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醫名家葉天士推崇的養胃陰,對症治療胃部問題

胃喜潤惡燥,以保持充足的津液利於飲食物的受納和腐熟。若陰液虧虛,胃失濡潤,就會產生胃脘嘈雜、灼痛,脘腹痞脹等癥狀。養胃陰,是中醫名家葉天士、吳鞠通極力推崇的,用之得當,就會在各科諸多病症治療中獲得一個製勝法寶。

1、胃的生理功能

胃屬腑為陽土,其體陽而用陰,胃陰在人體的作用主要是受納和腐熟水谷以及濡潤宗筋百骸。養胃陰能使受納和腐熟水谷的功能增強,進一步則可使胃之陰陽協調,降而不逆,並能遊溢精氣,以供脾氣散精,上朝於肺,肺朝百脈,九竅通利;還可以使上下陰陽相交,臥眠得安,又可以防禦肝木順乘。

2、葉天土的貢獻

葉天士深得《內經》之旨,承襲了仲景的急下存陰其治在胃的思想,立論:陽明陽土得陰自安,胃喜清柔,最惡剛燥。他認為東垣之法大昇陽氣,其治在脾,而治脾之葯不能籠統治胃。若脾濕寒凝,胃陽不振,則東垣之法效如桴鼓;如遇體質屬木火之性,脾陽偏盛,胃陰素虧者,芪、術、升、柴不可輕投。從而葉氏制定了養胃方,由麥冬、玉竹、沙參、生草之類酌加石斛、大麥仁、烏梅等,燥極加甘蔗汁。後來,吳鞠通受葉氏著述影響和啟發,並加以發揮,設立益胃湯、護胃承氣湯、增液承氣湯等,使養胃陰的理論更加完善。

3、胃陰虧損的病證

胃陰虧損的病證有胃痛、中消、噎膈等;胃失和降則可造成呃逆、嘔吐、嘈雜、梅核氣、臥不安等;津液失於上潮可引起乾咳、失音等。胃陰不足的典型癥狀,可見不飢少納或虛痞不食或多食而瘦,咽乾口燥,口渴思飲,形瘦枯槁,五心發熱,午後及夜寐煩躁,大便乾結,脈細略數,舌質光紅無苔,或有裂紋,或苔剝脫。

4、治法與方葯

養胃陰旨在沃焦救焚,主要用甘寒養陰,一來柔潤,二來清降。此外,急下存陰可使釜底抽薪,以間接護養胃陰。

甘寒養陰的方劑有葉氏養胃方、吳氏益胃湯、沙參麥冬湯、五汁飲、消渴方等。急下存陰的方劑有大承氣湯、小承氣湯、調胃承氣湯。增水行舟的方劑有增液承氣湯、新加黃龍湯、護胃承氣湯等。

養陰藥用石斛、麥冬、沙參、玉竹、百合、生白芍、生地、知母、花粉、寒水石、梨汁、藕汁、荸薺汁、西瓜汁、甘蔗漿等。

注意:方葯的使用建議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服用,以免出現副作用。

本文作者微信weichang006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