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上海其實藏著一家潛在網紅餐廳?

今天主要談吃。而且想重點談談健康的吃。不想看全文的旁友們,可以直接跳到第一個小標題——“上海的那一家網紅餐廳”。

健康食品當然是一門有利可圖的生意,去年被亞馬遜收購的有機食品連鎖店全食超市(WholeFoods)就是最好的例子。健康食品,包括有機、素食都是餐飲業不可忽視的增長點。和飲食業聯動增長的健身業、天然美容產品市場也有很大的發展太空。

西方國家的健康食品風潮有其歷史根源,尤其是六七十年代反建制的嬉皮士功不可沒,全食超市的創辦人John Mackey年輕時就深受反工業化反商品化的嬉皮精神影響。

因為堅持不購買商品化的食品,決定了嬉皮士們必須創造性地自給自足。加上嬉皮士受到東方哲學宗教影響,瑜伽、冥想、素食最早都是他們先引入西方社會的。

別忘了,大神喬布斯,當年也是一枚嬉皮士。

早期嬉皮士奉行的有機飲食多少帶點異端邪說的感覺,只要看看當時的電影,《安妮荷爾》、《哈洛與慕德》,都提到過奇怪的有機食品名稱。

就拿當時諸多流派之一的Macrobiotic運動來說, 雖然乍一看很像某個生物名詞,實際上是融合了日式飲食習慣和佛教思想的生活方式,幾乎素食,佐以少量魚類,在日常飲食中納入當時西方世界還不多見的味噌和糙米,擯棄乳製品和肉類,儘管創始人夫婦都沒能長壽,但macrobiotic直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還很有影響,信奉者中就有已經身患艾滋病的時尚偶像周天娜。

上海的那一家潛在網紅餐廳?

嬉皮士們改造社會的理想雖然幾乎沒能實現,但他們講求自然的飲食追求還是直接影響到今天的酪梨吐司、穀物碗等網紅食物,以及盡量從植物中獲得大部分營養的飲食烹飪觀念。

健康類快餐界的代表除了各地都有的一眾沙拉吧之外,最國際化的就是Pret-A-Manger了,這個有著法國名字的健康快餐店其實是英國公司,和另一家法國兮兮的英國起家的時裝電商品牌Net-A-Porter一樣(一個準備好了吃,一個在網上買成衣)。

創辦於1986年的Pret直到2001年被麥當勞集團入股33%,才得以全球拓展。

Pret之所以受到上班族青睞,也因為他們並不逼人吃素,也不追捧無麩質、不含乳製品的風潮,你可以點純素的小扁豆濃湯,也可以點培根三明治。在想滿足食欲的時候大快朵頤,在想假裝健康的時候吃得清淡。個人最喜歡Pret很多小點心組合,很適合對付上班日下午三點定時出現的餓(饞)蟲。

目前在亞洲除新加坡、香港外,還在上海開設有兩家直營店。最早的一家是很有品味的購物中心K11引入的,就是上海淮海路上的那家K11;還有一家開在靜安的嘉裡中心。

而Pret-A-Manger在香港就很常見了,常常開在地鐵站裡,不管是那些在投行基金工作的高大上人士,還是波西米亞風的旅行者,都很愛去那裡買午餐或者站著吃一頓晚餐,因為成分健康又低脂,即便吃太多,也不會有太大的罪惡感。

和Pret同屬一個集團的還有日式健康快餐店Itsu,致力於洗清快餐的垃圾食品形象。全球的Pret-A-Manger目錄統一,賣點是盡量健康的食材和有機咖啡。

有人說過了一定的年紀,旅行就是為了吃,當然是指當地的高熱量美食。但也有人旅行的時候還想著健身和吃健康的。

除了Pret-A-Manger,以下再隨手推薦一些旅行的時候意外發現的健康餐廳:

❶ Dimes

如果Pret-a-Manger是健康類飲食快餐界的代表,那紐約的Dimes代表了健康類菜系的另一個類別:獨此一家,就地取材、還有就是賣相好。

模特等時尚圈人士是發掘紐約健康餐廳的先鋒,Dimes位於中國城附近的店面實在狹小,高峰時間大概只有模特可以塞得進去。

Dimes深具紐約餐飲業兼收並蓄的風格,既能找到紅了好幾年的巴西莓果碗(Acai bowl),又能找到日式蕎麥面,墨西哥風格的卷餅。

Dimes從裝潢到擺盤都是網紅水準,去一次可以取得大量社交媒體素材。

❷ Juice Press

前幾年壓榨果汁剛蔚然成風的時候,很多人都相信隻不過是三分鐘熱度潮,蔬果汁清腸被很多人質疑,甚至有專家提醒存在健康風險。

不過如果偶一為之,或作為健身後的犒賞還不錯,很多果汁吧都開在健身房裡不是沒有道理的。

大部分蔬果汁吧現在都賣食品,紐約的Juice Press還賣調味料,我很喜歡他們的思慕雪,畢竟純鮮榨蔬菜汁不夠……甜。

❸ Moon Juice

美國加州當然是健康飲食的麥加聖地,收集路人有趣對話的Instagram账號Overheard LA有一半都在揶揄南加州人對健康飲食的極端癡迷。

可以說在洛杉磯要找到不宣傳自己食材新鮮健康的餐廳反而非常難。

果汁吧Moon Juice雖然沒在洛杉磯以外開分店,但他們的各種適應原(adaptogen)營養沖泡粉早就風靡各地美容健身界。

暢銷產品美容粉、助性粉、和助眠粉在絲芙蘭有售。就算你仔細研究成分表,也恐怕研究不出個所以然來,都是名字奇長的植物提取物,如果你願意趕時髦,只能對這些有助健康的說辭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寧可信其有。

❹ Wild Food Cafe

位於倫敦考文特花園附近Neal'sYard的Wild Food Cafe是嚴格的素食加生食餐廳,對主廚來說,食材越有限,發揮創意的余地越大,蛋類和乳製品都可以找到替代品,所以Wild Food Cafe色彩鮮豔的甜品看起來幾乎和傳統甜品一樣。

❺ Jah Jah by Le Tricycle

巴黎的Jah Jah by Le Tricycle同樣講究Raw和Vegan,也因為兩位創辦人的背景,融合了非洲和美式食物風格,大量米飯和豆類,還有素熱狗。如果你會去第十區,不妨一試。

❻ 綠豹(La Panthère Verte)

健康類餐飲並非大都市獨有。加拿大的蒙特利爾城市不大,但健康類餐廳密集度讓人驚歎,而且往往帶著一股隨性的脾氣。

嚴格素食餐廳綠豹(La Panthère Verte)賣蔬果思慕雪,玻璃罐裝沙拉,還有啤酒。

❼Bounty Kitchen

美國西雅圖Queen Anne一帶的簡餐店Bounty Kitchen簡單文藝,沒有Pret的商務午餐氣息,豆類為主的改良版美式沙拉相當可口。當然還有使用當地著名的海鮮類食材烹飪的季節性菜肴。

最後說一下健康送餐服務的風潮。紐約模特最愛的定製送餐公司Sakara Life,以有機植物性食物為主,保證蛋白質和脂肪供應。

目錄經常改變是送餐服務的常用策略,保證食材的季節性和新鮮,也比較容易把最新的飲食潮流容納進來。

台灣的Nisoro熱量調控餐送餐服務是為習慣了中式飲食的客戶創辦的。創辦人是健身有成的網紅。

和Sakara Life無需在意卡路裡的態度不同,Nisoro標明了每種產品的營養成分,由於中式食物大多要趁熱食用,所以用戶還得自行用微波爐加熱。針對的客戶是不想餐餐蛋白粉加水煮青菜雞胸肉的健身和減肥人士。

作為一個常年在關注“健康”飲食動態的人,我的經驗是如果放棄“吃得健康能減肥(變美,長壽)”、“健康食物等於難吃”的想法,甚至不是很在意“健康”究竟有多健康,而把這類餐館當成一類菜系一種潮流,才比較容易獲得滿足。

因為有些健康餐廳的食物真的比較新奇、好吃、賣相佳,附贈偶遇明星的機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