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骨傷癒合劑:骨關節炎不必依賴止痛藥

最近對於骨關節炎患者來說,可以說打擊連連。天公不作美,陰雨連綿,病情加重,而骨關節炎患者離不開的止痛藥又爆出負面新聞。止痛藥也就是非甾體抗炎葯(NSAIDs)不能吃了,那麼骨關節炎患者吃什麼葯好?筆者認為,恆古骨傷癒合劑或可成為此類患者的選擇。

近期,《英國醫學雜誌》的研究發現,濫用非甾體抗炎葯(NSAIDs)會增加心梗風險。對共計40餘萬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重新分析發現,長期(1個月以上)服用布洛芬、塞來昔布、萘普生、羅非考昔、雙氯芬酸這5種抗炎葯會顯著增加急性心肌梗死的風險。

這不是第一次關於此類藥物的負面新聞,早在2015年,關於NSAIDs的心腦血管病風險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就曾發出警示稱,NSAIDs會增加心梗和中風的風險: 在使用非甾體抗炎葯(不含阿司匹林)的前幾周當中,心腦血管意外的風險就可能出現,而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這種風險也會隨之增加。對於第一次患上心臟疾病的人群,服用非甾體類藥物的患者在接下來的一年當中有更高的死亡率。還會導致心衰的發生呈現出增長的趨勢。

除了心血管疾病風險,《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2016年)》提醒,胃腸損害是NSAIDs最常見的不良反應,長期或較大劑量應用,可能導致胃腸潰瘍、穿孔和出血。尤其是老人,胃腸道功能下降,對胃腸不良反應的防禦能力差,具有較高的胃腸道風險。

由於骨關節炎多為老年人發病,骨關節炎的發生率在 59~69 歲之間佔 29%,而在 75 歲或以上約佔 70%,這些老年人本身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就比較高,胃腸道功能下降,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葯無異於飲鴆止渴。那麼恆古骨傷癒合劑為什麼能治骨關節炎呢?

骨關節炎的發病機制包括關節內部磨損以及由此引發的無菌性炎症反應。恆古骨傷癒合劑對骨關節炎的治療作用有三個關鍵,一是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環,促進局部血液供應,而良好的血供是身體自我修復的保障,血供越好的地方修復越快,二是消除局部的水腫和炎症,三是促進新骨的形成。

針對骨關節炎的發病機制,活血化瘀能夠促進骨關節炎的修復,消腫抗炎可以對抗骨關節炎的無菌性炎症,而促進新骨形成則能對抗骨關節的骨質磨損。

恆古骨傷癒合劑來源於彝族古方,含有三七、人蔘、紅花、杜仲、黃芪等成分,是臨床常用的促進骨折癒合的藥物。恆古骨傷癒合劑富含鈣鹽、膠質、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物質,具有明顯的促進骨痂形成作用;同時,該葯還能改善微循環,清除骨折局部的血凝塊及代謝產物,加快軟組織損傷修復和水腫吸收,並減少炎性滲出物對神經末梢的刺激,緩解疼痛。它能夠促進多種生長激素、生長因子的生成,從而提高成骨細胞的數量和功能,促進骨形成,從而促進骨折癒合。

據臨床研究,針對不同的骨折部位,服用恆古骨傷癒合劑能夠使骨折癒合時間縮短1/2~1/3,且優於三七骨傷片等中成藥。骨關節炎是慢性骨傷,因此,恆古骨傷癒合劑既能促進骨折癒合,又能治療慢性骨傷。

和西藥相比,恆古骨傷癒合劑所含洋金花等成分具有很好的鎮痛作用,能消腫抗炎而無西藥的胃腸道反應和心血管病的風險。

最後提醒讀者朋友們,關節一旦磨損就不能復原,膝關節負重較大,是骨關節炎中最常累及的關節,合理使用膝關節,預防才是最好的治療。首先要減肥,保持合理體重減輕膝關節負擔。而像爬樓梯、爬山、深蹲、大跳、快速平移等容易傷膝蓋的運動則要避免。而且跑跳時,穿軟底或帶氣墊的運動鞋減少運動對膝蓋的衝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