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古人如何面對脫發?除了戴假發和頭飾,還可以抹額

1.你脫了麽?

每次洗頭,都不知道自己是用了洗發水還是脫毛膏,頭髮掉得像晚期病人。

後來發現,飽受脫發、發際線高、禿頂等困擾的,多如發絲。歷史上報出名字大家就認識的大V,如王莽、潘安、杜甫、白居易、蘇軾、陸遊、梅堯臣、呂本中、劉克莊等等人都有脫發問題,我有何不能脫?

王莽是禿子,“王莽頭禿,乃施巾”,出自第三者蔡邕的闡述,因為,王莽自己是不願意直面地中海的自己的。他想篡位,要天天面臨文武大臣,很希望自己外形看起來至少是個壯士級別,好讓底下人也有士氣跟著自己做篡國賊。於是,王莽找了塊大巾布裹頭上,充當帽子遮掩。

南北朝的才子邢邵對這種方法很不滿意,“體羸不盡帶,發落強扶冠。”戴啥帽子?頭髮掉得頭都小了一圈,帽子也戴不住了,走路都得扶著才能不被風吹掉。

比王莽和邢邵的情況要好點,潘安遇到的難題,是年紀輕輕,頭髮白了——《秋興賦》序:“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見二毛”,三十二歲的大帥哥潘安,頭髮已經白了,就像給美袍劃了一道口子,總是件讓廣大迷妹心情鬱悶的事。因為事件影響太大,引發西晉人民熱議,登上京師洛陽頭條,後來還和另一位大V沈約組合衍生出了沈腰潘鬢的典故。

就像前段時間朋友圈刷屏的雲南楚雄那位“80後白發幹部”李忠凱,一時間引發了網上80、90後物傷其類的集體哀嚎——我們明明還不大,感覺自己年富力強,還是個可以平底起飛的少年郎,怎一轉眼,同齡人都加入白發謝頂一族了呢?

詩聖杜甫對此呵呵一聲,作為一個發量危機者,杜甫說:“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我頭髮又白又少,簪子都插不住了,我說啥了嗎?

一代樂府大詩人白居易和杜甫一樣,不僅遭遇地中海危機,還一不小心變成了白頭,傷感得也一連寫了兩首嗟歎發落。

多病多愁心自知,行年未老發先衰。

隨梳落去何須惜,不落終須變作絲。

朝亦嗟發落,暮亦嗟發落。

還沒老,掉發就很嚴重,一梳頭,感覺梳子是拔毛的機器。搞得白居易早上歎息頭髮掉,晚上哀歎脫發多,僅剩點擋風的毛發,都被梳子這個小賤貨奪走了。

雖然頭髮少,但一兩年還是要清洗一下。有一次,白居易去洗頭,才下水摸了兩把,頭髮比秋天的枯葉還敏感,全跑手上了。忍不住又下了兩首《因沐感發,寄朗上人二首》。其中,“沐稀發苦落,一沐仍半禿”,“漸少不滿把,漸短不盈尺”,都讓人忍不住對白居易摸摸頭以示安慰。末了,白居易一邊照鏡子,一邊望著東邊的寺廟,心想:這麽點毛發,就算現在去搞個剃度,也不覺得可惜了。

聽同年出生的老根白樂天各種哀歎,陋室裡的劉禹錫也忍不住發朋友圈說:“身瘦帶頻減,發稀冠自偏”,別難過了,大家都差不多。我又窮又弱小,頭髮稀得帽子都往一邊掉啦。真是和邢邵同病相憐。

作為唐宋詩詞圈裡的大流量明星,蘇軾連脫發也不甘人後,連忙聲明:“晚涼沐浴罷,衰發稀可數”,你們嘰嘰歪歪啥?我頭髮掉得,都快用肉眼數得清啦。

文豪們在朋友圈聊得熱鬧,劉克莊湊熱鬧發了三段回復:蘇大兄弟,你感慨啥?我“脫發紛紛雪滿簪”“脫發清晨雪滿簪”,一拔簪子,滿頭白發就跟下雪似的全沾上面了。而且“決河猶有方堪塞,脫發應無術可栽”,河水吧還可以用東西堵塞起來,脫發了,沒有辦法可以給栽種一點啊。

對此,我們可以對劉克莊喊一句:這個世界如你所願!你設想的栽發終於實現了,現代植發了解一下。

南宋袁去華表示,說起這個脫發啊,困擾了大家幾千年,你們都用詩來表達,我就來首詞吧——發稀渾不勝簪,更客裡、吳霜暗侵。

提到脫發話題,必定也離不開陸遊。陸遊因為活了一大把年紀,天天感受自己的頭髮存活狀態,寫了至少二十多首關於自己掉發、脫發的感歎。

從認知到掉頭髮嚴重,是真的老了的“脫發滿梳真老矣,斷香縈幾故翛然”,到照鏡子感覺真醜啊,開始嫌棄自己禿頭的樣子,“脫發紛滿梳,衰顏不堪照”,再到和劉克莊一樣,感歎沒有先進的植發技術“壯心已與年俱逝,脫發應無術可栽”,然後情緒很低落,牙齒掉了不想說話,頭髮短得抓不住一把,但還是忍不住想梳一梳“齒墮因廢談,發短不入把”“破裘寒旋補,殘發短猶梳”。傷心完,陸遊又著手給自己的禿頭做裝飾“身瘦短裁褐,發稀低作冠”,弄完之後,體驗感非常一般,還是不如實體的頭髮好,都不敢坐風口上吹風了,後腦杓涼颼颼的“足倦獨行驚踸踔,發稀久坐怯颼飀”。不過,東方不亮西方亮,轉而到了盛夏,陸遊又覺得,光頭也挺好的,要是再遇上一場涼雨,那簡直比坐在冷氣機底下都舒服“衰發短不櫛,愛此一雨涼”……完全全景解讀了一個人禿頂老年的心路歷程。

章甫、張蘊、吳寬、陳著、周紫芝、夏良勝、陳櫟、沈遼、區元晉等歷代飽受脫發困擾的大詩人看後紛紛點讚。

陸遊之外,還有一位叫韓淲(biāo)的詩人,也為自己的脫發問題揮筆寫了十來首詩作,“坐搔禿發蘇殘困,俯援長毫寫舊思。……吾儕禿發帽簷斜,不見黃花也須醉。……咄哉皆前塵,禿發不滿頭。……禿發顧予皆老矣。……咄哉皆前塵,禿發不滿頭。……槁項禿發矣,空吟澤畔行”等等。

這些描述,和前面的大抵都相似,沒啥新鮮的比喻,要麽是不勝簪,要麽不滿梳。真是一樣長髮有千萬種髮型,而禿頭們只有同一種哀愁。

元代的陳櫟突破以往,開口就說“禿發已知頭似筆”,頭髮禿得像沒墨水的筆一樣……可惜,他沒能見到徐崢的大腦袋,不然一定驚呼西瓜明顯更形象。

以上這些人,可以組成一個禿發陣線聯盟,出道單曲就跟組合約名,單曲還可以有《你的發量還好嗎?》《大男人不好做》等等。

2.植發、假發、抹額,辦法總比困難多

那麽,那麽多脫發的情況,除了王莽這樣的掩耳盜鈴處理一下,古代人還有啥改善措施麽?

《左傳·哀公十七年》記載了這麽一筆:“初,公自城上見己氏之妻發美,使髡之,以為呂薑髢。”衛莊公的老婆呂薑頭髮少,有一天,寵妻狂魔衛莊公登上城樓,看到戎州己氏的老婆有一頭烏黑茂密的長髮,覺得很漂亮,就派了個人過去,把別人老婆的頭髮剪了,接到自己老婆頭上。後來,衛國發生內亂,衛莊公逃到己氏,己氏的人直接把衛莊公的頭剪了……從最簡單的原因看,算是一把頭髮要了一條命。

中國人對頭髮是有獨特感情的,因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這是從娘胎裡帶出來的產物,算是子女與父母的一種親密聯繫。從外形上看,大家也一直喜歡長髮及腰的少女,如果一個人頭髮又長又美,史書必定忍不住提一筆。

比如,漢明帝的皇后明德馬氏,史書記載“身長七尺二寸,方口,美發”;陳後主的貴妃張麗華,“貴妃發長七尺,其光可鑒”。可見,美發也是古代婦女的一項美容工程。所以,即使頭髮狀態不錯的情況下,婦女們也還是希望錦上添花,創造了不少盤假發的髮型樣式,和各種珍珠、絲巾首飾披蓋在頭上。堪稱古代美容美發革命先驅者。

男人面對禿發問題,就乾嚎幾嗓子感歎一下,頂多戴個帽子,用布巾遮擋一下,而女人一旦遭遇發量危機如此刻不容緩的事情,馬上就會想到其他的美容措施。

根據吐魯番阿斯塔納古墓出土資料顯示,唐朝愛美婦女辦法總比困難多,沒有啥妝奩,她們就把木頭削成髮型模型,用墨水全部塗黑,然後頂在頭上。

到了宋朝,除了假發手段,還有各色各樣的帽子、帕首,以及珍珠花鈿妝遮臉等等。

《宋史》中,著名的女主劉娥在位時,就有一件給老年人頭髮加裝飾的故事。

“太后稱製,雖政出宮闈,而號令嚴明,恩威加天下。左右近習亦少所假借,宮掖間未嘗妄改作。內外賜與有節,柴氏、李氏二公主入見,猶服髲鬀。太后曰:‘姑老矣。’命左右賜以珠璣帕首。時潤王元份婦安國夫人李氏老,發且落,見太后,亦請帕首。太后曰:‘大長公主,太宗皇帝女,先帝諸妹也;若趙家老婦,寧可比耶?’”

說劉娥當政的時候是個經濟適用女,雖然富有四海,但賞賜給大家的東西,她都按層級給規定好了一定的數目,完全不允許官員親戚們有貪汙多拿的情況。

有一次,柴氏、李氏兩個大長公主去拜見,劉娥看見她們稀稀落落的頭髮,感慨道:“小姑子們老了啊”,就給她倆賞了不少搭在頭上遮額頭的帕首。潤王的老婆安國夫人李氏看見,想著自己頭髮都掉得也差不多了,也跑去找太后要裹頭髮的帕首,但劉娥摳門,當面就給回絕了——大長公主可是太宗皇帝的女兒,我老公的妹妹,你一個趙家的老婦女,怎麽跟她比?想要珠璣帕首?自己玩去吧……

年紀一大把了,想裝飾點美貌,竟如此之艱難……

明朝人考慮到發際線的問題,應對的良方是——抹額。

抹額在清宮也很盛行,比如,令妃娘娘就經常戴它。

但願,看完本文的你,摸一摸頭頂,還能摸到觸手生溫的絲絲頭髮!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