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銀河證券“烏龍”棄購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股市建言

機構投資者應該恪守“誠信”底線,違規“棄購”最終要為“失信”付出代價。

一次“烏龍”,不僅令銀河證券錯失25775股新股配售股票的賺錢機會,還被中證協列入首發股票配售對象限制名單六個月,真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7月4日,科創板新股天準科技IPO網下初步配售結果顯示,銀河證券成為首家未進行網下申購的機構,應申購數量為640萬股,實際申購數量為0股。

在天準科技的詢價中,銀河證券報價25.90元,天準科技最後確定的發行價是25.50元,銀河證券的報價有效,卻放棄了對天準科技640萬股的認購,科創板“棄購”第一單因此產生。

銀河證券為何會發生新股“棄購”事件?據媒體報導,銀河證券內部人士回應記者稱:“經核實,公司負責交易人員7月2日未按指定時間進行網下申購操作,致使此次交易失敗。”真相大白了,此次棄購只是一次“烏龍”。

7月5日晚,銀河證券黨委連夜召開緊急會議,給予交易主管、團隊負責人撤職並降級處分,調離投資崗位;給予新股信息員、交易員誡勉談話等;同時對自營投資總部總經理、交易主管分別給予黨內警告、嚴重警告處分。

銀河證券緊急問責“棄購”事件,對整個市場具有警示意義。首先,“棄購”事件對銀河證券的誠信是一次挑戰。銀河證券的申購報價是有效報價,就應該認購相對應的額度,而不是“棄購”。如果是主動故意“棄購”,無疑是對誠信的背叛。

其次,券商“棄購”新股,損失只能自己背。在科創板開市初期,由於可流通交易的新股數量較少,按照供需關係對價格的影響,天準科技上市後股價上漲的可能性很大,銀河證券“棄購”意味著放棄了獲取新股上市溢價的機會。至於被限制6個月申購新股,損失恐怕就更大了。

引導投資者理性投資,需要機構投資者起帶頭作用。如果機構投資者在詢價時能進行理性報價,最終確定的發行價就會更理性。如果機構投資者在詢價環節報出高價,抬高了新股發行價,最後自己又選擇“棄購”,分明是對市場和其他投資者不負責任的做法。因此,“棄購”的性質很惡劣,就算銀河證券“棄購”新股只是一起“烏龍”,並非主觀故意,也應依法嚴懲。

銀河證券“棄購”事件已對市場形成不良影響,銀河證券黨委對“棄購”事件緊急啟動問責程序是很有必要的,這是消除“棄購”事件負面影響的一個重要舉措,對市場也是一種警示。“棄購”行為有違誠信,資本市場的發展不能建立在“失信”基礎上。機構投資者應該恪守誠信底線,違規“棄購”最終要為“失信”付出代價。

皮海洲(財經評論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