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又一份“賣出”評級!中信建投也被看空 兩大牛股開盤跌停

繼續9日7漲停的中國人保(601319)昨日被中信證券發出罕見“賣出”評級外,10日8漲停的中信建投(601066)今日也被華泰證券下調評級。

華泰證券非銀金融團隊發布研報稱,中信建投估值遠高於同梯隊券商和國際投行,有下行風險,下調評級至“賣出”評級。

中國人保和中信建投今日開盤應聲跌停。兩市股指也受到衝擊,雙雙低開,上證指數開報3038.34點,跌2.19%,深證成指跌2.38%,創業板指跌2.63%。

盤面上,行業板塊跌多漲少,券商股大跌,中信建投、華林證券等開盤跌停。而近期強勢股今日開盤也集體大跌,東方通信、銀之傑、安信信託、領益智造等大跌。

再有強勢股被下調評級

華泰金融沈娟團隊今日發布的《估值顯著高估,下調至賣出評級》報告中,直指中信建投A股2019年PB估值4.5倍(樂觀假設下業績預測),顯著高於同梯隊券商當前1.4到2倍PB和國際投行1到2倍PB估值水準。

華泰證券指出,當前中信建投的PB估值已嚴重透支成長性預期。2018三季度公司淨資產居上市券商第10, 營業收入第7,淨利潤第8,當前總市值已超過2000億元,處於A股上市券商中第2位,顯著高於其淨資產、營收和淨利潤絕對指標和相對指標排名位置。和高盛對比,淨利潤佔高盛5%,但總市值約為高盛45%。市值體量遠超其與國內外可比公司水準,同時,A/ H股溢價372%,遠超同梯隊可比券商,估值嚴重高估。

華泰證券認為,我國證券行業處於資本型業務發展期,ROE有較大提升空間,但需要業務持續積累和深化。樂觀估計中信建投合理股價在13.86到17.33元/股。PB估值存在較大下行風險,下調至“賣出”評級。

中信建投H股2018年6月20日上市,上市不到一年。但作為市值近2000億的“大票”,中信建投流通市值110多億,自由流通股佔總股本比例也僅逾5%。小盤好控制,對一些熱衷炒作的投資者來說,次新+小盤,意味著交投活躍、換手率高,進出容易操作。 2019年以來,中信建投A股股價上漲225%,位居券商股漲幅榜首。3月7日,中信建投(601066)再迎漲停,近10個交易日已收獲8個漲停,收盤31.16元/股。

事實上,中信建投昨晚已再次發布風險提示公告,指出目前公司主營業務未發生變化。公司股票價格近期波動較大,特別提醒投資者注意二級市場交易風險。根據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3月7日,申萬證券II指數公布的證券行業41家A股上市公司中,加權平均靜態市盈率為37.2倍,公司靜態市盈率為77.2倍,公司市盈率高於行業平均市盈率一倍。公司特別提醒廣大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審慎投資。

對券商股後市觀點,華泰證券看好制度市場化改革紅利下的行業前景。沈娟團隊認為,當前市場化改革加速,促使資本市場業態模式變革。堅定看好證券行業前景,但並不盲目樂觀。行業成長向上方向是確定的,但發展之路並非一蹴而就。龍頭證券公司的崛起也非短期實現,而應回歸基本面視角從多維度跟蹤考察。

業績爆雷指數十連陽後大跌

值得注意的是,除中信建投外,近9個交易日已收獲7個漲停中國人保昨日也被發出罕見賣出評級。

中信證券發布《財險龍頭,但A股顯著高估》的投資價值分析報告,指出,中國人保A股顯著高估,首次給予“賣出”評級,預計合理估值區間為每股4.71到5.38元,預計未來一年潛在下跌空間超過53.9%。

這份報告出現在市場活躍的當下,顯得極不尋常。尤為一提的是,“賣出”對象還是中國人保這樣的金融大藍籌,該公司眼下也並沒有發生任何突發性利空事件。

事實上,除中國人保和中信建投外跌停開盤外,近期強勢股今日開盤也集體大跌,東方通信、銀之傑、安信信託、領益智造等紛紛大跌。

Wind業績爆雷指數今年2月以來累計漲幅達50.15%,自2月22日到3月7日該指數連續10連陽後,3月8日首次啟動下跌,早間一度下跌逾4%。

在最近這波次新金融與題材股的炒作潮中,龍虎榜上榜席位均是清一色的遊資席位,幾乎難覓機構身影。中投證券認為,從資金層面上看,外資由此前的大幅流入,轉為正常波動,而遊資成為近期市場的主導力量,這也意味著市場的穩定性將開始下降。

評論:讓“賣出”評級研報成為常態

昨日,中信證券發布了一篇中國人保A股研究報告,在這篇報告中,中信證券認為中國人保A股顯著高估,給予“賣出”評級,預計合理估值區間為每股4.71元~5.38元,而中國人保A股昨日的收盤價為12.83元。A股市場上,在研究報告中給予一家公司“賣出”評級雖非前所未有,但確實是非常少見,所以,這份研究報告備受關注。

證券市場是各種利益交匯之地,出於獲得承銷項目、維護日常關係、擔心損害買方大客戶利益等各種考慮,投資銀行、券商等賣方機構在出具上市公司研究報告中大多數是看多的,給予“買入”評級是常態,“中性”、“賣出”的評級要少得多。2000年納斯達克的互聯網泡沫破裂後,人們發現投資銀行研究部門對一些互聯網公司的無原則吹捧是助推泡沫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監管政策對此作出了調整,要求投資銀行的研究報告必須在報告的末尾公布該機構在一段時間內出具的全部報告中“買入”、“中性”和“賣出”評級各自的數量和所佔比例,其目的是在難以微觀乾預的領域,通過加大信息披露,便利投資者判斷研究報告的可信度,如果一家機構過去一年來100%的研究報告都是看多的,那麽其看多報告的公信力自然是要打折扣的。

A股市場上看空報告更加少見,這是因為A股市場做空機制更加不完善,雖然目前有股指期貨、融券等做空渠道,但對上市公司、中介機構和投資者來說,“做多”仍是獲利的主要方式,出具看空報告對券商研究部門來說是一件不討好、甚至是有風險的事情。常見的情況是,在公司基本面變好或二級市場大牛市的情況下,發布大量的看多報告,一旦基本面變壞或股價嚴重脫離基本面,就減小報告發布頻率或乾脆保持沉默,有的研究員甚至出於個人或機構利益考慮不顧事實繼續發布看多報告。這一方面使得券商研究報告的公信力受到嚴重破壞,同時也讓市場失去了重要的平衡力量,增加了市場風險的積聚。

價格機制是股市的靈魂,而價格機制要正常運作,有賴於各方力量的製衡,做多與做空、增持與減持、增發與回購,均是市場上重要的鏡像關係,對立雙方力量平衡形成的最終價格,可以避免市場偏離正軌太遠,有利於降低市場失控的風險。現實中看多與看空研究報告數量上完全不平衡,其實反映的是市場上做多利益鏈與做空利益鏈的嚴重不平衡,當然,從業者的責任感和職業道德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

A股價格形成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這有賴於市場形成更有效的內在製衡,研究報告則是這種製衡局面能否形成的一個重要環節,如果市場上“賣出”評級報告像“買入”報告一樣成為常態,市場一定會健康得多。同樣,市場上券商、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等中介機構的獨立、客觀都非常重要,一旦這些機構不能秉持公正客觀的立場,就易引發失衡,威脅市場健康運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