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成中英:真誠有愛就能做一個君子

文/成中英

對話背景

“儒學”——曾被認為是阻礙了中國的現代化而被打入冷庫的“罪魁”。今天,被看作了“國家治理、個人管理、中西交流”的智慧富礦,文化沒有變,是什麽改變了世界的眼光?

2007年6月25日,第15屆國際中國哲學大會在武漢大學召開。200餘名海內外知名學者共談“21世紀中國哲學與全球文明的對話”,真真百家爭鳴。當日,記者趕到武大會場,聽完國學大師成中英的演講,即與他約請採訪。作為國際中國哲學會創始會長,成先生為了中國哲學世界化,用了40多年的時間,縱馳海外,講經布道……

成中英,1935年出生,祖籍湖北陽新。世界著名哲學家、管理哲學家、第三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國際中國哲學會創始會長、國際易經學會會長,美國夏威夷大學哲學系教授。

1964年獲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在中西文化比較研究、中西古典及近代哲學等領域造詣甚深,還是國際上將中國管理哲學納入MBA課程第一人。著有《儒家哲學論》、《中國文化的新定位》、《知識與價值》、《易學本體論》、《美國哲學歸納法理論研究》、《戴震原善研究》、《中國哲學與中國文化》、《科學真理與人類價值》、《中西哲學的精神》等。

黑格爾辯證法受老子影響

問:您創立國際中國哲學會,讓世界有一個了解、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平台。本次大會,您提交的論文題目是什麽?

成中英(以下簡稱“成”):我提交了兩個論文題,其一是《當代中國哲學的發展:從出土資料到本體詮釋》。出土資料,尤其在荊州地區出土的竹簡,讓我們對古典哲學的重新認識,非常重要。它給我們一個新的眼光,在歷史與思想互動之中,形成一個新的本體論、宇宙觀、道德哲學、價值哲學、政治哲學。

問:冒昧打斷一下。西方哲學家多認為中國只有思想沒有哲學,如黑格爾就說中國的東西裡面只有一些道德信條。

成:黑格爾對中國哲學完全沒有了解,我早把他駁斥掉了。他不了解中國人這種基於體驗、觀察、沉思,表現出的各種語言方式(如道家、儒家的對話、格言;莊子、老子的寓言等),只是看著傳教士翻譯的文典,拿西方人那種邏輯的論辯來套。

其實,黑格爾那個辯證法,實際上是道家的,受老子的影響。老子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的“二”就有了正反合,黑格爾受到中國的影響,還不承認。

問:事實上,我們更習慣說“孔孟思想”而不說“孔孟哲學”。

成:中國的哲學是人對其他人的一種理解、一種關照,代表一種非常深入的體驗和感受。因為要用在人上面,所以更重視“思想”的表達方式。

第一個將中國管理哲學納入MBA

問: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覺得哲學家好像每天都在思考關於人生、世界、宇宙等特別深奧的問題,不知您每天都想些什麽樣的問題?

成:(笑)我想的也是這些問題。人的存在最根本的就是身體的一種維護,身心發育。從小長大,身體要成為心靈的一種載體。心靈能夠凸現出來,成為人的一種智能;智能凸現出來,使它能夠關照別人;對別人提出好的思想,建立與人的關係,形成群體;由群體再創造些文明的事物,看到未來的發展。

把一種認知,凝聚成價值,組合成為智慧,我用在日常生活行為上,就產生了管理哲學。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我致力向西方介紹、推廣中國哲學,並在國際上第一個將中國管理哲學納入MBA課程。

問:孔子講“君子固窮,恥於言利”,可見為商,好像是孔子不怎麽推崇的?

成:呵呵。儒學最核心的部分是教大家如何做人、建立完整的價值觀。不管你做什麽職業,都必須先學會做人。唯此,才會有人支持、喜歡。比如孔子的徒弟子貢,“能謙恭守禮”,學會了怎麽做人,他成為了大富翁。

問:回首異國推廣中國哲學之路,一定感慨良多?

成:很困難的。要說服別人說中國有哲學,而且用英文出版中國哲學期刊,簡直是異想天開。我當時收入也不高,每月把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錢拿來辦雜誌,9年時間沒買房,孩子出生了,還租住一個兩居室的房子,家人有意見,很艱苦的。

“易”為宇宙之學,以它為基礎,結合道家、墨家、法家、名家諸家,加入到儒家來,形成新儒家。40多年來,我在國外努力推行中國哲學世界化,中西兼容,古今融合,開創這樣一個新的模式。為什麽今天有那麽多外國學者到武漢大學參加會議,因為他們覺得儒家不是個封閉系統,能給人提供眼光、遠見,使人擁有自我認識的能力。現在,說中國有哲學一點障礙都沒有了。

“易”是一套符號科學

問:您說到“易”,是宇宙之學。可大家就覺得“易”就是“算命”的迷信經典。

成:只看到外表,將“易”當成占卜吉凶禍福,變成算命,變成風水……迷於其中,而沒有辦法去獨立思考,或者批判地思考,毫無疑問,這是迷信。

作為一個哲學家,作為一個研究周易的專家,要給大家說清楚,“易”是一套符號科學,也是一套應用科學。

問:我們怎麽理解這套符號的科學性?

成:我們要了解“易”之所以成為“易”,是因為它認為天地是變化的,事物是變化的,反思這個變化,反思變化的機制,根據歸納、根據聯想,來看宇宙變化的規律,對符號變化達成一致認識,就變成哲學了。

長期的宇宙觀察,知變,而通變,而後變通。根據現在的情況,對要問的事情,提示有危險還是沒危險,有危險怎麽去處置,所有建議是有經驗性的。就如醫生看病,見什麽症狀,給你開什麽藥一樣。

真誠有愛就能做一個君子

問:當下不少大學都建立了國學院,國外的“孔子學院”也雨後春筍般地建起來,“國學”煥發出如此熱力,欣慰嗎?

成:如何理解國學,簡言之就是對自己文化的自我了解。許多人談到國學,由於概念不清楚,往往把國學看成考古之學或國故之學、或是本位主義,好像是針對西方的一種對抗,這種想法就有點開倒車了。

問:比如,有的孩子一邊背著經典,一邊卻連儒家基本的禮節也不講,感覺“讀經”的形式更大於內容。

成:這也是我擔憂的。“讀經”能讓孩子更多地接觸傳統文化,是好事。但讓孩子讀經,家長、老師一定要講解,讓孩子懂得經典的意思,隻記個字形、讀個音是不行的。這些問題暴露出來,也是好事,可讓我們重新認識儒學,做個現代化的君子。

問:就像您說的,現在,人際關係很冷漠,有人不擇手段追求金錢、權力,真誠常常被拷問……如此環境,如何實現“君子夢”?

成:人要開發自己,就要問我是誰?我要怎麽做?就要看我有怎樣的能力?怎麽控制我自己?孔子說,“克己複禮為仁”,君子能克服自己,符合大家的標準,符合社會的規範。

儒家思想其實一直流淌在中國人的血液裡,我們身上保留著很多儒家文化的印記,比如關愛他人,孝順父母……儒家文化很實用的,不要人為搞得那樣玄。比如家庭裡,父母對子女真誠付出,不計回報,哪怕子女不聽話,做了壞事,也關愛如初,無怨無悔……真誠有愛,就能做一個君子。

問:歌德在他的《浮士德》裡面寫下兩句詩:理論是灰色的,生活之樹是常青的。我想知道,生活中的您有怎樣的喜好?

成:沒有什麽特殊愛好。年輕時喜歡爬山,現在喜歡看水。童年時代,因為戰亂,隨父親到山城重慶,一住11年。還記得日軍轟炸,殘殺農民和稻田裡的水牛。在一家設在廢棄寺院的臨時小學上學,途經田埂墳塋,樹林裡飄著磷火,田埂上碰到飛躍的赤練蛇。苦難生活,變成一個豐富的山中記憶。現在住在夏威夷海邊,與水為鄰。孔子講“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水依山而行,山因水而活。依山臨水而居是人世間最幸福的事。很幸運,我一生和山水有緣分。

版權聲明:本文為作者授權騰訊儒學編輯發布。

敬請關注騰訊儒學微信公眾號“ruxue_qq”,收看更多精彩文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