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央行旗下報紙:人民幣匯率已進入雙向波動合理區間

  人民幣匯率“處變不驚” 已進入雙向波動合理區間

  來源:金融時報

  本報記者周琰

  面對美聯儲6月加息且釋放年內4次加息信號,人民幣匯率近期的走勢可謂“處變不驚”。7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人民幣匯率經過去年以來的調整,已進入雙向波動的合理區間,經濟基本面決定了其不存在大幅貶值的可能。作為一個逐漸國際化的新興儲備貨幣,人民幣未來總體上會趨於走強。過去30多年裡,凡是看貶人民幣、搶購並較長時間持有外匯的居民和企業,最終都蒙受了較大損失。近些年裡,一些國際投機者試圖通過做空人民幣謀取暴利,事實證明他們嚴重誤判了形勢。

  人民幣匯率連續反彈後趨穩

  繼7月3日上演“V形”反轉後,7月4日,人民幣匯率繼續大幅反彈,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盤中升破6.61,且離6.60關口僅一步之遙,收盤大漲461個基點。7月5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大幅調升415個基點,報6.6180,終結兩日連貶,調升幅度創2017年10月11日以來最大。7月6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回調至6.6336。市場分析人士稱,隨著人民幣匯率調整壓力釋放,市場情緒恢復平穩。總體來看,當前人民幣匯率有壓力也有支撐,預計後續將延續整體企穩、雙向波動的運行格局。

  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近期,人民幣匯率波動的直接誘因是中美貿易摩擦,這是由市場自發的、對於貿易摩擦不確定性預期造成的。我們不認為人民幣會大幅貶值,也不認為央行在主動尋求貶值以應對貿易摩擦。”

  中金公司表示,近期,人民幣匯率貶值主要源於幾方面因素:美元升值、貿易不確定性及違約潮導致經濟下行預期升溫,顯然也與央行降準、未上調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導致中美利差收窄有一定的關係。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對前期人民幣走勢偏強的修正,而貶值又導致了部分債市、股市資金階段性流出,加快了調整的速度。

  中金公司認為,近期,人民幣的調整幅度在合理範圍內,適度波動有助於釋放人民幣貶值壓力,形成雙邊波動預期。當然,監管層也向市場傳遞了信心,有助於人民幣短期企穩。

  未來人民幣將呈現雙向波動趨勢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孫國峰表示,近期,人民幣匯率出現了一些貶值,這完全是市場由於外部不確定性引起預期變化的結果,並非央行有意引導。中國堅持多邊主義、全球化、自由貿易和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通行準則,不會將人民幣匯率作為工具來應對貿易爭端。

  “近期外匯市場出現了一些波動,主要是受美元走強和外部不確定性等因素影響,有些順周期的行為。”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日前也表示,我國實行的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多年來的實踐證明,這一制度行之有效,必須堅持。

  易綱表示,將繼續實行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深化匯率市場化改革,運用已有經驗和充足的政策工具,發揮好巨集觀審慎政策的調節作用,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

  從外匯需求角度看,“償還非居民外債的進程已結束。”招商證券分析師謝亞軒稱,2016年二季度至今,我國外債餘額停止下降,連續7個季度合計上升3461億美元,外債項下由外匯需求轉變為外匯供應。與此同時,家庭和企業的匯率預期趨於穩定,持有外匯資產的需求減弱。此外,證券市場開放也帶來了比較充裕的外匯供應。

  “我國貨幣政策獨立性較強,仍堅持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央行未來將進一步推動金融市場化改革,其中的重要一環就是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市場化程度將進一步提高,從而更好反映市場供求關係。在此背景下,人民幣難以出現單邊貶值或者升值,未來將是雙向波動趨勢。

  下半年經濟有望企穩回升

  總體來看,市場對人民幣匯率仍然是雙向預期。有分析人士認為,市場保持淡定的根源在於我國經濟基本面向好。展望下半年,我國經濟穩中向好、外匯需求進一步趨於穩定,將對人民幣匯率形成堅強支撐。受訪專家普遍認為,接下來,人民幣匯率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保持基本穩定。

  “我國政策回旋余地較大。決策層可以進行微調,運用降準、公開市場工具操作,適度增加信貸能力,同時可加速地方政府債券發行等,管理好去杠杆的速度,以緩衝貿易摩擦的潛在影響。如果以上措施運用得當,GDP增速僅會溫和放緩,但依然處於目標區間內。”邢自強表示。

  貿易摩擦的影響如何?對此,邢自強預計,美方現有措施(500億美元產品關稅)對我國貿易與經濟增長的影響可控,出口增速和GDP增速將分別放緩約0.8個和0.1個百分點。然而,如果貿易摩擦進一步更新,出現美國對2000億至4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關稅的極端情形,那麽對我國GDP增速的直接拖累會增大到0.3個至0.5個百分點。而且,因為全球貨物貿易總量的三分之二左右涉及全球生產價值鏈,保護主義對供應鏈的衝擊會放大全球經濟增長所受的不利影響。

  更為重要的是,邢自強補充稱:“我國具備較強的承受力和防範外部衝擊能力。其中一個重要的有利條件是,過去兩年,在全球經濟上行周期的支持下,國內進行了諸多結構性調整,包括主動進行產能調整等,從而在基本面改善的同時,給如今的政策提供了較大的回旋余地。如果出現貿易摩擦進一步更新的情形,仍有太空擴大財政政策發力力度,向受到貿易摩擦影響較大的企業提供減稅等措施。”

  鑒於此,邢自強維持我國經濟有望溫和減速的判斷。“如果以上措施運用得當,經濟增速將從過去半年的6.8%小幅回落至今年的6.6%,不會發生深度調整,增長的可持續性將進一步改善。這是因為,首先,消費有韌性,緊俏的勞動力市場,特別是來自服務業的大量新就業崗位將促進工資增長,繼續帶動三四線城市消費潛力釋放。其次,投資放緩節奏溫和。地方特別專項債的發行在下半年有望加速,將為基建、棚改提供支撐。再次,生產率企穩。得益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民企設備和技術投資復甦,我國全要素生產率增速在2017年反彈至2.5%,並預計將保持在2.3%以上,高於2012年至2016年的2%。”

責任編輯:張國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