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麽宋朝那麽多皇帝愛逃跑?

宋朝是個出了名的逃跑王朝,前後十八帝,有好幾個都擅長逃跑。第一個自然就是宋太宗趙光義。公元979年,趙光義北伐割據在山西中部的北漢,為什麽要打呢?一說:趙光義得位不正,其兄趙匡胤可能就是趙光義害死,人心不穩。所以趙光義要消滅最後一個割據王朝北漢(不算西夏前身定難軍),立軍威以服眾。滅北漢雖然順利,但趙光義不顧將士疲勞厭戰強行北伐契丹,結果高梁河一戰,宋軍慘敗。趙光義本人險些被契丹人生擒,情急之下的趙皇帝,不顧臉面在涿州(河北省保定市代管的涿州市)尋了一輛驢車,打驢飛奔,才逃過一劫。

不過,從理論上講,建立北宋的趙匡胤其實也是個逃跑大師,只是沒有來得及實踐而已。趙匡胤是典型的消極防禦派,他曾下令在東京開封以北種樹,說是要降低契丹騎兵的速度。有了這種想法,可以想見,一旦契丹兵殺到開封城下,趙匡胤跑的比誰都快。

宋朝皇帝的第二次逃亡,發生在公元1004年。契丹的蕭太后帶著年幼的遼聖宗耶律隆緒,率大軍二十萬直插宋境,逼近黃河。喜歡故弄玄虛的宋真宗趙恆被嚇得魂不附身,差點聽信投降派的建議,向南逃竄至南京或成都。不過,這次逃跑屬於未遂,被主戰派的大臣寇準及時阻止。寇淮幾乎是強迫宋真宗北上至澶淵迎戰,這才讓宋朝南逃推遲了一百多年。

然後就是宋徽宗趙佶,公元1126年,金朝大軍殺到東京開封府城下。宋徽宗不想背亡國皇帝這口黑鍋,把帝位內禪給了太子趙桓,自己往南逃到了長江以南的鎮江府(江蘇鎮江)。如果宋徽宗留在江南,他本可以成為南宋的“開國皇帝”,坐擁半壁江山,“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沒想到的是宋徽宗在鎮江隻呆了四個月,又北上跑回危機四伏的開封府。結果徽宗、欽宗爺倆一同做了俘虜,被請到冰天雪地的五國城坐井觀天去了。

老子糊塗,兒子可不糊塗。宋徽宗的九兒子、康王趙構可是個聰明人。看到老爹和大哥被俘,趙構像受驚的兔子一樣,箭一般向南逃竄。趙構雖然是在南京歸德府(今河南商丘)稱帝建立的南宋,但商丘就在開封不遠,趙構哪敢留在商丘被金軍抓活的?撒開腳丫子跑吧。

趙構來到鎮江後,他是肯定不會學父親那樣回北方當俘虜的。但是趙構既不選擇定都於鎮江,也不選擇定都於鎮江東邊不遠的南京(金陵)。原因就一個:二城都在長江南岸,金軍隨時可以渡江。所以無論大臣怎麽勸,趙構鐵了心不在二城定都,而是選擇了杭州。之所以選擇杭州,原因也隻一個:離長江遠,一旦金軍過江,趙構有足夠的時間再次逃跑。

當然,在最終定都杭州之前,趙構險些在江南就被金軍活捉,趙構尋了幾條破船,在大海上釣魚去了。彼時的南宋,就是一個車軲轆上的朝廷、馬背上的朝廷、破船裡的朝廷。不是在逃跑的路上,就是聚在一起商量下一步逃到哪裡。

好在,當金軍撤出江南後,南宋就定都於杭州,不再到處亂竄了。雖然南宋聲稱杭州只是行都、臨時國都,正式國都還是東京開封府。實際上,傻子都知道,南宋根本不可能收復中原,能守住江南半壁就謝天謝地了。自宋高宗趙構後,宋孝宗趙昚、宋光宗趙惇、宋寧宗趙適、宋理宗趙昀、宋度宗趙禥,都平安終老於杭州。

但到宋度宗時,南宋已被蒙古打得快要滅亡了,江南半壁都沒剩多少地盤了。公元1276年,年僅六歲(虛歲)的小皇帝趙㬎(也稱趙顯)即位後,議題就一個:投降,不投降還能怎麽辦。自是,宋亡。不過,趙㬎降元後,還有些不願降元的大臣強行帶著度宗兩個庶出的兒子趙昰、趙昺在江南亂竄。趙顯投降後,身為福建安撫大使的趙昰在陳宜中等人的操縱下在福州即位。

元軍殺入福建後,趙昰學起了“老祖宗”趙構,下海做了少年漁翁。趙昰本想逃到泉州,但泉州也呆不住,又跑到了現在廣東東部的潮州。元軍殺進廣東,趙昰又是各種洋相百出的逃竄。公元1278年初,趙昰在海上漂泊時,遇到大風,掉到海中差點溺水身亡。雖然被撈上去,也驚嚇過度得了病,不久就嗚呼哀哉了。

趙昰死後,其弟趙昺即位。這時的南宋還有什麽疆域?就是一個到處流竄的小朝廷,連朝廷都很難算上了。然後就是著名的崖山之戰,元朝大將張弘范率軍集於崖山,最終滅掉了所謂的宋廷。陸秀夫背著8歲的趙昺跳海自盡。

宋朝十八帝,但元朝隻承認前十六個。趙昰和趙昺的帝位,元朝是不承認的。元朝修的《宋史》沒有趙昰和趙昺的傳記,都是附在趙㬎傳記之後的,隻稱二王。站在元朝的角度,不承認二王度顯然是正確的。趙㬎是正式降元的,如果元朝承認二王的合法性,那麽趙㬎降元的合法性就不存在了。進而推之,元朝在江南的統治也不具備合法性了。就如同清朝修《明史》,隻承認十六帝,絕不承認南明的逃亡皇帝。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