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複盤“當代系”A股之路:從初出江湖到賣殼離場

  複盤“當代系”A股之路

  來源 市值風雲 

  作者 白鶴芋

作者 | 白鶴芋

  流程編輯 | 劉博鈺

  近日,上市公司當代東方(000673.SZ)稱擬變更公司控制權,國資山東高速集團或代替現控股股東廈門當代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再往前推兩個月,另一家上市公司國旅聯合(600358.SH)也剛剛完成同樣的動作,江西省國資委接盤,代替廈門當代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當代資管”)。

  A股公司變更實控人的例子不勝枚舉,不足為奇。這兩家公司值得一說的理由在於,此前均是傳說中的“當代系”旗下成員,一前一後發生實非巧合。

  這兩家娛樂公司分別是“當代系”於2010年和2014年低價買來的殼公司,共性是在“當代系”接盤之前主業均已虧損且無多少資產,甚至已經破產,俗稱為“爛殼”。

  2010年,自“當代系”旗下當代置業拿下*ST大水(當代東方變更前證券名稱)的控制權後,便開始了在資本市場的表演。一演8年,形成了定增-並購-套現一套完整的操作手法,組建了玩殼江湖獨霸一方的門派。

  一、初出江湖

  2003年,廈門當代置業集團成立,這是“當代系”開枝散葉的開始,後發展為廈門當代控股集團,直接或間接控制著“當代系”所有公司。

  成立之初,當代控股的業務隻涉及房地產業,15年滄海桑田,已搖身一變成為大型綜合性企業集團,地產開發、金融投資、文化藝術、現代傳媒及環保研發等多元化產業幾乎無所不包。

  (當代控股發展歷程)

  依靠內生增長顯然無法做到如此巨大的規模,唯有依靠資本市場的力量才有可能將理想變為現實。

  也許是意識到這個發展邏輯,當代置業開始將目光投向資本市場。在此後幾年的時間裡,通過一個又一個的收購案,悄然促使“當代系”的羽翼日益豐滿。

  二、拿下*ST大水

  2010年,遠在廈門的當代置業試水資本市場。相信它怎麽也不會想到,自己日後能做大做強,竟然是托了一家水泥廠的福。

  這家水泥廠全稱叫做“大同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遠在山西省大同市,算起來,當代置業和水泥廠之間相隔2216公里。如果不是資本運作,二者又能有什麽交集呢?

  早在1997年,這家水泥廠就以“大同水泥”的名字在深交所上市。沒想到上市後,也過上了水深火熱的日子。主業停產業績虧損,熬了幾年淪落到資不抵債不得已申請破產。大同水泥的名稱也多次變更,大同水泥-*ST大水-ST大水-*ST大水,足以窺見一番掙扎史,到最後,終究是沒堅持下去。

  2007年,銀行開始拍賣*ST大水的部分股權。一家叫做南京美強特鋼的公司買了10240萬股。事後,南京美強取得的股權由於在重組過程中涉及大同水泥集團職工安置等問題,一直未過戶,2010年,法院判定將4000萬轉給南京美強,其余6240萬股轉讓給當代控股旗下的廈門當代置業。

  2010年12月,廈門當代置業以6474.51萬的價格受讓6240萬股,持股29.99%。至此,當代控股成為*ST大水第一大股東。日後,*ST大水在當代控股的經營下,改名為“當代東方”。

  廈門當代置業入主的前三年,或許是還沒有摸清門道,並沒有給當代東方帶來巨大轉變,直到2015年,當代東方才真正迎來業績爆發。

  2015年,當代東方營收逆襲般由此前的2240萬衝刺到4.93億;甚至扭虧為盈,淨利潤一舉達到1.16億。

  除了並購,幾乎再也找不到其他原因可以解釋這樣的光速質變。在資本市場混,其背後的動力不外乎是一個又一個的新鮮故事。

  不過,江湖一直傳言,“當代系”如此表現是因為在那個時期招攬了一批德隆系的舊部,後者長袖善舞的本領天下人皆知。

  自那開始,當代東方就像重獲新生般找到了人生的方向,開始發展文化地產、旅遊地產、物流業務等多個產業。

  三、老江湖老套路

  當代東方要往哪裡去?

  2015年,恰逢影視行業迎來一輪資本潮,當代東方便決定從收購影視公司做起。此後的幾筆收購案,也是當代東方華麗轉身的關鍵。

  最值得一提的是16億收購盟將威,這是一家成立於2010年的影視公司。

  2015年4月15日,當代東方擬以每股10.8元的價格募資不超過25億元,收購盟將威100%股權並對其增資等項目。其中,11億元用於收購盟將威100%股權、5億元用於增資盟將威並實施補充影視劇業務營運資金項目,其余資金另作他用。

  這是一筆高溢價收購。盟將威2013年末淨資產账面值僅有8750.68萬元,最終評估值達到11.3億元,增值率1191.02%。不過,盟將威也出了相應的高回報承諾,2014年至2016年,淨利潤將分別不低於1億元、1.3億元、2億元。

  盟將威果然不負眾望,當年就給當代東方帶來了4.26億的營收和1.37億的淨利潤。2016年,盟將威再次貢獻營收9.05億,淨利潤2.22億。2017年,盟將威的營收和淨利潤分別為3.1億和1.09億。

  2017年7月25日,在盟將威完成了業績承諾之後,盟將威的實際控制人徐佳暄離任當代東方董事。針對此事,此前有媒體報導稱,徐佳暄可能在完成業績對賭之後出走,這意味著,盟將威的核心資源名存實亡。

四、版圖擴張四、版圖擴張

  當然,“一個殼系”怎麽可能隻玩一家上市公司。

  接盤當代東方後,“當代系”先後拿到了另外兩家殼公司的控制權,分別是*ST廈華(600870.SH)和國旅聯合(600358.SH)。彼時,這兩家公司的業績也正在持續下滑。

  2013年11月,“當代系”旗下的廈門鑫匯、北京德昌行和王玲玲以2.69億元協定受讓華映吳江持有的*ST廈華14.07%股權,成為這家殼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並決定向泛娛樂轉型。

  2014年1月10日,“當代系”旗下的當代資產再次出手入主國旅聯合,以2.91億元收購國旅聯合17%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並確立了“戶外體育+文化娛樂”的戰略定位。

  各位注意沒有,殼玩家從事的主業一般都是概念很足而且誰都能玩的行業,沒有任何門檻,會玩就行,不會從事有技術門檻或者需要長年累月實操經驗的行業,比如軟體芯片、農林牧漁等。

  *ST廈華與國旅聯合先後納入“當代系”麾下,命運卻不盡相同。在當代資產的操盤下,*ST廈華也曾與愛財網絡、數聯銘品等公司商議過重組事項,卻最終都以流產的方式結束。

  反之,“當代系”在入主國旅聯合之後迅速展開動作,出售資產、籌劃定增事項、布局“大文化”概念。單就2017年,全年不下10個資本運作項目。

  風雲君曾撰文《國旅聯合:老戲骨的一生》詳細介紹了“當代系”在國旅聯合的運作套路,這裡簡單回顧如下:

  第一步,財務大洗澡,把盈利門檻降低,為後期盈利轉捩點出現做準備。

  2014年,“當代系”對國旅聯合原有債權和投資大幅減值,這兩項導致當期出現8071萬的損失。同時,對杭州國旅聯合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家子公司確認投資虧損1900多萬元。

第二步,拋售資產,保證盈利。第二步,拋售資產,保證盈利。

  國旅聯合當期通過拋售資產獲得近9000萬元的投資收益。

  第三步,參與低價定增。

  2015年9月19日,國旅聯合公布定增方案,非公開發行7293.6660萬股。定增價5.21元/股,低於當日8.8元/股的收盤價,相當於打了40%的折扣。

  參與低價定增的正是當代系及其一致行動人。其中廈門當代旅遊資源開發有限公司認購5793.6660萬股,北京金匯豐盈投資中心(有限合夥)認購1,500.00萬股。

  國旅聯合的這筆定增與當代東方收購盟將威的定增預案僅晚了4個月,可以說是同時進行。

第四步,大幅溢價收購資產!玩法類似當代東方。第四步,大幅溢價收購資產!玩法類似當代東方。

  2016年7月12日披露的收購草案,國旅聯合擬4億元收購新線中視100%股權,這距新線中視僅僅成立三年。2016年12月10日,由於新線中視收到其重要供應商重慶星遊傳媒有限公司發出的《關於終止合約並承擔違約責任的通知函》,此次交易擱淺。

  2017年03月13日,時隔9個月後,新線中視估值下調,國旅聯合最終以2.12億元將其收購。

  五、賣殼離場

  憶往昔,“當代系”接手當代東方、國旅聯合、*ST夏華這三家公司時,每家公司都萎靡不振。正是通過“當代系”巧妙又頗有計劃的資本運作,股價紛紛被炒高甚至跑贏大盤。

  在2013至2017年的4年間,A股市場從高位回落,而當代東方、國旅聯合、*ST廈華的股價最高分別上漲幅度達到551.622%、595.79%、178.81%。

  這些公司也舊貌換新顏。截至2017年年底,當代東方、國旅聯合、*ST廈華三家公司中,僅有*ST廈華一家虧損。當代東方和國旅聯合的淨利潤分別打到1.55億和5351.93萬。

  2018年,也許是到了“功成身退”的時候,“當代系”決定退出國旅聯合和當代東方這兩家目前還有利潤的公司。

  6月,當代資管共計轉讓14.57%的持股比例給江西省國資委,後者接盤後獲得轉讓價6.09億。7月,當代控股又打算將對當代東方的控股權轉讓給國資山東高速投資控股。

  在這些殼公司縱情江湖的8年時間裡,曾多次上演著由“當代系”操盤的並購案,它們或大或小,或真或假,背後的真相都是“當代系”對殼公司們低買高賣的資本運作。

  先後出售國旅聯合、當代東方,*ST夏華也不會等多久了吧?

責任編輯:王涵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