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敦煌遺書中的經典,儒釋道齊全

1900年出土的敦煌藏經洞遺書中,經、史、子、集全有,所以它被稱為中古圖書館,引起了學界的高度關注。

為讀書和藏書方便,古人把書籍分為經、史、子、集四部分。經部包括被奉為儒家經典的“十三經”,即《易經》《詩經》《尚書》《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史部包括各種體裁的歷史著作,其中尤以《史記》到《清史稿》《新元史》為止的二十六史為代表。此外野史、清典、地志、職官、政書、時令等凡記事書籍,均被列入史部。子部包括哲學、名學、法學、醫學、算學、兵學、天學、農學等。此外,宗教、宋明理學、清代的考據學等內容均歸於子部。集部包括歷代作家的散文、駢文、詩、詞、曲等集子和文學評論著作。

順此內容談敦煌遺書,現在一般讀者可能有陌生感或零亂感。因此,下面想從佛教經典、道教經典和儒家經典入手,簡單介紹一下敦煌遺書中的經典。遺書中的其他部分,後面各篇略有介紹。

一、佛教經典

我國大量的印刷書籍,是在五代以後。宋太祖開寶四年(971年)印刷的《大藏經》是第一部佛藏。現有的佛經,大多是南宋以後的刻本。

敦煌藏經洞出土的寫本和印刷品,被封存了900多年,許多佛教經典古寫本,為大藏經所不收,所以它的文物價值和文獻價值極高,都是稀世之寶。因為是佛教寺院的圖書館,保存的東西90%以上都是佛教典籍,也還有一些道教、摩尼教、景教經典。

敦煌的佛教文獻,既有本地特色,又有中原影響,中國佛學的圓潤、倫理、自然、實踐等精神,都可在其中找到。佛教各宗各派的主要經典都有。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佛教的基本典籍之一,但歷代大藏經所有唐以前注疏僅有8種,而敦煌遺書中存有唐以前《般若心經疏》10種,其中9種為傳世大藏經所未見。

《維摩詰經》是大乘佛教主要經典之一,此經曾先後七譯,在我國影響很大。敦煌遺書中保存了20余種該經注疏(圖4),大多為歷代大藏經所未見,是研究佛教中國化的重要資料。

禪宗是後來的佛教宗派,是中國佛教的主流。敦煌遺書保存了大量8世紀前後禪宗的典籍,《信心銘》《澄心論》《菩提達摩南宗是非論》《六祖壇經》《大乘五方便》等。《六祖壇經》是比較重要的禪宗典籍,有五個抄本,專家認為,最好的抄本是敦煌市博物館藏敦煌人任子宜舊藏本。

《維摩詰經》 (局部)

《三階佛法》 (局部)

三階教是佛教的一個宗派,隋唐後被取締,到宋代,典籍大都湮沒散佚,敦煌保存的三階教經典有《三階佛法》、《三階佛法密記》《信行遺文》等。信行是創建三階教的北周僧人,這些資料,對了解他的生平及三階教的活動,提供了重要資料。

不少敦煌遺書寫本,正面是譯文,背面是譯文的原文,或者兩種文字對應共書一頁。比如《金剛經》,背面就有很多奇怪的文字。佛經背面的這些民族文字很重要,有的民族由此而發現了自己的古文字情況。印度許多佛經和教派早已無存,但中國的敦煌有。敦煌的佛教經典不僅有佛教歷史,而且有印度歷史。

敦煌遺書中的寫經都附有題記,這些題記一般是說明了寫經的時間、地點及供養人的姓名、身份、所寫經名、緣由和所求功德。官府寫經題記還記有用紙數、裝潢手、初校、再校、詳閱和監製者。這些內容豐富的寫經題記,對了解寫經的原因、經本翻譯流傳、民眾對佛教的信仰、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情況都有重要價值。

此外,除正統佛教經典外,敦煌佛教遺書中更有價值的是一批疑偽經、寺院文書、寺院账冊、佛事功德文、講經文、僧人傳記、寫經題記等,生動地反映了北朝至宋敦煌佛教信仰與行事活動。尤其難得的是,其中保存了8—11世紀敦煌世俗佛教十分豐富而又具體生動的資料,讓人大開眼界。

《漢藏對音法花經·普門品》(局部)

《大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尾題

二、道教經典

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自北周以後,歷代都有對道教經典的整理,但唐、宋、金、元歷代編纂的道藏均已亡佚,現在傳世的道藏為明代《正統道藏》和《萬歷續道藏》,很多早期的道教典籍均未能保存在傳世道藏中。敦煌遺書中共保存了800多件有關道經的抄本。其中《正統道藏》未收的80多種,有超過半數的敦煌道教文獻不見於傳世的《道藏》。這批敦煌道教遺書對研究南北朝、隋唐道教史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

《老子道德經》是道教的基本經典之一,敦煌遺書中有抄本,而且發現11種注疏,其中8種是傳世道藏所無的佚書。

《老子想爾注》(S.6825),元代失傳,敦煌本《老子想爾注》抄寫於南北朝末,保存了原書上卷的部分內容,是研究早期道教的基本文獻(圖8)。

《太平經》是道教最早的一部大型道書,分為10部170卷,但傳世道藏中僅存此書少部分,敦煌道經《太平部卷第二》(S.4226)有完整目錄,揭示了《太平經》的原貌。

《老子想爾注》(局部)

《老子化胡經》是說老子曾西越流沙,入夷狄教化胡人,把胡人都感化了。這是道教徒為攻擊佛教編的經書,這類道書被元世祖焚毀,後人遂無從了解其具體內容。敦煌遺書中保存了唐代《老子化胡經》10多件殘抄本,對我們研究佛道兩教關係提供了重要資料。

敦煌遺書中還保存了一些道教類的文學作品,比如P.3866首頁題《涉道詩》,共28首,作者李翔,唐宋以來書目、文獻均未見著錄這首詩。道教詩歌本不多見,這組詩想象豐富,氣勢豪邁,是敦煌詩歌中的珍品。其一為《題麻姑山廟》:

《涉道詩·題麻姑山廟》

險翠峨霄壓上遊,大仙曾向此幽求。

雲埋三級壇空在,月照千尋水自流。

偃蓋鶴還清露滴,古池龍睡碧蓮秋。

桑田未必翻為海,香火何人解繼修。

三、儒家經典

敦煌遺書中保存了儒家經典,共有30多種,300多件,抄寫年代為六朝到五代宋初。這些儒家典籍,不但是了解當時敦煌文化的重要資料,而且具有極重要的文物價值和校勘價值。

《尚書·舜典》(局部)

《尚書》是商周時期政事和部分追述上古君臣事跡的文獻匯編,相傳100篇,是研究我國上古史的重要資料,但其古本在秦焚書時失傳。我們現在讀的是唐代改定的《尚書》,此傳本錯誤很多,給學者造成了很多困惑。敦煌遺書保存的49件《尚書》,計有《堯典》 《舜典》(圖10)、《大禹謨》《泰誓》等22篇,是目前所知時代最早、數量最豐富的古《尚書》,保存了許多古注,使人們看到了《古文尚書》的模樣,這是敦煌儒家經典中極重要的事。人們可據以判定宋本及宋以後各種傳本的是非訛誤,各注疏家聚訟紛紜的問題亦可借以獲得解決。

《論語》是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集,東漢時,被列為儒家經典。漢以後,不斷有學者為《論語》作注,以東漢鄭玄的《論語注》、曹魏何晏的《論語集解》和蕭梁皇侃的《論語疏》最有影響。歷代對《論語》的注釋多在隋唐間失傳,宋代作的《論語注疏》一直流傳至今。

敦煌遺書中保存的92件《論語》寫本都是《論語注疏》問世前的典籍。敦煌發現了皇侃的注本,皇侃把兩漢和魏晉之間所有人講《論語》的要點都收錄在注中了,因而此本成了中國的寶典。據說當年章太炎先生見到此書,連說可貴,一生再沒有見過這麽好的書。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大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此書從漢朝起被儒家奉為經典。現在傳世的《詩經》是漢朝毛亨注本。敦煌寫本《毛詩》均寫於六朝、唐代(圖11),更接近《詩經》古本原貌,專家們用它已校勘出了傳世本《詩經》的不少錯誤。

《詩經·秦風·無衣》

另外,敦煌遺書中的《禮記》《孝經》《左傳》寫本,都有重要的校勘價值。

敦煌遺書中保存的正史有《史記》 《漢書》 《三國志》和《晉書》,均為殘本,但也有價值。比如《漢書》寫本就與傳世本注釋有不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