlog的內容還是碎片化的散落在各個平台中,並沒有像國外的YouTube一樣,將優秀的Vlog聚集到一起。Vlog這把火目前還比較虛。

而現在,要說Vlog會像抖音們的短影片一樣成為全民的活動,尚為遠矣。也就是說,在短期內Vlog可能並不能成為下一個短影片的風口,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各大平台還在Vlog路線上摸索著,那麽未來誰會成為第一個Vlog的掘金者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