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道真補經:千年前的古書修複

1900年敦煌莫高窟發現的敦煌遺書,為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資料,打開了了解我國中古社會的一扇窗戶。

敦煌寫經的時間跨度,從4世紀一直延續到11世紀。在漫長的歲月裡,不少經卷都變得殘損破爛,需要修補才能繼續使用。古人是如何修補佛經的?他們沒有為我們留下詳細的記載。幸運的是,敦煌文獻中留存了一些這方面的資料,這些資料多與一位和尚有關,他就是道真。

道真和尚俗姓張,約生於915年,去世於987年,生活時代是五代宋初,當時敦煌在歸義軍的統治之下。他是敦煌三界寺的僧人,負責管理寺院的佛經。在典藏佛經時,他看到許多年代久遠的寫經都有所殘損,感到這是對法寶的不敬。再者,敦煌地處偏遠,物資匱乏,佛經得來不易。因此,道真和尚發願修補佛經。國家圖書館藏BD05788《佛名經卷第十三》上面,有一則道真本人題寫的修經題記:“沙門道真修此經,年十九,浴(俗)性(姓)張氏。”這是道真19歲時修經的記錄。

修補損壞的經卷,需要用到紙張。當時紙張是軍事戰略物資,非常難得,歸義軍政權專門設軍資庫司來負責紙的管理和支用。寺院裡沒有那麽多素紙,道真便四處收集廢紙,過期的地契、合約、公文、告示、檔案,以及缺頭斷尾的佛經,都被道真收集起來,用作裱補或配補殘破的經卷。在英國國家圖書館藏S.2952號的題記中,道真有過“紙墨難得”的感歎。

長興五年(934),道真大規模配補、修複三界寺的佛經,發願“尋訪古壞經文,收入寺中,修補頭尾,流傳於世,光飾玄門,萬代千秋,永充供養”。據敦煌研究院專家施萍婷先生研究,這次整理佛經,其全過程都在敦煌遺書中有所反映。道真和尚整理前三界寺原有藏經目錄,現存敦煌研究院,即編號345的《三界寺應有藏內經論目錄》。道真修整後三界寺藏經目錄的初稿,現存國家圖書館,即BD14129號《三界寺見一切入藏目錄》。英國國家圖書館所藏S.3624《三界寺見一切入藏目錄》,是修整後三界寺藏經目錄的定稿。

英國國家圖書館藏S.6225號正面,寫有佛經目錄:“集《大般若經》一部,六百卷,具全。又集《大般若經》一部,未全。《大般涅槃經》三部。《大悲經》三卷,具全。經錄一本。”背面則寫有題記:“三界寺比丘道真諸方求覓諸經,隨得雜經錄記。”據此可知,這是道真尋訪、修複的佛經目錄。

從這些材料可以看到,道真在934至935年間,也就是在他19到20歲這兩年,整理、尋訪、修複三界寺藏經166部,特別是把篇幅長達600卷的《大般若經》整理成足本,可謂功德圓滿。這次佛經修補活動,堪稱是中國古代記錄最完整的圖書修復活動,對於我們了解古人怎麽使用、怎麽保護書籍,提供了很多有益的信息。道真後來擔任沙州僧政,是位階僅低於都僧統、都僧正的高級僧官。他所訪得、修複並整理的佛經,都成為三界寺的藏經,後來存入藏經洞,封藏千年,保存至今。

自從敦煌遺書發現以來,這批文物文獻的來源,一直是學者關注的要點問題之一。對此有過很多種不同的推測,比如避難說、廢棄說等等。有關道真補經的零星資料,為我們理解這個問題,提供了另外一個角度:修補古壞經文應是三界寺藏經的重要來源,藏經洞文獻文物與道真搜羅古壞經卷和修補佛典的活動有密切的關聯。

(本文節選自“中華古籍保護計劃”重點項目《中國珍貴典籍史話叢書》之《敦煌遺珍》,作者林世田、劉波,部門:國家圖書館)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