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探尋孩子發脾氣背後的深層原因,巧妙應對脾氣暴躁的孩子

文文開心地拆開包裝盒,把媽媽給他從網上買回來的蠶寶寶取了出來,大盒子、小盒子、溫度計、羽毛、鑷子、桑葉、放大鏡……

他攤開來凌亂地一件一件擺放在地板上,打算給蠶寶寶一個舒適的家,於是拿鑷子小心翼翼地把蠶寶寶夾起來,轉移到一個大盒子裡的新鮮桑葉上面。

蠶寶寶有很多隻,每一隻都不太聽話,準確地說是不聽文文的話。爬在軟軟的鑷子頭上,怎麼也不下來,文文使勁甩一下,有的掉下去了,有的仍然固執地爬在鑷子頭上不肯下來。

文文急了,喊媽媽過來幫忙,媽媽此時正在忙著別的事情。

一來正好有事情忙,不好丟下;二來想給文文一個鍛煉的機會,讓文文依靠自己的力量把事情處理好。

時間剛好是正午,陽光透過落地窗慷慨地灑在客廳的地板上,文文開始煩躁不安,索性爬在地板上發脾氣:

「熱死我了!熱死我了!媽媽,你也不管我!就知道忙事情!讓蠶寶寶都死了算了,把它們都扔掉吧,我不養了!」

媽媽聽到了文文的話,也親見了文文從起初懷著忐忑的心情,每天期待蠶寶寶的到來,到收到蠶寶寶後的片刻興奮,再到因為自己無法照顧好蠶寶寶而氣急敗壞、大發脾氣的樣子。

媽媽停下了手中的活兒,匆匆走到文文身邊蹲了下來,溫柔地對他說:「把那根羽毛拿過來!」媽媽用羽毛刷了一下鑷子頭上的蠶寶寶,蠶寶寶輕輕地落到了桑葉上。

文文瞬間開心地笑了,「媽媽,我來弄!我也會!」

媽媽沒有因為文文的不良行為生氣,而是想到了讓蠶寶寶從鑷子上下來的好辦法,並且給文文做了一個示範。

媽媽這樣做,不僅讓緊張的氣氛緩和了下來,也教會了文文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亂髮脾氣是沒有用的,只有想辦法才是解決問題之道。

文文的媽媽做的很好,值得借鑒。


想要知道如何面對一個發脾氣的孩子,就需要探尋可能會引發孩子脾氣暴躁的深層原因:

01 早期陪伴的不到位。

著名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曾經在一個專題講座中,詳細闡述了孩子長大後脾氣暴躁的原因,就是因為父母早期對孩子的陪伴不到位。

嬰兒期的孩子自己沒有行動能力,只能躺在床上,唯一表達情緒的方法就是大哭,以此來吸引父母的注意,求得父母的幫助。

這個時候,如果父母能夠第一時間把孩子抱起來,充滿愛意地哄孩子開心,孩子的不良情緒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緩解。

然而,有的父母認為孩子一哭就抱,會把孩子慣壞,如果不抱不管,孩子就會覺得哭也沒用,哭一會兒就會放棄哭泣,所以,這些父母選擇任由孩子哭泣,而不去管、不去看孩子。

這其實是一種違背人性、近乎冷血的育兒方式,孩子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就會越哭越難受,最後哭到緊張抽泣,傷了內臟。

當孩子長大後,遇到一點麻煩、困難和不順心的事,就會本能地觸動內臟,喚醒嬰兒期的生理記憶,表現出來的就是不受控制的脾氣暴躁。

蒙台梭利也曾提出,人在嬰兒期從環境中受到的情緒影響,對人一生中精神發育極其重要。

嬰兒與成人之間的情緒交往是否積極,以及嬰兒所處的環境中人與人之間的情緒交往是否積極,都會給嬰兒成人後的情緒發展帶來重大的影響。

嬰兒情緒學習的基礎是藉助與親人情緒交往的經驗建立起來的,這些經驗給嬰兒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以後受到情緒刺激時,他就會根據這些經驗做出反應。

所以,早期陪伴是否到位,對孩子脾氣的好壞有著直接的影響。

02 處理問題能力的不足。

說到處理問題的能力,就要談到一個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如果孩子對一件未知的事情,充滿美好的想像與期待,但是當他真正去實踐這些想法的時候,才發現這件事情太難了,跟他想像的不完全一樣,他所期待的輕鬆美好,變成了一件很麻煩,或者需要足夠責任心去承擔的事情,孩子的內心就會很有壓力,實際上有可能是超出了他能力的範圍,這個時候,孩子就會忍不住大哭大鬧。

正如文章開頭提到的文文,當蠶寶寶還沒有到來的時候,他是提前在腦海中設置了一個關於蠶寶寶的美好構想的。但是,當蠶寶寶真的來了之後,他卻面臨了一些因為缺乏經驗而不知道如何處理的事情,事前他是沒有任何心理準備的,所以,就會本能地大發脾氣。

03 情緒管理能力的不足。

成年人在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或者工作生活壓力比較大的時候,也會產生各種負面的情緒,但是,成年人會根據生活經驗找到化解情緒的方法,把情緒處理好,而不會讓情緒傷到自己。

但是,孩子在面對負面情緒時候,則缺乏感知、理解、掌控、表達、調節情緒的能力,往往會被情緒牽製,導致大腦無法冷靜思考,而表現出大發脾氣的樣子。

04 父母的過度溺愛。

有的父母對孩子百依百順,總是無條件滿足孩子的任何願望。在寵溺中長大的孩子是受不了挫折的,內心非常脆弱,一旦遇到不合心意的事,就會忍不住大發脾氣,有的孩子甚至會出現過激行為。

05 陷入了權利之爭。

有的父母比較強勢,企圖控制孩子,期望孩子聽話,強迫孩子做一些事情,孩子則不願意受到父母的控制或支配,就會故意不聽父母的話,沖父母發脾氣,和父母對著乾。

這種情形問題主要出在父母身上,父母需要明白自己是權力之爭的一方,需要不斷地自我審視,改變對待孩子的方式,不能強迫孩子。而是要設法贏得孩子的心,與孩子取得合作,交給孩子一部分權利,讓孩子自己去做決定。

另外,也有一些父母本身就比較愛發脾氣,在這種家庭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長期耳濡目染,通常在遇到麻煩與困難的時候,也會習慣於發脾氣,而不是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探尋了孩子發脾氣的根源,父母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在早期給予孩子足夠高質量的陪伴,並且加強自我修行,提升自己的情緒管理能力,給孩子做個好榜樣,同時,要做到尊重孩子,平等對待孩子。


那麼,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以及如何面對一個發脾氣的孩子呢?

01 及早培養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

蒙台梭利認為,當嬰幼兒發生情緒波動的時候,父母可以通過擁抱、撫摸等方式來安慰孩子,幫助孩子排解負面情緒,或者用轉移注意力、逗樂等適當的方式來幫助孩子。

這樣就可以讓孩子發揮大腦皮層前額葉對杏仁體的控制作用。

否則,一旦錯過了大腦發育的關鍵期,想要再培養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就會非常困難。

同時,要讓孩子進行正面的情緒交往,孩子從中獲取的愉快的人際交往經驗,對孩子今後的身體、認知、情感和社會性等各個方面的健康發展都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所以,培養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越早越好,父母從孩子嬰兒期就要足夠重視。

02 接納、理解孩子的情緒。

消極情緒本身就是孩子認識自己、成長進步的一個過程。

情緒本身沒有什麼對錯,孩子在遇到麻煩與困難的時候,有情緒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父母要接納、理解孩子的消極情緒,不能否認、壓製、懷疑孩子。

要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識別當下的情緒,耐心地傾聽、簡單地回應,當孩子感覺到被接納、被理解時,消極情緒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消減。

另外,也要教給孩子一些化解情緒的小妙招,比如寫日記、做運動、聽音樂、讀喜歡的書籍等等,讓孩子通過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來緩解情緒,達到冷靜下來的目的。

03 把注意力放在幫助孩子想辦法解決問題上。

孩子有情緒並不可怕,教會孩子如何面對情緒,才是為人父母需要考慮的問題。

父母在面對孩子情緒的時候,可以把這當作是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一次機會,引導孩子把注意力轉移到如何解決問題上。

父母需要讓孩子明白,發脾氣於事無益,想辦法解決問題才是唯一正確的方法,讓孩子通過這份經歷,體驗並學會正解應對情緒的辦法。

綜上所述,我們探尋了孩子發脾氣的深層根源,也找到了應對孩子不良情緒的辦法。希望爸爸媽媽們能夠加以應用,冷靜面對脾氣暴躁的孩子,正確引導孩子化解情緒,讓我們的家始終充滿愛與溫馨。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